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5-12-02张润清赵邦宏

食药用菌 2015年3期
关键词:食用菌河北省发展

白 丽 张润清 赵邦宏



河北省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白 丽 张润清 赵邦宏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指出食用菌产业是河北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农业提档升级、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河北省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规模、栽培品种、产业布局与产业竞争力。指出存在的问题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品牌竞争力弱,总体效益不高等。提出对策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广“六统一分”经营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视科研及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挖掘产后效益;突出质量建设,打造名优品牌。

食用菌产业;规模;品种;科技;竞争力;对策;河北省

1 食用菌产业在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1 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的典型

食用菌产业是非耕地式、立体式、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可以利用沙石地、坡地、荒地、盐碱地、林地、废弃厂房、房前屋后等各类土地进行生产。栽培料主要是农业副产品、农业废弃物和加工业下脚料。生产过程用水少、不施肥、不用药、不需阳光,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效生态农业。食用菌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据河北省食用菌产业调研数据显示,食用菌每亩产值能达到6万元以上,纯收益达3万元,纯收益是玉米的56.5倍,棉花的30.9倍,大棚番茄的3.9倍。

1.2 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领域

在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食用菌显示了“富营养、节资源、高收益、保生态”的强大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领域。河北省坝上和黑龙港流域水资源匮乏,土地资源相对贫瘠,不适合发展高耗水、高用地农业,生产食用菌是最好的选择。调研显示,在坝上地区种植西芹和褐口蘑,同样获得100元产值的情况下,褐口蘑的用水量仅相当于西芹用水量的1/60。

1.3 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精细劳动,即使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也可以参与到采菇分拣环节,通过辛勤劳动,改变全靠政府救济的生活状态。河北省有许多边穷地区,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走上了致富道路。易县山区一家农户,2个劳动力种植4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大棚食用菌,生产6万支香菇菌棒,年收入达12万元。

1.4 河北省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河北省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2000年以来,河北省食用菌产值及其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2009年超过100万元,占河北省农业产值的5.52%,2010年达116万元,占全省农业产值的5.7%。2011年后产值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其在农业产业中的地位基本稳定,依然是仅次于粮、菜的第三大种植业。

2 河北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栽培面积和产量

2000年以来,河北省食用菌种植面积和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图1)。栽培面积从2000年的0.47万公顷增加到2007年的1.87万公顷,虽然2008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随后又呈小幅上升趋势,2013年栽培面积达1.73万公顷,14年间河北省食用菌栽培面积增长了2.7倍。从产量看,2000年28万吨,2006年100万吨,2013年200万吨,14年间产量增长了6.1倍。

图1 河北省食用菌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

2.2 栽培的品种

近年来,河北省先后引进推广了白灵菇、黄伞、茶薪菇等18个新品种,从而使全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发展到了28个种类、60多个品种。其中,平菇种植面积最大,香菇次之,金针菇第三;其余依次为滑子菇、姬菇、杏鲍菇、白灵菇、双孢蘑菇、黑木耳、香口蘑、鸡腿菇、栗蘑、草菇、大球盖菇;面积不足66.7公顷的有银耳、秀珍菇、茶薪菇、北虫草、小平菇、灵芝等。

分析2013年河北省主要品种构成(图2),种植面积前6位的菇种占河北省食用菌总面积的87%,其中平菇占38%,香菇占27%,金针菇、滑子菇、杏鲍菇、姬菇合计占22%,其他菇种占13%。

2.3 生产布局

河北省食用菌栽培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地区、坝上地区、燕山地区和冀中南地区,以承德、邯郸、石家庄、保定和邢台等市区为多。2008—2013年,承德食用菌总产量达170.51万吨,位列第一;邯郸地区总产量162.41万吨,位列第二;石家庄地区总产量145.24万吨,名列第三;秦皇岛和沧州市总产量较少,分别为15.69万吨和29.33万吨。五年来,总产量增长最快的是承德,增长了2.45倍;而保定、衡水、廊坊、沧州、秦皇岛则出现了负增长,产量呈下降趋势。

