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浉河区茶叶生产优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建议

2015-12-03李彩丽李彬青党永超陈振张顺

天津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茶产业竞争力建议

李彩丽+李彬青+党永超+陈振+张顺

摘    要:本文从调查信阳毛尖茶核心产区浉河区茶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链、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品牌建设等现状入手,阐述了浉河区作为茶产业集聚区在茶叶生产方面具备的政策、生态、技术等几大优势条件,以及当前茶叶产业存在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栽培水平低等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配置茶树品种布局、大力推动机械化生产管理、落实信阳毛尖原产地保护政策、保证茶产品食品安全、深度开发后续产业等一系列提高浉河区茶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浉河区;生产优势;竞争力;茶产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19

Analysis of Production Superiority and Suggestion of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in Shihe Area Tea

LI Cai-li, LI Bin-qing, DANG Yong-chao, CHEN Zhen, ZHANG Shun

(Xin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Abstract:Beginning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n industry scale, industry chain, leading enterprise, cluster development and brand building of tea industry core region of Xinyangmaojian tea in Shihe area,the article explains several large superiority condition including policy, ecology and technology in Shihe area tea production as tea industry cluster district, other main problems discussed on low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degree and cultivation level in current tea industry.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such as rational allocation of tea varieties distribution, vigorously promoting mechanized production, carrying out policy of country of origin protection of Xinyangmaojian tea varieties, guaranteeing food safety of tea products, deep development of follow-up industry in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of Shihe area tea industry.

Key words:Shihe area;production superiority;competitiveness;tea industry; suggestion

1 浉河区茶产业现状

浉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因一条穿城而过的美丽浉河而得名,享有“豫南明珠”之美誉,面积1 512 km2,下辖8个乡镇、8个办事处,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和原产地,还是2008年开创的新派红茶“信阳红”的发祥地[1]。

1.1 产业规模

目前,浉河区茶园面积4万hm2,可采摘面积近3.3万hm2,2014年茶叶产量2.5万t,涉茶产值51.5亿元。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龙头企业、涉茶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24家[1]。

1.2 产业链条

浉河区在巩固传统信阳毛尖名优绿茶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出信阳红、信阳观音茶等茶类,以信阳毛尖茶为功能成分原料的蜂蜜凉茶、茶胶囊、茶微粉、茶含片的研究开发为当地夏秋茶资源的充分利用开辟了新途径[2]。与茶相关联的茶园管理、制茶机械以及茶叶包装等新品开发生产初具规模,茶体验游、农家乐逐步发展成为美丽茶乡的旅游亮点。

1.3 龙头带动

浉河区境内的信阳毛尖集团、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公司入选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龙潭”牌信阳毛尖茶先后荣获“国优金奖”、“中华老字号”和“河南名牌”,浉河港两潭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中国茶叶十大专业合作社”,浉河港联农茶叶专业合作社入选“中华供销总社全国示范社”,茶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2]。

1.4 集群发展

浉河区茶叶优势产业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信阳市浉河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2—2020)》明确了茶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任务、途径和措施保障,拟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向集团化发展。集群规划新上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三园”建设、信阳国际茶城、信阳云龙包装产业园等项目,计划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1]。

1.5 品牌建设

目前浉河区注册涉茶商标67个,知名茶叶品牌15个,其中“龙潭”、“文新”为中国驰名商标,“五云山”、“广义”、“傲胜”、“贤峰”、“两潭”等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浉源春”、“九峰”等为信阳市知名商标[2]。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杂志、中茶所中国茶叶网等联合评估,2015年信阳毛尖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55.73亿元,排名全国三甲。还引进了福建“华祥苑”、“九拓”、“正山堂”等知名品牌,为浉河区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生力军。

2 浉河区茶叶生产优势

2.1 政策优势

河南省政府先后出台《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浉河区列为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给予政策支持。浉河区围绕茶叶产业集群建设,设置生态种植基地与观光体验区、集中加工仓储物流与文化创新园区、高端研发、人才培养与产品展示交易区等三大功能区,以发展生态茶园为主线,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茶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人才培养、形成涉茶产业集聚效应、推进茶叶科技创新示范[3]。

2.2 生态优势

浉河区地处淮河上游,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冷暖适中、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4]。一般茶树生长发育的起始温度为10 ℃,最佳温度为20~30 ℃,树叶新梢持嫩性的最适宜温度为20~25 ℃。当日均温稳定通过10 ℃时茶树开始萌动。浉河区处在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大别山、桐柏山腹地,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年均温15.1 ℃,年稳定超过10 ℃的活动积温在4 800 ℃以上,自3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持续时间长达224~230 d,为茶树正常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浉河区年均降水量1 109.11 mm,在茶树旺盛生长的4~10月降水量在800~1 100 mm之间,占年降水量的80%,能充分满足茶树正常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5]。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树生长要求酸性土壤,透气、透水性能良好,养分含量丰富,浉河区土壤大部分是由花岗岩发育而成,属黄棕壤土属。其中由砂岩、泥质岩风化的残积、坡积母质发育成的砂泥质黄棕壤土属以及在此类岩石上发育成的大量的粗骨土和石质土等,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1.5%以上,土壤pH值介于4.5~6.5之间,土壤元素位于正常阈值,极适合茶树生长[6-7]。

2.3 技术优势

目前浉河区拥有成熟的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无性系茶叶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完善的信阳毛尖茶技术标准、信阳毛尖机械化清洁化加工技术规程和信阳红红茶初制技术规程等技术体系完备,按照清洁化生产要求,施行机械化栽培管理与采摘、生产线制茶技术,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依托国家茶叶技术体系信阳茶叶综合试验站、河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市农林学院茶学系、浉河区茶叶局和浉河区茶叶协会等茶叶研究机构和技术平台,定期对茶叶从业人员在茶园管理、茶叶制作和质量安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全程业务培训与技术示范。目前,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多人服务于浉河区茶产业。

