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培训课程体系探讨

2015-12-02尹辉燕王德洲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线路培训评价

尹辉燕 王德洲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国网技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思路设计学习情境,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实施培训教学,并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培训评价。本文以送变电专业《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课程改革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国网培训课程开发思路。

1 基于工作过程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培训系统的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的培训系统,注重的是实际工作进程,强调的是工作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基于工作过程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培训系统就是由一些具有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工作完整过程的、具有递进性的工作任务体系组成。通过调研分析该培训课程所面临的岗位群,然后对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再对典型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归纳,将行动领域相对应地转换为学习领域,分析学习领域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引入真实或模拟工作情境组织培训[1],以企业工作任务完成标准制定培训评价体系,让学员获得真实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一种培训体系。输电线路设计实训课程体系优化的流程见图1。

图1 输电线路设计实训课程体系优化的流程

2 “基于工作工程”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实训课程体系

2.1 基于工作过程优化教材

传统的教材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线,主要解决的“是什么”和“为什么”,优化后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教材是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理念开发的。开发的思路是将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将学员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贯穿其中,使学生“想”学,而且主动学习,打破了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培训内容。

教材优化的编写上尽可能与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岗位的工作进程相一致,按照工作进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编写实训教材,在每个项目下,以工作活动的特定任务为支撑,形成项目化、模块化的培训教材。

优化后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培训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从岗位需求分析入手,经过大量调研,符合现场输电线路设计。(2)体现了以技能培训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有利于帮助学员掌握现场知识。(3)突出教材的先进性,结合生产实际,缩短了培训与企业需要的距离。

2.2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景

首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学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对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这些能力就是学习领域中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学习目标确定后,在制定培训教学计划时,强调对学员专业操作技能的整体训练,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培训课程。从岗位发展需要出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培训环节进行整体设计[4]。

根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场景,学习场景是模拟的真实工作场景,在某个学习场景中,通过对某个任务的完成,来掌握工作实际中需要的技能,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个整体。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培训分为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知识模块包括线路设计的基础知识,导线的应力弧垂分析,导线的安装,线路的选线和定位,输电线路施工图识读。技能模块包括:输电线路测量、输电线路杆塔定位、三维金具组装、线路的改建。通过工作过程的分析,将学员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综合素质融合,模拟现场工作场景,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见图2。

图2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培训课程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具体化,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与设计,在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课程的优化过程中,项目团队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员在模拟工作现场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培训,从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专业能力。

2.3 基于工作过程实施任务驱动的培训过程

任务驱动是在设定好的学习情境中,基于真任务来进行设计的。输电线路设计培训课程优化的过程中,基于工作实际,把培训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真实工作任务,掌握培训内容,达到培训目标。它是一种以学员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培训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套路,而是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培训,最终完成培训任务。任务驱动的培训实施流程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效果总结。

例如学习情境2输电线路测量,首先培训师在输电线路场地500kV东侧设计了一条模拟线路,该模拟线路与现场实际完全一致,明确培训目标是通过某段线路的测量,来绘制平断面图,为线路的选线和杆塔定位提供合理路径选择的依据。在该模拟线路上可以进行档距复测、线路转角复测、塔位高程复测、交叉跨越复测等测量内容。然后培训师指导学员分析理解任务,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培训师通过讲解让学员了解测量在线路设计中的作用,然后指导学员通过光学经纬仪、GPS进行测量[3]。随后学员分组来进行线路的测量,最后培训师对导出的平断面图进行展示,通过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交流、讨论、分析、点评帮助学员作归纳与总结。

基于工作工程实施任务驱动的培训,使学员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培训[2],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培训过程中体现“做中学”的特点,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工作技能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和对自身的评价能力。

2.4 基于工作工程评价进行输电线路设计培训考核评价

传统培训效果的评价,是以课程结束时的笔试、最后选取一个实训项目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应采取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应将工作过程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建立“立体考核,综合评价”的立体考核机制。

1)多维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

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按照培养学员是否具备送变电施工专业工作能力的要求,以实操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侧重“工作技能、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来考核。

考核“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诸多课程要素。通过课程要素的评价,反映了学员能力培养与工作过程的融合程度;通过对学员的评价,测试学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岗位技能、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水平。

2)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通过自评、小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规定了各种评价方式在总评中的比例。评价标准主要从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表现、资料查阅能力、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制定。

3 小结

在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培训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项目团队设计了一系列新颖、能动性强的任务,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基于工作工程”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实训课程体系体现了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培训理念,提高了培训效能,激发了学员学习的乐趣,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设计理论的精髓,提高了学员专业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

[1]杨奔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轻工科技,2013,(4):154-155.

[2]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41-43.

[3]冯锋.探析GPS在架空输配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1):9.

[4]高广玲,张沛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学结合特色课程的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4):130-133.

猜你喜欢

线路培训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在安装中的应用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HVDC线路保护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