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渐进互为表里

2015-12-04方德佺

江西教育B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村姑白骨精课文内容

方德佺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理解文章语言的基础,一些教师常常在初读阶段提出的要求是:“看看(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样不分年段的笼统要求,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此,薛法根老师认为,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能力标准或素养标准中所蕴含的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方法与策略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把习得从过程上落到实处。

一、由段到篇,步步为营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许多教师仅抓住“初步”“粗知”作为开展教学的要求,常常在读了一两遍课文之后就要求学生说说主要内容,学生在说不上要点时,往往就直接求助于教辅材料上现成的答案。这样一来,表面上看教师的教学要求达到了,可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学到概括的本领。薛法根老师在课堂上舍得花功夫让学生学习“初步把握”的方法。

【片段一】 (《燕子》教学片段)

师:这篇课文围绕燕子,写了它的哪些方面呢?请你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燕子的哪一个方面?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写在这个自然段的后面。

(生默读概括段落大意。师巡视,先后让三个学生将自己的概括写到黑板上。)

……

师:看看第二自然段你们用哪些词,对照板书读一下。

生(齐读):赶来、春天的景色、回来。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别的词了?

生:我写的是“燕子的习性”。

师:什么叫习性啊?

生:就是生活习惯。

师:就是生活规律,是吧?他用了习性这个词,不错!(板书:习性)

师:那么这个自然段到底写什么?请你一句话一句话地读,想一想每句话写的是什么事物?

师:写了哪些事物?

生:微风、细雨。

师:第二句呢?

生:柔柳、嫩叶。

师:第三句呢?

生:青草。

(师以此引导学生概括出:嫩芽、鲜花、烂漫无比的春天。)

……

师(出示句子):前面三句写了哪些事物?

生:微风、细雨、柔柳、嫩叶、青草、嫩芽、鲜花、春天。

师:这些事物都是写春天的景色。这一小节还有一句话。

(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最后一句话写的是什么?

生:这句话写的是小燕子赶来了。

生:从南方赶来了。

师:对了,燕子是从冬天去了南方,到了春天又从南方飞回来。冬去春来,这是燕子的生活规律,它属于候鸟,这就是候鸟的习性。(板书: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了)所以要准确地概括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春天和赶来。像这样的段落写了两层意思,我们要把两层意思归纳在一起,用一句话概括。明白吗?

【赏析】三年级的学生正是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初步”时期,薛老师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特点,耐心地引导学生习得概括内容的基本方法:“用准确的词语,用准确的句子来概括。”当薛老师发现学生在概括较复杂的自然段的内容时遇到困难,便随即调整教学思路,转而要求先逐句朗读,确定各句的主要意思;接着理解关键词“赶集”的意思;再归纳出两个方面的内容:春天的景物和燕子归来,以此让学生学习概括段落内容的基本方法,使他们的“初步”迈得更稳、更扎实一些。可见薛老师多么重视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初步”,总是在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适当地放慢脚步,引导学生从词语入手,抓住句子一句一句地去理解。这种循序渐进的历程,如春风化雨,让学生概括内容的能力就像种子获得萌生。

二、指点路径,强化落实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专题编排的,虽然从专题的角度看一组课文都有相应的体现,但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而言,其内容是各异的。如果总是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显得笼统而模糊,学生往往不得其法而莫衷一是,呈现的概括结果好像是在猜谜一般。薛老师在教学中做到因课而设,针对性强,引导得法,努力让学生一课一得。

【片段二】(《番茄太阳》教学片段)

师:请认真阅读课文,读后给大家说说,课文围绕“番茄太阳”,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生读,然后师生交流。)

生:我来到一座城市,心情很灰暗,后来在菜市场看到一个盲童,她叫明明。我和她发生了一些事情,心情就变好了,很温暖。

师:你注意到了作者心情的变化,开始是“灰暗”的,最后是“温暖”的,体会得很准确。(板书:灰暗,温暖)但是,我和明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生迟疑不说话。)

师:这个概括起来有点难。想一想:我,明明,明明一家人,在一起……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我和明明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说话,明明特别爱笑,让我感到很快乐,很温暖。

师:你读到了“特别爱笑”,不简单!还看到了我和明明一起生活、一起说话,可以用“常常一起聊天、交谈”来概括。现在,你再来说一说,好吗?

