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5-12-05龙健灵薛家权马益生李方静广州市华银医学检验中心广东广州510663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广东省

龙健灵 林 斌 张 萍 薛家权 马益生 陈 锋 李方静广州市华银医学检验中心,广东广州 510663

广东省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龙健灵 林 斌 张 萍 薛家权 马益生 陈 锋 李方静
广州市华银医学检验中心,广东广州 510663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有效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测各医院送来的登革热标本,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采用登革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确诊率达95%。 结论 本研究为公众和卫生行政部门更加准确地认识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及规律,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奠定了基础。

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登革病毒核酸检测;人群分布特征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以蚊虫为媒介、生物性传播的一类由登革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毒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起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计数减少[1-2]。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良好,7~10d痊愈。已有研究报道,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和实验传播等证明,登革热传播的主要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全球商业贸易交流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登革热的暴发和流行日益频繁,己成为一种急速向全球蔓延的蚊媒传染性疾病[4]。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登革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热带传染病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已成为我国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区,是广东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5]。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监测资料和病例调查、疫点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收集病例1000份,其中男性患者504例,20~45岁,平均(28.5±5.4)岁;女性患者496例,19~45岁,平均(29.6±5.9)岁。对患者的地区分布,年龄、性别分布、职业分布及时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1.2调查与分析方法

1.2.1疫情现场调查 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对医疗单位报告的以及在疫点搜索发现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和头痛肌肉骨痛等症状,及时就诊。

1.2.2检测方法 对2014年广东省各医院送来的的登革热患者标本1000例,采用登革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对登革病毒进行定性检测,通过实时扩增曲线判断样品中的登革病毒,计算确诊率。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结果录入计算机,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

2014年6月,广东省爆发登革热疫情,此次疫情尤其在广州受灾特别严重,随后疫情在各地发展。截至2014年10月21日,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8753例,其中重症病例20例,死亡病例6例。在病例中99.1%是轻症病。2014年10月25日,广东省的登革热疫情已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疫情防控出现了“拐点”。2014年的登革热疫情是最近十余年来的最高峰年份,疫情形势严峻。

2.2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人群分布特征

2.2.1地区分布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患者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等市,为登革热疫情高风险地区。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在12个区出现,病例数大概占全省的90%左右。在天河区的珠江新城、天河北地区,登革热病例数就并不算高,而越秀、荔湾,这样的老城区,登革热病例称得上是快速增长。白云区一些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和废旧工地周围,病例数也是在呈爆炸级指数增长。2014年广州已知的病例数就在5000例上下,与2013年全年的病例数1240例相比,增长3.03%,登革热疫情形势非常严峻。

2.2.2人群分布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病例的性别构成基本相同,男性患者占50.4%;患者以青壮年为主,20~45岁间的患者占52.26%,10岁以下的患者占2.89%,65~69岁组登革热发病率又有所增高,年龄分析结果如图1。

图1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发病年龄分布

2.2.3职业分布 对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患者的职业进行分析。登革热患者主要以工人、学生、家务及待业人员及农民为主,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这四种职业均占10%以上。民工在男性患者中占7.14%,女性患者中家务及待业占35.72%,儿童在男女患者中分别占1.65%和1.49%。

2.2.4时间分布 对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进行时间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6 ~ 10月份均有登革热病例发生,从6月份出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以来,病例数增长速度非常快,到10月底,登革热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广州市,2014年9月以来,本地感染登革热的病例数以“爆发”式增长,预期发病的高峰时间比往年提前40d左右。

2.3检测结果

采用登革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确诊率大95%。本试剂盒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针对登革病毒核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实时荧光一步法RT-PCR(Taqman探针法)对人血清样本中的登革病毒(包括Ⅰ、Ⅱ、Ⅲ、Ⅳ四种血清型)RNA登革病毒进行定性检测。为2014年广东省的登革热患者确诊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提高了诊断效率。

3 讨论

登革热是由蚊虫叮咬,DENV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虫媒病毒传染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城市化及贸易、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交流越来越频繁,登革热己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热带传染病之一[6]。我国登革热的流行也有较长的历史,广东省已成为我国登革的主要流行区。近年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人员的来往越来越频繁,2014年部分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明显上升,导致中国的输入性病例有所增加,在蚊媒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扩散[7-8];2014年广东省天气较热,雨水较多,适宜蚊媒的生长,蚊媒的密度明显升高;其次,登革热的传染源是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热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疫情高发地区传染源持续大量存在[9-10]。并且,登革热患者大多数症状轻,部分患者因认识不够,未及时就诊,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进一步提高。

对于高年龄者,老年群体在晨练,侍弄花草时,应尤其注意防蚊、灭蚊。一旦身体健康状况出现变化,应立即就医。2014年登革热重症多数为患有慢阻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高龄患者[11],一定要做好防蚊,家居及周围环境注意灭蚊,万一出现有发烧、头痛等可疑症状,应及早就医。本研究对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患者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等市,以青壮年为主,性别比例基本相同,主要为工人、学生、家务及待业人员及农民等,6~10月份均有登革热病例发生,6月份后病例数增长迅速增长,到10月底,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诊断过程中采用登革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确诊率大95%,为快速诊断登革热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为今后有效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政府重视、部门协调、宣传培训、预警监控、整治环境、消毒杀虫、患者隔离等,是登革热疫情防治的有效措施[12-13],同时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和公众的健康教育,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改善周围环境为目的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对防止疫情爆发,减轻登革热的危害有积极的作用。

[1] 肖东楼,罗会明,李德新,等.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13-15.

[2] 韩万柏,杨学颖.我国登革热研究概况[J].临床军医杂志志,2003,31(3):103-104.

[3] 杨国胜,李志远,于志新,等.对病区管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的初步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39-140.

[4] 孟朝晖.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54-155.

[5] 乔梦凯,石利民,王燕,等.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9-91.

[6] 陈秀云,蔡兰姝.应对突发传染病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8):150-151.

[7] 李伟强,黎桂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8):76-77.

[8] 宋刊芳,李兴泽,蒋天章,等.会宁县2004-200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8):78.

[9] 王伟.189例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80-82.

[10] 刘宏亮,冯继新,王娜.浅议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运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184.

[11] 龚震宇,杨小平.登革热和严重登革热简报[J].疾病监测,2012,27(7):588.

[12] 魏墩宏,韩雪玲,胡淑芳.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医学动物防制,2014(4):405-408.

[13] 郭汝宁,何剑峰,梁文佳,等.广东省2005 ~ 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477-3480.

Analysis on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fev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LONG Jianling LIN Bin ZHANG Ping XUE Jiaquan MA Yisheng CHEN Feng LI Fangjing
Guangzhou Huayin Medical Laboratory Center, Guangzhou 510663,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Fev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future. Methods The data of epidemiological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 was collected. The dengue fever specimens from hospitals were examined and the dat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situation of dengue fever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 was server. Dengue virus tested by dengue 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on kit (PCR-fluorescent probe) and accurate diagnosis rate was 95%.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lays foundation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Dengue Fever for the public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to carry out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ngue fever;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Dengue 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R512.8

B

2095-0616(2015)11-183-03

(2015-01-30)

猜你喜欢

登革热流行病学广东省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