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构建

2015-12-06王晓军

团结 2015年1期
关键词:孙中山政治国家

◎文/王晓军

略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构建

◎文/王晓军

一、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大陆学界用“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来分析、阐述孙中山思想的文章几乎没有。80年代中后期,用“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概念的文章陆续出现。90年代开始,用“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概念来研究孙中山社会改造、经济建设思想的学术成果被学界广泛接受并采用。在关于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学术探讨上,中国大陆学界呈现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来阐释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从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的基本要素出发,即中国古代的大同学说、井田制度、太平天国农业社会主义、西方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思想,包括亨利·乔治的“单一税社会主义”、穆勒的“地价理论”、摩里斯·威廉的《社会史观》等的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第二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等,梳理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来源:其一是中国传统思想,也就是儒学思想、大同世界、博爱、平等思想,这些中国传统思想从孙中山少年时期就植入其心灵,形成孙中山追求社会主义的源泉;其二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社会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这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直接的来源。同时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弊病的考察也成为他接受社会主义前途的一种推动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还受到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影

响,使得关于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特质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性质认识上,近年来,中国大陆学界挣脱教条主义、经典主义长期以来的束缚,努力使学术研究越来越具有开拓性和挑战性。针对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关于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性质认定的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批判,不少学者提出质疑甚至是否定。如有学者提出:“孙中山的国家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主观的唯心的和空想,而是经过研究探索和创造做出的一种社会建设的思想和主张。孙中山的国家社会主义就是让国家掌握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平均地权和节制私人资本来发展经济,实现利国富民,解决国民的衣食住行生计问题,使社会在一个稳定、和谐和均富的环境中进步和发展。所以,孙中山的国家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比欧美资本主义更理想的社会主张。”也有学者对长期以来学界将孙中山“民生主义”作“非红即白”的“定性”提出颇有见解的主张:“与其进行有争议的定性分析,不如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视为一种把革命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

二、民权主义应纳入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

中国大陆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基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学说,也就是将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局限于民生主义范畴内。有些学者则直接将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称为“民生社会主义”。

毫无疑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确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20世纪二十年代,西方在“自由主义”思想影响下的资本主义发展暴露出极大的弊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都深受其害。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试图将世界从资本主义泥潭中解救出来的学说、思想甚嚣尘上。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以其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受到广泛的热捧。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就是在追求以国家资本为主,兼顾私人资本,建立以国有企业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和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等思想上具有社会主义特征而被研究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人们所关注。可以说,民生主义从国家的生产方式、分配关系等方面确定了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性质。

但是民生主义的主要思想毕竟是革命党人在建立国家政权之后才实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建设计划,也就是通过建立国家政权,实现生产资料由国家掌控的“社会主义”,这并不足以反映孙中山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部思想内容或者说构建孙中山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体系。确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对于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意义,但建立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否能保障分配关系、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能否与生产资料所有制长期处于相适应的状态,就必然要引入国家政治制度的问题。而孙中山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思想主要由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来阐释和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给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建立一个体系的话,那么就有必要

在以民生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基础上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也纳入其中。

三、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其国家思想的重要反映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的国家观,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通过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决定国家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始终与民生主义相一致。

关于对国家形成的认识,孙中山认为,在尧舜以前没有君权可言,都是奉有能的人做皇帝,能够替大家谋幸福的人才可以组织政府。那时的人们聚族而居,靠一个有能的人来保护,所以能保护大家的人和有技能的人就可以做皇帝,可以组织政府。孙中山对国家起源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的阶级实质和经济基础学说差距甚大,但对于长期影响中国民众的“君权神授”思想而言是有进步意义的。对于国家的职能,孙中山认为对内要建立一个主权在民的强有力的“万能政府”,这个政府保证人民有充分的政权能够直接管理国家,人民通过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来行使对“万能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对外则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寻求建立各国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的国际秩序。“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我们对于弱小民族要扶持他,对于世界的列强要抵抗他。”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他“国家”思想的基本框架。其中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确立生产资料国家所有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民权主义则是与这种所有制相适应的政治思想。因为在孙中山想要建立的国家中,除了国家对重要生产资料的拥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和对社会产品的公正分配等,国家的“民主”政权建设,即在上层建筑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治制度是建立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重要保障。

四、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与他的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政治思想

由于孙中山在建构他的民权主义思想时,没有接受马克思列宁的“阶级斗争”思想,尤其不受列宁斯大林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影响,却更为关注卢梭“天赋人权”、“民约论”;他不提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政治制度,却提“五权宪法”和“权能分离”的代议制政体,因此,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政治构想容易被视为与西方资本主义“三权分立”、“议会政治”如出一辙,加上他所处时代正值资本主义替代封建制度而焕发出蓬勃生命力的时期,需要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因而也就容易被视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在笔者看来,孙中山的“民权”和西方的“人权”是有一定区别的。资本主义的政治建设强调“人”的权利,而孙中山则强调“民”的权利。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即孙中山所说的《民约论》)中也谈到“人民”,但他所说的“人民”是指理性的,能够为争取权利而让渡权利,参与订立公共契约的,能够在共同体中表达意志的个人的集合体。“人民”的权利是以“天赋人权”为基础的,它有生物性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这种“人民”的权利常常被抽象为“人权”,并引申为“人”自私本性的理论辩护,成为“自由主义”和私权至上信条的理论基础;而这种所谓的“人民”的权利在孙中山时代的中国只能是极少数有权有势、有财富、接受相当教育的,或者是“后知后觉”的群体,而绝大多数“不知不觉”的人民并不具备享用这种权利的能力。所以,孙中山的“民权”不同于“人权”,他的“民权”明显偏向处于弱势地位的大众,即处于被剥削地位的“不知不觉”的劳苦大众。他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务实地提出中国政治建设的愿景。“权能分离”学理下的代议制,立法、司

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看起来更接近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孙中山“民权”思想中为普通大众争权利的本质却是与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宗旨是一致的。孙中山并没有像理论家那样去论述抽象的人权,而是通过务实地建构政治制度,去争取和保障民众的权利,这样就使孙中山的民权和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专制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转而成为维护剥削制度的“天赋人权”的理论有了本质的区别,并使这种政治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部分。所以,将孙中山民权主义也列入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中加以考察,并不违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本旨。

五、构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有利于将其纳入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之中以考察其思想特征

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也纳入其社会主义思想中加以考察,一方面丰富了原本仅以民生主义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范围,另一方面则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由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继承、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面前,同时又在从第二国际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延续下来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面前,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这就有利于全面考察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以及思想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影响的痕迹。因此,勾勒比较完整的孙中山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建设的思想,便于与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正如我们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不仅要论及其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政治经济学理论下的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社会产品分配等,还会论及阶级、政党、政府、专政、民主、法制等一系列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制度问题。同样,讨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亦是如此。因此,如果仅仅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即围绕生产资料所有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哲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的理论问题,那么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已经对此做了较为丰富的阐述。但如果在这些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去探讨如何建立政治制度以确保生产资料所有制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推动社会进步,也就是将理论的思考落实于社会实践中,那就很难离开关于国家、政府、政党、民主、议会等方面的思考。这些虽然不像生产资料所有制那样最直接地决定社会性质,但都围绕生产资料所有制运转,它们也属于社会主义应有的题中之义。因此,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则是民生主义实现的前提,也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王晓军,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责编 金绮寅)

猜你喜欢

孙中山政治国家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的绰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把国家“租”出去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