生:好!我来到了一座新的城市,(师插话:“新”字很准确!)心情灰暗无比。(师插话:用词恰当!)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叫明明的盲童,她只有5岁,特别爱笑。(师插话:语言简练!)我和她一起聊天,一起交谈,感到很快乐。(师插话:还没完呢!)临别时,明明说等她长大后要把腿给我,我一下子哭了。(师插话:是伤心吗?)我一下子感动得哭了,心里非常温暖。

师:再完整地说一遍!(生重述,很有条理。)

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概括,再相互补充。

【赏析】这个案例中,薛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读后给大家说说,课文围绕‘番茄太阳,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就明确地给学生指出了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章的特点进行。而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薛老师一方面依然及时为学生在困惑时进行点拨,一方面用恰当的评价作引领,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顺利地抵达最近发展区。特别是薛老师的评价用语,巧妙地包含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如“‘新字很准确”“用词恰当”“语言简练”,这样的引领不仅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概括,而且还体会到做得好会得到肯定和激励,从而努力去追求更加完美的表达效果。看上去,薛老师只指导了一个学生进行三次概括,但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全班学生在倾听中学习方法,在实践中习得本领,这就使概括课文内容的训练落实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之上。

三、借助复述,提升概括

进入第三学段,语文课程标准在概括内容的目标要求上往往与其他新的阅读目标联系在一起,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等。薛法根老师认为第三学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与学习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境界、描写方法等紧密联系起来,以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为抓手,让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思想感情和学习语言服务,真正做到文言共生,言意得兼。

【片段三】(《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

师:这篇课文中没有妖精就没有故事。这妖精有什么本事?

生:可以变成不同的人。第一次是变成了一个女施主。

师:什么叫女施主呀?(生哄堂大笑)这个小说中不叫女施主,叫——

生:村姑。

师:“村姑”前面还要加一个修饰词。

生:漂亮的村姑。美貌的村姑。(师板书:变美貌的村姑)

生:然后变成一个年迈的老太太。

师:年迈?70岁是年迈,90岁也是年迈……

生:80岁!

师:刚才是美貌的村姑,现在是——

生:八旬老太!(师板书:八旬老妇)然后变成一个老爷爷。(师板书:白发公公)

师:连起来说一说。(生连起来说)

师:变了几次?

生:三次(师板书:三变)

师: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白骨精,所以就有了《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孙悟空是怎样三打白骨精的?唐僧是如何看待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等会儿要你来讲故事。(师板书:悟空 唐僧)

师:每一次是怎样打的?请画下关键词。

生:第一次是“劈脸一棒” !第二次是“当头一棒”!最后一次是“一棒打死”!

师:这三个词语多好呀!请写下来。

师:现在请大家把书合起来。请你说三句话,把这个《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简要地复述出来,可以先和同学互相练习。

生:白骨精看到唐僧经过就摇身变成村姑,孙悟空火眼金睛看出她是妖精,就劈脸一棒打去;白骨精不甘心,再变成老妇,孙悟空又给她当头一棒;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公公,孙悟空把她一棒打死了。

生:白骨精看到唐僧经过,就摇身变成村姑假装给他们师徒送斋饭,孙悟空看出她是妖精,就劈脸一棒打去,妖精化作青烟逃走,唐僧责备孙悟空;白骨精不甘心,又变成八旬老妇,孙悟空认出她来,便给她当头一棒,妖精丢下假尸逃走了,唐僧非常生气,念紧箍咒责罚孙悟空;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公公,孙悟空并没有立即打死她,而是暗中找来众神,最后才把她一棒打死,现了原形,是一堆骷髅,上面写着“白骨夫人”。

师(问前一位讲述的同学):她哪些地方讲得跟你不一样,哪里比你好?

生: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有反应。对白骨夫人的复述也很生动。

师:同学们,读完故事要简要地概括和复述,这是一种本领。

【赏析】案例所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生字词之后和深入分析人物性格之前的一个板块,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初读课文”环节,薛老师在此不是简单地读读说说,而是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复述课文结合起来,使“初读课文”环节的要求明显提高,因为对于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概括课文内容已不是重点,也不会有困难,而复述课文一般放在学习课文主体之后的环节进行。薛老师把复述课文的要求前置,既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成为复述课文内容的有效铺垫,充分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又借复述课文让概括课文内容这一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真正派上用场,并在相应的语言运用上获得提升,从而让学生明白概括课文内容既讲究简练、恰当,又要生动、精彩。

小学语文教学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无法绕开的一个基本功。从薛法根老师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既然是基本功,训练起来就要循序渐进,讲究方法,依托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来达成。也就是说,在“初步”阶段,是借助字、词、句的逐步理解来进行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概括课文内容的训练。而当学生掌握了概括课文内容的基本功之后,又让它成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的平台,在语言文字表达及运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与语言学习中的理解和运用就有机地融合起来,互为表里,这正是薛法根老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臻至艺术境界的内蕴。

(作者单位: 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村姑白骨精课文内容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林巧清:从村姑到女企业家的美丽蜕变
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