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表达,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亮丽风景

2015-12-04郭惠敏

江西教育B 2015年10期
关键词:姿态万千奇特橡皮

郭惠敏

语文课程的性质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语言识字量又少,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表达?

一、换一换,在比较中关注

比较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特点、体悟语言风格、把握语言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引导低年级学生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能帮助学生攻克以词解词的难点。

《称象》一课中有个句子“曹操听了直摇头”,把这句中换成“曹操听了摇摇头”行吗?课堂上,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能根据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看法,“直”表示不停地摇头,曹操对这个办法非常不满意。老师顺势引导“曹操可能会说什么”,学生的观点是:①大象宰了活不成了,没有意义了。②虽然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损失太大了。③亏你想得出来,“我”得到这头大象很高兴,现在如果把大象宰了,白高兴一场了。教师巧妙抓住要点“直摇头”换成“摇摇头”,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用词的准确,又能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二、演一演,在体验中了解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阅读教学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让学生演一演,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的世界,了解课文的言语,感受到言语的生动,实现文本语言的内化。

如教学《我是什么》这篇课文第二自然段“我”变成“雨”“雹子”“雪”,指导学生理解“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时,我请三个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橡皮、塑料袋把这三个动词演示出来。第一个学生高高地拿着粉笔,让粉笔从空中落下来。第二个学生拿着橡皮,手往后一抡,让橡皮用劲地打在地上。第三个学生拿着小小的、轻飘飘的塑料袋,让塑料袋从空中慢慢地飘落下来。做完动作后,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动作有什么不同之处,再出示一道选择题。

飘 打 落

1.塑料袋从空中( )下来。

2.尺子( )在地上。

3.巴掌重重地( )在脸上。

学生在观看表演的基础上了解“落”“打”“飘”的意思,比较三个动作的不同之处,再把三个动词填在括号里,填完后再读一读。动作演示生动直观,在自身行为的实践中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习的兴趣符合低段的学龄特点,又在选择题中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活用语言表达的乐趣,突破了课文教学的难点。

三、说一说,在积累中表达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必要途径。

比方教学《美丽的武夷山》这篇课文

师:在武夷山,还有好多的山等着咱们给起个好听的名字呢!小朋友,想想这些山峰像什么呢?(边看图边想象)

师:(出示句子)三十六峰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城堡,有的像大树,有的像鹰嘴。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一把剑,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一把伞。

师:这么多造型奇特的山峰,让我想起了这些词,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生跟读。)

千姿百态 千奇百怪 奇形怪状 姿态万千

师:请你选一个词来说说这样的句式:三十六峰真是( )啊!

生:三十六峰真是千奇百怪啊!

生:三十六峰真是姿态万千啊!

师:你会把这两个句式连起来说吗?

三十六峰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真是( )啊!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仙女,有的像面包,有的像食指,真是奇形怪状啊!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香蕉,有的像陀螺,有的像菊花,真是姿态万千啊!

上面的片段设计有趣味、有层次,教师先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山的奇特;然后出示课文的句式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在说中沉醉于武夷山的奇特。接着,出示形容山峰奇特的词让学生读一读,在句式中练习。学生已经能运用前两个句式进行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两个句式一起出现,让学生继续表达,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掘句式练习的资源,让关注表达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姿态万千奇特橡皮
奇特的蘑菇
奇特的“飘带”
一张奇特的脸
天津市:观赏草姿态万千
橡皮山
词语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