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

2015-12-02徐萌萌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26期
关键词:保护性贵州省少数民族

徐萌萌

贵州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

徐萌萌

Point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现代新鲜事物和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与生存的危机。保护开发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发扬优秀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久远,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丰富了中华文化。保护和开发好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旅游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始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种类多样,涵盖众多民族。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传承都存在差异,保护形式也不尽相同。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文献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探讨、不同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方法和模式研究。然而分析非物质文化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文献却不多。本文以贵州省为例,从少数民族的角度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璀璨的明珠—贵州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多山。处于山地的贵州省,地形复杂、重峦叠嶂的地形环境,使各种不同的文化在一个个具体的,小的,相对封闭的区域内得以长期延续。多元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形成了“十里不同天”的文化情形。同一民族文化因自然和人文生态的不同存在众多的差异,尤其以苗族和瑶族文化地域差异最为明显;同一地区,因居住的少数民族不同而文化各异。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在贵州共存,并保持着各自的发展空间,呈现出“共生共荣”的文化现象。许多在其他地区已经消亡的文化现象,在贵州省仍然被完好地保存着。因此,贵州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格外的丰璀璨和闪耀。

二、贵州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文化的存在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它所蕴涵的独特价值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对其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时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有机的结合,满足贵州居民长期发展经济的需要。同时,旅游开发的目标应满足少数民族文化的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真正的做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2.保护第一的原则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与绝世瑰宝。因此,我们有责任保证它的价值不被岁月所磨灭,长传于世。在旅游开发中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保护好才能开发好。只有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原真性保持完好,才能保住旅游开发的根和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旅游开发才能进行长久的发展进而吸引更多的客源。

3.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时候我们不能忘了最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更是为了人们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习惯、传习和内在的意愿。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其的文化价值能够为旅游者所认知,使其承载的历史文化被更多更广的游客所感知。

三、贵州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构想

1.非物质遗产文化村形式

这种形式是基于一些对原生地依赖性很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产生的。像民俗、庙会、民间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它所攀附的原始环境,需要在其原生地建设非物质遗产文化村,让这些文化集中的在自己原始的环境中得以展示,让其保持着原始遗产文化的生长环境和文化底蕴。

2.民俗公园形式

这种形式的思想来源于圆明园等一些皇家园林的灵感所在。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各市县镇乡,游客们在有限的时间无法一一的到达各个地方去体验不同的非物质文化。所以对于一些可移动性强,对原生地的依赖不强的遗产形式可以采取异地开发模式,选取一处公园,在公园内通过模仿民俗环境将各县市微缩为不同的模块,将各地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其中。通过表演民俗节目等使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类型的民俗公园。

3.节庆活动形式

这种形式的思想灵感来源于中国游客对节日的向往。有节日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较多的客源流。因此利用节日活动可以提高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增加游客数量。我们还可以举办专门的“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来展示贵州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的风采。

4.舞台表演形式

这种形式是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文化。对于一些流传久远、文化内涵深厚、有一定市场前景、适宜舞台表演的文化遗产,可以采取这种形式。整理出传统戏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曲目,采用舞台表演的形式或效仿茶馆中听京剧相声的形式在贵州省各市的剧场、体闲茶馆、茶餐厅进行专场表演。

结束语

在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岌岌可危,对其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保护性旅游开发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经济效益和传承空间。本文略谈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搞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秉承最佳的原则,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最佳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徐萌萌,(1994—),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本科,现就读于东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保护性贵州省少数民族
贵州省种公牛站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