从县域范围看,河北省共有113个县生产食用菌,依据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可划分成三类:平泉县单独为一类,种植面积0.27万公顷,产量31万吨,产值27.7亿元;灵寿、唐县、遵化、宁晋为一类,种植面积分别为0.07万公顷、0.12万公顷、0.11万公顷和0.09万公顷,产量分别为9.68万吨、7.76万吨、15.05万吨和6.04万吨,产值分别为7.61亿元、3.74亿元、10.16亿元和3.19亿元;其他县为一类。从总体来看,河北省食用菌生产集中度较高,前两大类为河北省食用菌集中生产大县。

2.4 产业竞争力

从食用菌产业发展速度看,河北明显落后于山东、福建、江苏等省份。山东省食用菌总产量近10年增长了10倍,2009年跃居全国第一位。2009年至2012年3年间,山东总产量增幅超过70%,而河北省同期增幅仅为8%。福建和江苏两省发展相对稳定,主要在提档升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工厂化生产和现代园区建设,在全国802家工厂化生产企业中两省占全国的60%,山东占13%,河北仅有23家,不足3%。

从食用菌产品出口看,据石家庄海关统计,2008—2013年间全省食用菌6年总出口额仅有11.6亿美元,其中2009年和2010年达到1.5亿美元,最近3年出口额呈下降趋势。2012年,全省食用菌出口额0.8亿美元,相当于江苏省1.02亿美元的78%,山东省2.47亿美元的32%,福建省6.3亿美元的13%。食用菌出口额的下降主要受国外生产大国产量提高、本省生产者出口竞争意识不强,以及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

3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凡是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较好的地方,政府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山东、福建、江苏等省以省政府名义制定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指导意见,每年拿出上亿元资金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河北省在2009年前,省财政每年投入食用菌技术推广资金400万元,2010年后再没有安排专项资金。

河北省涞水县把食用菌产业当支柱产业来抓,从租地、建棚、制棒、组建合作社到创建品牌等都有政策和资金支持,农户食用菌种植意愿极其强烈。短短几年内使香菇产业上升至全省第四位。平泉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完全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原生产大县唐县和冀州市食用菌产业出现了严重萎缩,产量不足原来的1/2,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总体规划和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

3.2 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河北省食用菌生产主要以小规模家庭分散的粗放生产方式为主,户均生产规模在1万~2万棒,远未达到规模经营水平。严重的分散生产格局导致生产技术不易规范,产品质量难以控制,菇农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产业化发展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缺少大型经营主体。已有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带动作用不强,截止2013年河北省无一家企业进入全国100强。二是融资渠道不畅,食用菌生产80%以上的资金源于经营主体自有资金积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被寄予厚望的工商资本,由于缺少足够的利益驱动,普遍持观望态度。资金缺乏成为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主要障碍。

3.3 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

目前,河北省食用菌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菌种生产不规范,菌种退化严重;病虫害防治技术欠缺,又不重视预防工作;设备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二是科技创新后劲不足,缺少项目资金支持,无法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深入研发,技术推广体系滞后,技术转化不到位。三是缺乏高科技支撑。2013年河北省20个标准化园区中,优良菌种使用率不足80%,集约化程度不足50%,研发投入占产值比重平均只有1%。

3.4 总体效益低

目前,河北省食用菌流通渠道主要是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中间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仅物流成本就占总成本的30%~40%。流通主体主要以外省的经纪人为主,他们极力压低收购价格,严重挤占了本地生产者的利润空间。河北省食用菌产品销售以冷鲜食用菌为主,加工品不足总量的15%,精深加工产品更是少之又少。产品运输保险设施落后,运输食用菌应用封闭车或冷藏车仅有30%,影响了食用菌产品销售品质。因此,从产后加工和流通环节来看,河北省食用菌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链条、流通体系不完善,总体效益低下。

