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夏洛特烦恼》的艺术特质初探

2015-12-04肖雅妮

戏剧之家 2015年21期
关键词:梦境结构

肖雅妮

【摘 要】电影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感知而存在,能够展示出丰富的特质内涵。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的上映,带来关于校园话题的回顾与探讨,意外夺得国庆假期电影票房的榜首。面对其“话剧—电影”的成功转换,值得探讨的艺术特质非常丰富。对电影《夏洛特烦恼》的初步探讨,有益于塑造个人的审美意识,实现对艺术特质的完整认知。

【关键词】夏洛特烦恼;结构;梦境;艺术特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80-02

一、“黄粱一梦”的情节结构

电影《夏洛特烦恼》立足于“梦”字进行情节的雕琢和铺垫,用梦前执着、梦中体验、梦后醒悟来演绎青春怀旧的故事。以“梦”为主,其将现实的荒诞和理想的真实进行复合转变,可作为解读情节结构的关键视角。同样,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着“黄粱梦”或“邯郸梦”的说法,暗喻荣华富贵如梦一场,短促而虚幻的故事。[1]P157

电影以夏洛的“青春穿越”作为结构布局的中心线索,让他拥有从头来过的机会,体验着爱情与事业带来的荣耀与奢华。青春岁月的重新来过,既是夏洛作为“小人物”的悲剧特征,又是其作为“大人物”的喜剧笑点。电影的情节结构,受“黄粱一梦”般思维创制的影响,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讲述夏洛的青春故事。青春穿越题材在《夏洛特烦恼》中有着较好的艺术体现,改变着以往的结构布局。从夏洛的七分醉意到十分爱意,表明纠结过往和珍惜眼前是不可兼容的,夏洛则用“黄粱一梦”的虚幻体验人生的华丽逆转,串成不愿释怀的执着。直到电影的最后,他才以矫健的跑步姿态和腻人的枝藤缠绕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美好和满足。夏洛梦回青春的故事情节,既是体验人生未尽的遗憾,又是认识真实平淡的美好。

梦想和现实,在电影中成为矛盾、冲突的关键词,正是塑造其喜剧特质的必备因素。夏洛梦前的执着、梦中的体验、梦后的醒悟可谓是极为冲突的情节设置,然其人物性格及喜剧特质得到较明显的体现和说明。古语有云:“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2]P110夏洛的执着,不是人生选择的错误,而是没有从槽糕的生活状态中认真放过自己。夏洛的体验,不是简单的功名利禄,而是在信任和欺骗的共同建构中起伏不定。夏洛的醒悟,不是平淡真实的回归,而是经历着红尘坎坷般的炼心和求真,明白爱情与幸福的真谛。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一直都是拍摄电影的惯用手段和思维,让观众极尽享受视觉、情感冲击的效果。

情节结构的“引梦植入”,既是影片故事逻辑的点睛效果,又是其艺术特质的最佳表现。为观众展示出真实的人物形象,夏洛的执着和反思都有着现实的根据,不全是编剧的刻意为之。“黄粱一梦”的情节叙述和结构布局,无形中贯通影片在梦想和现实的壁垒,实现观众和夏洛的对话和交流。

二、“画龙点睛”的插曲设置

电影的青春怀旧,链接过往和现在的情节谱系,带有不同的表现特征,有着丰富的追溯设置。《夏洛特烦恼》对年代的还原和再现,在感觉方面依然保持着“逼真”的视觉冲击。岁月追溯,不仅是剧情功能的具体表现,还是插曲场景的“画龙点睛”,为观众展现原汁原味的青春年华。电影能够据此对当时90年代末的中学氛围进行较好再现,通过服饰、场景、语言的塑造,影片能够还原当时的年代感觉,但却依然有着相应的距离。《夏洛特烦恼》由话剧模式转变而来,其受限制的叙述安排无法完全再现当时的“影像记忆”。

影片辅以年代感很强的插曲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令观众捕捉到熟悉的怀旧旋律,感知那段已成往事的当年时光。插曲设置,有“画龙点睛”般的视感效果,既能直接感受岁月的痕迹,又能间接证明现实的存在。《夏洛特烦恼》采用如此的插曲设置,让观众时断时续地追溯过往,让幸福和遗憾得到并存,让回顾与守望成为同一。该片的插曲紧扣着剧情的波澜起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剧情发展。其电影插曲的成功设置,使得所有的音乐都情有可原、恰到好处,不会觉得在强行怀旧,而是饱含深情地追忆似水年华。

