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的内涵

2015-12-06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教后备乒乓球

吴 飞

(1.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2.北京大学人口所,北京 100871)

解读“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的内涵

吴 飞1,2

(1.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2.北京大学人口所,北京 100871)

1 前 言

体育和教育经历了从一体到分离,再回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1949年10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到1953年11月,专业队的建立、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成立,使得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体育管理部门与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开始分离、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开始分离,再到1993年,原国家体委发布《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的途径。”体育系统开始与教育系统合作。这一纲领性文件颁布后,体育系统称之为“体教结合”;而与此同时,教育系统认为此阶段是“教体结合”的初级阶段。

“体教结合”的初衷是立足于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运动员,拓宽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体教结合”目前形成的局面是:体育系统希望将所谓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纳入原有训练体系,作为运动员保障体系的“退出机制”之一,在不影响现有竞技体育体制的前提下拾遗补缺;“教体结合”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先教而后体,强化运动员学生的学生身份;同时也期望能有一部分运动员学生能够进入竞技赛场为国家争光。目标在于改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非自然途径,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本原。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的内涵进行分析。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何真正地实现无论是“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用“教体结合”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硕博士数据库中搜索,检索到文献260篇(表1);用“体教结合”检索到文献2266篇(表2)。对其中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筛选的原则:(1)核心或主要的非核心期刊;(2)有影响力的报纸、杂志;(3)硕士、博士论文。经筛选后,约有300篇文献。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我们对目前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

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对比、总结,分析“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的内涵,并指出目前“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3 解读“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的内涵

从“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分别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有一个重合发展的阶段。由于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方式带来了强烈地冲击,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1993年,原国家体委发布《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的途径。”体育系统开始于教育系统合作。在体育系统称之为“体教结合”;与此同时,教育系统认为此阶段是“教体结合”的初级阶段。

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以保障和加强“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工作,但无论是“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都没有真正解决全局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这一决定竞技体育是否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基础问题:学训矛盾。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是对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中较为重要的矛盾进行研究。

“体教结合”的初衷是立足于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运动员;同时,也为了解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学训矛盾,拓宽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而从20多年的实践来看,实施“体教结合”形成的局面是:体育系统希望将所谓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纳入原有训练体系,作为运动员保障体系的“退出机制”之一,在不影响现有竞技体育体制的前提下拾遗补缺;而教育系统则希望通过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有关招生政策,通过招收退役运动员和现役运动员,尽快组建高水平运动队,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学校体育竞赛的竞争力,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这种局面造成了一些高校招来的运动员平时不上课,有比赛时来帮学校打比赛,比赛结束后又回到训练队,直到毕业时拿毕业证。这种行为实际上体育系统仍然是主体,体育仍然游离于教育之外,而且进一步助长了体育忽略教育的趋向,与“体教结合”的初衷越走越远。由此可见,不论对教育系统还是体育系统来说,“体教结合”只是各取所需。教育系统并没有奢望完全依靠自身的资源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系统更不想通过这一培养机制来取代原有的培养模式。因此,“体教结合”的涵义就被赋予了“专业化的竞技运动和教育机构结合”。也就是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借教育机构的外衣,通过这一结合来解决专业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教体结合”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先教而后体,强化运动员学生的学生身份;同时也期望能有一部分运动员学生能够进入竞技赛场为国家争光。“教体结合”是在“体教结合”“学校运动队”“社会力量办学”“三位一体”等多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目标在于改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非自然途径,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本原,建立以教育系统为主,通过学校课余训练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机制。因为,无论从社会和谐发展观,还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甚或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利用教育系统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将是大势所趋;在教育系统打造一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通路,实现普适教育基础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解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和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因此,“教体”和“体教”绝非仅仅是词序的颠倒,其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首先,主体地位的变化。教育不再是体育的“随从”,而是要主动担负起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的责任,发挥学校体育作为普适教育的功能,在努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同时,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次,体育归属于教育,“教体结合”体现了体育本身就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强化了运动员的学生身份和接受正常教育的权利;最后,从未来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来看,“体教结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有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只是作为原有培养模式的一种补偿机制。而“教体结合”则正在努力探索一条符合社会和人共同发展规律,改变我国2008年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减少投入成本,并与世界接轨的全新机制。“教体结合”的真正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体育回归教育本原,以教育系统为主导,结合体育系统的资源优势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并通过这一培养机制的过渡逐步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

4 结 语

在目前“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研究中,整体宏观性的研究较多,缺乏具体项目的细致分析。

每个项目,尤其是奥运项目的发展状况有很大不同,项目的成才周期也大相径庭。以乒乓球为例,乒乓球在中国竞技体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乒乓球项目需要的成才周期相对较长。如果跟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一起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有着脱离实践的危险。现阶段竞技乒乓球项目不可能从高校中发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这也是乒乓球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当谈及乒乓球竞技后备人才的“教体结合”或者“体教结合”时,高校不应该是研究对象。而目前,对高校的“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研究较多。“体教结合”的隐形目的是为专业队的运动员谋求“文凭”,以便解决退役的再就业问题。所以,体育部门直接选择高校为合作对象,能够更直接地解决此类问题。当我们提出“教体结合”时,一定会提到清华的胡凯,或者北京理工大学的足球。但其实这只是成功的个案,不具备普遍性,涉及的项目也非中国的优势项目。在高校培养乒乓球的竞技后备人才不够贴合实际情况。因为大多数的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了分流。如果研究的落脚点放在高校,其实出现了中间阶段的断层。实质上还是回到了“体教结合”的老路上。

[ 1 ] 彭丰.探讨“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 2 ] 黄松峰.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 3 ] 罗巍.“教体结合”:建立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研究[ 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 4 ] 赵锦锦.后奥运时代我国实行教体结合内外部条件分析和策略研究[ 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 5 ] 王凯珍,潘志琛,刘海元,等.深化“体教结合”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9-133,137.

[ 6 ] 阳艺武,刘同员.“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J ].体育学刊,2009(5):45-48.

[ 7 ] 阳艺武,刘同员,黄彩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及思考:兼论“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3):221-223.

[ 8 ] 钟秉枢.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之路的探索[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2):5-10.

[ 9 ] 贺新奇,倪向利,张廷安.推行体教结合策略与完善举国体制的关系[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31-34,40.

[ 10 ] 钟秉枢.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体教分离”与“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 J ].中国学校体育,2009(12):6-10.

2015-01-11

吴飞(1977 ~),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G80-05

A

1674-151X(2015)02-015-03

猜你喜欢

体教后备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