3.5 品牌竞争能力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倾向于选择名牌产品。京津地区食用菌市场消费量非常大,当地生产的食用菌只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30%,绝大部分产品需要靠外埠供应。尽管河北省具有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但省内叫得响的品牌少,市场价格低,贴牌现象普遍。山东、福建等很多行业内龙头企业凭借品牌优势占据了京津市场。

4 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4.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明确食用菌产业在全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制定出台《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省财政每年应安排固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应从重大产业项目布点、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扶持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鼓励菇农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抵押,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条件,推进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2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广“六统一分”经营模式

集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各类企业,以及专业菇农等各方力量,推进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争取在全省20多个食用菌主产县建立起1~2个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积极拓展食用菌产业园区科技示范功能和旅游观光功能,通过科技示范,完成对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与试用,并引导和培训农户种植。同时,应加大菌文化宣传,提供休闲、旅游、采摘、餐饮一条龙服务,主推菌类生态园项目、菌乡风情展示项目、蘑菇健康宴项目等,促进园区上水平、增效益。要以平泉黄土梁子和易县紫荆关地区的典型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六统一分”模式,即企业统一组建大棚、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引进菌种、统一制作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销售,菇农分户管理。产前和产后技术密集环节交由企业去做,产中劳动密集型环节交给菇农精细管理,实现企业和菇农的有效合作。

4.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大力扶持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潜力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食用菌经营集团企业,带动全省食用菌产业的提质增效。其次,具有一定实力的加工企业,要通过发展干制、速冻、盐渍等初级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实力较强的加工龙头企业,要积极发展高档精深加工的食用菌产品,带动全省食用菌产业开拓国际市场。

4.4 重视科研及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重视科研体系建设,加强科技研发与推广是稳定现有食用菌生产和不断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前提。首先,依靠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创新体系,组成攻关团队,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尤其在菌种提纯复壮、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创新和集成、病虫害防控、精深加工等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有所突破。其次,为高级食用菌产业科技人才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吸引有知识、有成果的人员投身食用菌产业建设。再次,完善县、市级科技推广机构,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操作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传授新品种选育、制种制棒等关键技术,提高实用技术到位率。

4.5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挖掘产后效益

食用菌产品的流通体系是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政府必须加强对食用菌市场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实现“大生产,大流通”。一是建设食用菌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在食用菌主产区和集散地,分层次抓好一批地方性、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设,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专业性批发市场,优化食用菌批发市场网点布局。二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扶持培育一批大型食用菌流通企业,尤其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延伸市场销售半径,减少流通环节,提高经济效益。

4.6 高度重视质量建设,打造名优品牌

质量是品牌创建的基础,品牌是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销售的关键。狠抓产品质量,打造名优品牌,是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对策。一要严格实行“从产地到市场准入”全程标准化,切实抓好食用菌基地选址、水质监测和生产过程控制,不断完善生产流程、包装标签、贮运保鲜、产后加工、市场流通与营销等完整的质量监控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要积极推行“品牌创建”工程,开展“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主打食用菌区域名牌产品,利用品牌效益,顺利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和“农社对接”等流通模式。

[1] 张俊飚, 李波. 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 13-20.

[2] 李崇光, 袁尚勇, 高群. 湖北省萝卜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 中国蔬菜, 2014(2): 57- 60.

[3] 黄学群, 李瑾, 宋建辉. 天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12): 79-84.

[4] 王哲, 赵邦宏. 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2): 128- 132.

S646

A

2095-0934(2015)03-174-05

本文得到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河北省软科学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效生态科技农业示范带建设研究”(154576145D)资助项目、河北省哲社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和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计划编号:LGRC029)项目支持

白丽(1979-),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农业产业经济、农产品贸易与金融

猜你喜欢

食用菌河北省发展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河北省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