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述 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药物分析创新研究

2015-12-03张尊建

药学进展 2015年12期
关键词:色谱法测序受体

张尊建

(1.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9;2.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9)

评述 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药物分析创新研究

张尊建1,2

(1.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9;2.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9)

为推动我国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全国药物分析大会理事会于2015年11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五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会议主题为“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药物分析创新研究”,来自国内外600多位药物分析、分析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药物分析新技术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大会的召开,对进一步凝练我国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促进人才队伍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期邀请到两位中青年科学家对分析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前沿和进展进行综述。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研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方法的便捷程度以及准确度直接影响药物研发的效率。一般研究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均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和亲和色谱法,但因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操作复杂,需要制备特定的放射性配基,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通常的亲和色谱法需要制备一定数量及一定纯度的受体,难度较大,且可能会影响受体对药物的选择性。细胞膜色谱法系将完整的细胞膜包覆于硅胶表面,在仿生理条件下制备成色谱柱进行成分受体相互作用研究,可以快速筛选中药复杂体系中的活性成分,并准确计算出其与受体间的配位亲和常数。由西安交通大学王嗣岑教授等撰写的“细胞膜色谱法用于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以丰富的应用实例介绍了细胞膜色谱法的研究近况,分析了该技术需要解决的难题,对于新药研发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概念下精准预防、精准诊断以及真正的个体化治疗得以实现的基础,基因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正成为推动精准医疗的核心力量。在个体化医疗领域,DNA突变检测与分析为很多疾病如病毒感染和肿瘤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焦磷酸技术在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个体化用药指导、疾病治疗进程监控、耐药复发情况监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中国药科大学宋沁馨副教授等撰写的“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基因突变检测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了焦磷酸测序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药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提供了有益参考。

近年来,药物分析学在生物学、医学、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过程中,逐步突破传统的“方法学科”、“眼睛学科”固有定位,不断探索从“服务支撑”向“创新引领”的战略转变。药物分析科学已不仅仅是药物质量检验的工具,在支撑药物源头发现、开发、临床评价及合理用药监测等药学与生命科学领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药物分析科学的飞速发展,开启了生命科学、精准医疗和药物研发的新时代。

[专家介绍] 张尊建: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院长、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药物一致性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CFDA新药与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委会常委等。主要从事药物(中药)的体内外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近年研究多涉及药物代谢组学和药物分析毒理学。先后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等课题10余项;主持完成100余种新药的质量标准、体内过程与药代动力学研究;已培养硕博研究生80余人;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猜你喜欢

色谱法测序受体
两种高通量测序平台应用于不同SARS-CoV-2变异株的对比研究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P2X3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牙膏中禁用漂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90-2021)
生物测序走在前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液相色谱法测定糕点中脱氢乙酸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