影片以熟知的时代事件作为推进剧情发展的脉络谱系,将当时的香港回归、言情小说、人气偶像、春晚歌曲等经典片段,用爆笑的元素进行处理,让观众感受到幽默和怀旧的双重情结。当夏洛凭借“穿越”巧夺先机,弹奏朴树的《那些花儿》,哼唱许巍的《曾经的你》,甚至影片恶搞般的响起《一剪梅》的旋律时,都会让观众忍不住沉浸其中,享受朴实怀旧的旋律,在熟悉的温度中追忆自己的过往。过去的《相约一九九八》《倩女幽魂》《人在旅途》《甘心替代你》等经典插曲,在影片中成为标新立异的存在,如同感受跨越时空存在的演唱会,跟随情节光影回望当年往事。

影片笑点有些恶搞的性质,但都得到编剧恰当的艺术处理,充当着其剧情发展的客观需要。影片的插曲设置,旋律轻缓柔情、不落俗套,而又接地气暗示影片的情感线索。插曲中意味深长的歌词,说出夏洛故事的起伏,说出夏洛故事的烦恼,更是说出当前观众在奋斗和忙碌中的迷茫心声。

三、“似悲似喜”的意蕴内涵

《夏洛特烦恼》在假期档期的强势上映,被冠以爆笑喜剧的标签,其笑点包袱得到较多的关注和评价。然而,影片的属性界定并非单一模式,用喜剧来完全概括夏洛的故事剧情,显得考虑轻率。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有着类似的界定问题,引发众多的理论探讨,终落入“似悲似喜”的完整表述。该影片的意蕴内涵有着相近的属性归纳,将其故事剧情认定为悲剧喜剧的复合体现,有助于观众深刻认识影片带来的警醒和思考。

影片以夏洛的故事为核心,表达的情感具有相应的普遍性,其汇聚着难忘的校园记忆、青涩的恋爱回忆、真诚的蓦然回首。夏洛个体性的迷茫、烦恼,其本身超越着世间一切情感的普遍性,成为社会生活的真实体现。通过剧情的波澜起伏和层层设置,给观众带来正能量的“爱与梦想”的主题思考,实现幽默和感怀的双重复合。影片的意蕴指向,即为促使观众在爆笑与感动中见证青春岁月的存在,认真思考自己当时的那段时光,以及由此生发的自主性思考。

重回青春的夏洛,释放出压抑多年的个性与痛苦,以无畏的态度来重新“搭建”生活。其窗口跳楼、拖拐检讨、广播表白、砖拍流氓的剧情,既改变平淡无味的人生,又改变波澜不惊的叙述,有着明显的建构作用。于是,一个敢想敢做、敢爱敢恨、才华横溢的“才子”夏洛,就这样闯进观众的眼间,带来青春岁月的回顾与思索。影片重在表现夏洛的真实烦恼,紧扣其青春成长的特征,让其体验着现实生活无暇顾及的荣耀与奢华,追求爱情与事业的双重丰收。然而,此时的夏洛沉浸于美丽的陷阱,让他忘记梦前的真实生活,忘记熟悉的平淡味道,在自我欺骗的温水中越陷越深。

悲歌一曲到终才是夏洛人生的感觉,电影主题应从他知晓自己被欺骗时才慢慢显露,为观众直接呈现出“自骗”与“被骗”的双重空间。看似夏洛的“第二人生”无尽辉煌,但其内心却十分落寞,虚无与浮华让他厌倦又麻木,对生活的热情渐渐冷却。夏洛的爱情,遭到背叛;夏洛的友情,遭到利用;夏洛的亲情,遭到耍弄。直到夏洛重新找到马冬梅,就像寻得失落已久的生活价值,重新接受自己当初抗拒的一切。然而,熟悉的味道无法回到过去,平淡的生活早已易主他人,才使得夏洛滋生逃离歌坛、放逐自己的想法,将自己限制在病床上等待最后的归宿。《一次就好》,那喑哑声音,才唤回夏洛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寻。

影片《夏洛特烦恼》,作为当前电影票房的黑马,以“时光植入”的方式夺得榜首,引发诸多的讨论和关注。其情节有着通俗喜剧的特征,以梦境般的艺术处理,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给出关于生活、爱情、事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明月生.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2]杜大宁.品读国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梦境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神奇的梦境
奇妙的梦境
论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那个香草美人的斑驳梦境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