3 存在问题

3.1 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浉河区茶叶种植规模大,茶园相对集中,但产业链短,总体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企业协作、创新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茶叶企业、实体经济组织的带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各个乡村茶叶生产联系松散,各自为政,没有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数目极少的协会也是组织松散,形同于无,大多茶农依然沿袭各自的制茶习惯和操作方式,茶叶从业者没有接受现代专业化组织化理念,千家万户小生产仍是生产经营主体,没有走出“低收入—低投入—低产出”的小农经济格局,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的充分发挥。茶叶实体经济的整体实力较弱,现有各个经济实体在茶园开辟、技术指导、采摘制作、宣传促销等方面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资金的大积累、大投入,市场辐射能力、基地带动能力有待提高[8]。

3.2 栽培水平低

浉河区茶园面积居河南省第一位,是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区),“十一五”以来响应市委市政府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打造茶叶强区的号召,种植面积陡增,受相关专业培训力度不够、新垦茶园立地条件限制,标准化茶园比例虽然有所提升,但运用标准化栽培技术的面积不大,一些茶园仍然是种子穴播的有性系茶园,种植方式仍然沿袭以往模式,没有按照适应现代化的机械化修剪和采摘管理要求进行园区设计安排,会大大迟滞浉河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

4 浉河区茶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4.1 合理布局茶树品种

利用原有的茶树群体种品种资源,选育无性系新品系,结合外来优良品种的引种和鉴定,实现早、中、晚品种合理布局,在浅山丘陵地带种植一定比例的适制信阳毛尖茶的发芽早、抗逆性强的中小叶品种,适度搭配种植适制信阳红红茶的茶树品种,高山茶园以维持现状为宜。

4.2 推行机械化生产

在浅山丘陵、平地茶园大力推行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2],及早着手改造20世纪建设的密植茶园,以满足即将普及的耕作、采摘机械化生产作业。并遵循分类指导的原则推广茶叶加工机械化,海拔300 m以上山区保留传统手工制茶。鼓励茶叶企业、合作社、个私经济等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迅速在浉河区实现茶园管理机械化,茶叶加工连续化[9]。

4.3 落实信阳毛尖原产地保护政策

执行原产地保护政策是力促信阳毛尖茶回归的有效对策。一段时间以来,纯芽头成为信阳毛尖的代名词,用芽头做茶,成本高,茶叶的利用率低,不利于茶农增收。信阳毛尖春茶生产1个月左右,一个人工采摘一天做不到500 g干茶,实际生产中一味采小采芽头,大量鲜叶不能及时下树,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给浉河区茶产业发展带来致命伤。纯芽头茶除了鲜爽度高以及所谓的“好看”之外,没有别的好处。相较于芽叶茶,芽头生长周期太短,茶多酚含量少,微量元素含量低,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所制茶叶口味淡,仅冲泡2~3次[10]。消费者品饮不到信阳毛尖茶固有滋味,弄丢了传统,浉河区茶产业走进死胡同,导致山寨版信阳毛尖茶有机可乘。利用大企业的精品名牌战略来阻止非原产地的山寨货干扰信阳毛尖茶市场,加强浉河区的茶叶原产地保护,迫在眉睫。推动茶叶企业、行业组织、茶农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加强价格、品牌和标识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对于拥有注册商标、获得共用品牌使用权、建有基地、获得相关茶叶质量体系认证,达到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优先扶持[11]。整合信阳毛尖集团、文新等茶企和“龙潭”、“文新”等品牌形成企业航母和国际品牌,在利用现代传媒方面形成拳头。

4.4 保证茶产品食品安全

推行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势在必行,全方位推广使用业已成熟的绿色防控技术和茶产品溯源系统,为浉河区茶食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4.5 深度开发后续产业

利用浉河区优越的自然生态、丰富的人文历史等独特资源,开发南湾湖茶产业观光带、“五云两潭一寨”高山茶体验区,集采茶、制茶、品茶与吃、住、乐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游,让游客探知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赏茶乐趣,体验饱含悠久历史、富含现代气息的浉河区茶文化。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浉河区茶产业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J].中国茶叶,2010,32(12):16-17.

[2] 亢崇仁,郑志强.百年金奖信阳毛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

[3] 赖刚,陈佩.信阳市浉河区茶叶产业将集群化发展——访浉河区茶叶管理局局长张广成[EB/OL].(2012-09-04)[2015-10-19].http://www.zh-hz.com/dz/html/2012-09/04/node_41.htm.

[4] 袁国强,冯德显,吕立哲.信阳茶叶——绿色食品产业的锻造与发展[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

[5] 杜庆萍,周虞,许萍,等.信阳毛尖茶气象条件分析[J].河南气象,2001(2):27.

[6] 刘超良.信阳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7] 吴淑平,吕立哲,金开美.信阳市茶叶主产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10):77-80.

[8] 金开美,吕立哲等. 浉河区茶产业SWOT分析[J].茶叶,2010,36(4):199-202.

[9] 金开美,李彩丽,蒋双丰,等.浉河区茶叶加工环境现状及优化对策[J].中国茶叶,2009,3(5):40.

[10] 刘怀廉.名茶区说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1] 吕立哲,魏慧,党永超.信阳毛尖茶原产地保护和开发利用[J].中国茶叶加工,2005(2):33-35.

猜你喜欢

茶产业竞争力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
日本竞争力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