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服务县域城镇化发展途径探析

2015-12-04韩颖琦陆文明郭建斌

金融周刊 2015年39期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商业银行

韩颖琦++陆文明+郭建斌

一、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传统的城镇化是一种经济形态,是城镇人口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各种生产要素在农村城镇中的集聚并有效的流动和重组,是传统农村社会逐渐转化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过程。而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作为发展原则,以农业现代化作为发展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作为发展动力,既持续关注城镇化的高效率,又更加重视城镇化的高质量。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现代性,科学性及效能性。

二,制约商业银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血液,在城镇化发展实践中发挥了有效的助推作用,被认为是支持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虽然在新形势下金融机构纷纷抢占县域金融市场,加大对城镇化的支持力度。但从现实上来说,金融促进城镇化发展还有许多制约因素。 (一)城镇化制度设计存在缺失与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政府层面的配套措施不到位是限制商业银行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性原因。与金融交易环境相配套的制度设计存在缺失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由此导致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积极性较差,所以要解决当前矛盾必须缓解当前县域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在全国来看,江苏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已处于相对发达的层次,但其促进金融县城城镇化的状态仍是松散、自发的,政府仍未出台统一的金融市场支持县域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涉及农村、农业、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有待改善和提高,信贷、财政及部门协调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面对需求旺盛的城镇化融资需求,政府和企业要做好信贷偿还保障机制、加强沟通政银企信息、强化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二)城镇化推进方式的可持续性不强。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空心化”、“有城无业”等现象,这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所强调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道而驰,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转型县域城镇化。长期来看,农民被城市化实质上是一种土地城镇化,这是一种无实体支撑的土地城镇化,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政府决策的短视,一旦银行金融介入,这必将产生较大的风险。首先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相对缓慢发展的服务业会导致就业不充分,使农民失去土地则,进而导致其失业,最终引起社会不稳定。然后是城镇化由于当地政府短期行为的外延式扩张,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与部分产业项目的收益风险。由此可见,要真正发挥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是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布局,这样才能使城镇化推进方式的可持续性增强。

(三)城镇化过程中金融创新亟待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这一问题就长期困扰着商业银行。城镇化要发展,商业银行首先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缺乏系统完善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机制,由于区域与企业规模的差异性,导致了商业银行排除了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问题。其次,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的集中上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县域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然后,面对不同的信贷规模使用相同的信贷流程,这不但使贷款发放的周期变长,更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只有从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两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使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这一实践发挥作用。其中银行业针对县域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创新还较少,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商业银行缺乏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针对信托、债券、股票、租赁等贷款替代性产品较少。

三、商业银行服务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城镇化制度设计和农村信用体系。要促进城镇化发展,就要了解地方经济的特点、明确财政与项目的融资需求,积极制定与修改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规划。首先,利用商业银行的融资能力和信息优势对项目布局与投融资规划等内容提供专业建议,逐步提升城镇规划层次与水平。鼓励实力较强且与商业银行关系良好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地方政府针对城镇化规划的政策的制定与修改中来,为政府规划设计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其次,农村诚信与法制建设也不容忽视,要构建银行政府企业信息沟通机制,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杠杆作用、加快推广农村社会征信系统,促进农村间接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促进城镇化推进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要因地制宜地、循序渐进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应从长远角度考虑,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城镇和大城市的建立都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传统的城市化进程中,往往很多城市环境脏乱差,城市交通拥挤,这都是由于当初城市化建设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远见卓识。商业银行应确保城镇化建设资金项目向基础项目的建设流动,资金应投向性价比较高的项目上,并充分考虑项目在实际中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新型的基础设施不仅是简单的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盖楼修路那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它核心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涵盖卫生、交通、环保、通信、给排水和绿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统筹娱乐设施、教育和休闲等配套设施。“三农”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难题,也是制约农村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果农民问题不解决,农业发展得不到转变,农村进行城镇化就是一纸空文。而其中农民工进城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切实落实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农民工户籍、住房保障等问题。

(三)发展新型融资模式促进城镇化发展。作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合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模式始终困扰着政策的制定者,在此,笔者简单阐述一下一种可以借鉴的城镇化融资模式一发展城市建设融资的BOT模式。BOT,即建设一经营一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是一种典型的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吸收民营资本加快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速度。BOT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民营财团、国外企业以及国内个体投资者,它不仅能够满足各方面需求,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还可以减轻财政负担的同时创造更多的项目投资机会及就业岗位,扩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可谓一举两得。其次它还能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运作效率。BOT模式将企事业社会资金及技术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来,不仅使企业获得了最大的利润,还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加强了管理、节省了开支,结果是投资项目建设和运行效率的提高,并且打破了长期以来项目日常经营由政府专营的垄断模式,改善了投资环境。最后该种融资模式降低了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风险,使投资者从政府变成企业,而政府能更好地在法律、行政、经济方面给予BOT项目一定支持并提供更多的公共基础服务。

新时代城镇化建设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还需要广大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为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支持。这样才能真正诠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建设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支撑城镇化建设的科学路径,既全面注重经济发展,同时也保证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县域城镇化商业银行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