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观察

2015-12-06王晓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附子溃疡性结肠炎

王晓宏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河北 宽城 0676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观察

王晓宏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河北 宽城 0676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6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5%、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2010至2014年,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6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消化科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1~62岁,平均36.2岁;病程3个月~22年。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2~65岁,平均36.8岁;病程3个月~2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符合2007年济南“中华医学会第7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便秘与泄泻交替性发生,腹痛、里急后重(排便后可缓解)、呕吐等。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病程较长,时好时坏,轻重不一,反复发作;缠绵日久不愈可出现消瘦、贫血、体重减轻等营养障碍,遇冷、进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或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可加重。偶见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异常和皮肤病变。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柳氮磺胺吡啶(Azulfidine,SASP)2.0g,口服,每日4次;甲硝唑0.4g,口服,每日3次;4周后减量维持至2个月。

治疗组同时用中药。补骨脂9~15g,五味子6~9g,肉豆蔻9~12g,吴茱萸6g,土炒白术10g,茯苓12~20g,制附子6~10g,干姜6g,木香10g,炒枳壳6~10g,黄连6~9g,党参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8周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发现黏膜大致正常。有效: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用χ2检验。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肠风”、“久痢”范畴。病机主要为脾虚运化功能失调,小肠受盛和大肠传导失常,以致湿浊停滞;或因肝强脾弱、肝气乘脾,或因肾阳亏虚,不能助脾腐熟运化水谷。治疗多健脾补肾,益气除湿。四神丸方中补骨脂辛苦大温,补肾壮阳,暖丹田,固下元;五味子酸温补肾,敛精强阴,虽具五味,但其最酸,酸则能敛,敛极则具收藏之性,收肾中耗散之气,以助脾阳;肉豆蔻辛温调中,固脾涩肠,兼能行气;吴茱萸辛热温中而止腹痛,理气开郁而兼调肝,其性既善温上焦,能鼓舞胃气上腾,又善暖下焦,温肝肾而止腹痛。附子理中丸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经济阳;干姜温中散寒助附子振发阳气;人参味甘,补气、止渴生津,调营卫;白术补脾燥湿,和中益胃。全方有健脾燥湿、温肾补阳、和中止痛、固元止泻功效。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虚寒证可以提高疗效。

R574.62

B

1004-2814(2015)07-0643-01

2015-02-27

猜你喜欢

附子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