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镇痛分娩临床效果分析

2015-12-02雷正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卡因硬膜外

雷正东

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麻醉科(3125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孕妇对于分娩过程中的无痛要求越来越高,孕妇及其家属均要求在确保母婴平安的基础上,在分娩的过程中减轻疼痛,甚至会要求镇痛分娩[1]。药物作用下的镇痛分娩是指利用麻醉药物、镇痛药物,来达到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的目的[2]。为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本文选择对镇痛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镇痛分娩的孕妇190例,均为足月妊娠的单胎头位,排除孕妇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年龄,27.5±1.5(24~31)岁,孕龄285±7.2d;对照组年龄28.6±1.2(25~31)岁,孕龄283±7.5d。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时机为当产妇宫口开至2~3cm时[3],嘱产妇选取右侧卧位,无菌消毒后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点选取L2-3或L3-4椎间隙,在穿刺点向硬膜外置入导管。置入导管之后注入罗哌卡因(浓度0.1%),以4ml剂量作为实验剂量,须确保麻醉剂量安全有效,此后再次推注罗哌卡因,作为麻醉维持剂量(10ml)[4]。麻醉过程常规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5]。

1.2.2 观察组 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麻醉时机同对照组。嘱产妇采取侧卧位,无菌消毒后进行硬腰联合麻醉,穿刺点选取L3-4或L2-3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当有脑脊液流出之后,注入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注入罗哌卡因的速度为0.1ml/s,剂量为2ml,浓度为0.1%;同时注入1ml 10%葡萄糖[6-7]。在注入麻醉药物后连接镇痛泵,根据产妇情况自控性给药,直至宫口开全后停药。麻醉过程常规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5]。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第一产程时间、镇痛效果,以及剖宫产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镇痛效果的比较采取世界卫生组织(WHO)产妇分娩疼痛判定标准,分为4个疼痛级别[8]:0级,无痛感并且产妇可配合;1级,产妇有轻微痛感,产妇可忍耐并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2级,产妇有中度痛感,痛觉无法忍受,不能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并发出呻吟;3级,产妇有强烈痛感,需使用止痛药物才能减轻疼痛。无痛总有效率=(0级+1级+2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第一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和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起效、产程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麻醉起效、产程时间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观察组 95 3.1±2.2min*5.3±0.7h*0.92±0.21h对照组 95 7.1±3.2min 7.1±1.3h 0.89±0.28h

2.2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镇痛效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剖宫产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最后选择剖宫产8例,剖宫产率8.4%。发生产后并发症的情况为出血2例,新生儿窒息1例,胎儿窘迫1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对照组最后选择剖宫产13例,剖宫产率为13.7%。发生产后并发症的情况为出血4例,新生儿窒息3例,胎儿窘迫2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观察组剖宫产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例)

2.4 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

新生儿体重观察组3.21±0.33(3.01~3.51)Kg,对照组3.19±0.36(3.05~3.49)Kg,两组新生儿的体重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产妇在进入临产状态后,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使得产妇体内产生多种应激性的物质,对内分泌平衡造成影响,进一步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使产妇宫缩乏力、宫缩和宫口扩张失调,继而导致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并发症[9]。这使得产妇对于分娩产生更进一步的畏惧感,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妇愿意选择镇痛分娩,而镇痛分娩的良好效果也逐渐得到了医护人员以及产妇家属的认可。镇痛分娩的时机为胎儿足月,即孕满38周即可手术。手术之前注意休息不进食,待胎儿发动分娩后再进行剖宫产。镇痛分娩多数是通过麻醉药物对产妇的痛觉神经进行完全阻止,从而避免分娩过程对产妇腹肌以及肛提肌产生的负面影响[10]。腹肌和肛提肌的共同作用对于产妇的正确屏气用力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果麻醉过程不到位,将会对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产生影响。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下的镇痛分娩手术方式越来越多的被产妇所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快速起效,是因为椎管内给药可以迅速将药物送至麻醉平面,并降低体内茶酚胺的水平,加强子宫收缩。阻滞T10以下的脊神经,进而减弱子宫口张力,使盆腔肌、阴道肌松弛,降低分娩阻力。相比传统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很好地满足产妇镇痛的要求,并且由于可以持续给药,降低了因产妇不同身体条件对于麻醉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是持续给药,但是硬膜外腔的麻醉药物使用不会因为药物剂量的持续加大而产生麻醉药物的堆积作用,不影响产妇的正常运动功能。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及第一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宫产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镇痛分娩可以加速麻醉起效时间,缩短第一产程,并降低剖宫产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1]董丽萍,蔡莉,刘虹,等.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镇痛分娩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91-93.

[2]沈上荣.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4):142-144.

[3]樊梅,彰宁,黄科,等.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效果的比较[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1(4):1263-1264.

[4]闫新波,李淑琴.腰-硬联合麻醉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13(20):3191-3192.

[5]陈沛镔.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5(19):252-253.

[6]谢星彤,范端阳,王武涛.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09(13):180-181.

[7]宋丽君.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86例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13(5):1266-1267.

[8]张彦辉.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90-491.

[9]袁宝洁.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4,09(11):1278-1279.

[10]魏玉红.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2(17):118-119.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观察无痛分娩产妇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