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钢铁业发展趋势探析

2015-11-29孙靓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6期
关键词:钢产量钢铁业总产量

◎ 文/孙靓

我国钢铁业发展趋势探析

◎ 文/孙靓

产业布局不甚合理

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总体上呈现“北重南轻”的特点,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钢材需求量大,长期供给不足,而环渤海地区钢铁产能过剩,50%以上产品外销。

1.钢铁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产业布局不甚合理

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钢铁产能占全国产能的80%左右。其中,华北地区的河北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省份,拥有大小钢铁企业近150家,产能达2.8亿吨,占全国总产能逾30%,钢铁产量已连续13年位居全国之首。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达8.23亿吨,同比增长1.2%;生铁产量7.12亿吨,同比增长0.4%;钢材产量11.26亿吨,同比增长4.0%。其中,华北地区的河北省粗钢产量达1.85亿吨,虽然是2014年来产量的首次下降,但同比仅下降0.60%,其占全国总产量却仍高达近1/4。2014年华北地区钢铁产量总体有所下降,但仍高达2.7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约1/3。华东地区,江苏钢铁产能较为突出,粗钢产量达1.02亿吨,同比增加7.62%。2014年华东地区钢铁产量还在扩张,达到2.7亿吨,与华北地区相当,占全国总产量的1/3左右。东北地区钢铁产能总体上升,2014年达到8200多万吨。

2.从企业地理布局来看,钢铁企业沿海沿江基地建设呈明显加快态势

目前已有包括年产能千万吨以上的沙钢、宝钢、武钢、马钢、日钢、首钢京唐等钢铁企业在沿江沿海地区建厂。

资源环境负担日益加重

钢铁工业具有双重特性,既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业,又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这一特性使钢铁行业成为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能耗强度指标设定虽然比上年3.9%的目标降低了0.8个百分点,但是,完成这个目标的难度仍然很大,这些约束性指标的提出给各地钢铁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按照新《环保法》的要求,钢铁企业完成技术改造的成本是巨大的。根据环保部公布的脱硫设备实际案例,一台400平方米的烧结机的脱硫设备安装成本为5320万元。该设备年运行8500小时,脱除二氧化硫23729吨,直接运行总成本2380万元。此外,烧结机脱硫设备安装成本21万元/平方米,设备运行费用3.6元/吨粗钢。预计整个行业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需要资金400亿元以上,完成脱硫设备的升级改造需要资金100余亿元。与之对应的年烧结矿产量为442万吨,粗钢产量约为275万吨。而在我国2014年超过8亿吨粗钢产量的水平下,环保成本不可谓不高。

根据中国钢铁业协会方面的测算,按照新《环保法》的要求,目前约70%的钢铁企业没有达到新标准的要求,需要增加新的环保设施。

产能过剩与行业集中度低是顽疾

提到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绕不开的话题。当前,钢铁行业下游需求多数已饱和,由于产能过剩,各企业设备、产品、技术细节同质化,低端产品处于同一水平;同时高水平生产线定位未能实现差异化,低端、高端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钢材品种集中度低,导致市场价格控制力弱,钢铁企业普遍进入成本高、效益低的困难阶段。2014年第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305家规范企业产能已经超过了11亿吨,加上未统计在内的200多家企业,产能或许超过12亿吨。如果按照2014年8.23亿吨粗钢产量来计算,产能利用率还不足70%,远低于欧美日韩等钢铁强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3月黑色金属材料类生产者价格同比平均下降10%,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8%,本已微薄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1.化解产能过剩,必须提高行业集中度

目前国内钢企不下1000家,近年来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企业的过度竞争加剧了市场价格的下跌,不解决产业集中度问题,一味靠压缩产能解决钢铁业的问题是不现实的。2013年钢产量前10名的钢铁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39.4%,同比下降6.5%。2014年进一步降低,前10家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6.6%,同比下降2.8%。而2007年欧盟四大钢铁公司的合计产量就相当于欧盟15国总产量的90.73%,日本最大的四家钢铁公司合计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74.77%,韩国最大的三家钢铁公司合计产量占韩国总产量的88.93%。

2.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

一是由于企业盲目投资,在前几年大规模上马新项目造成的;二是由于经济增速回落,钢铁需求不能消化过快增长的钢铁产量,造成行业经营形势恶化。除了钢铁行业以外,玻璃、汽车等很多制造业行业都面临过剩的形势。实际上这说明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市场现象,也是我国经济步入转型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积极寻求出路化解过剩产能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当前钢铁企业的投资,一方面要顺应市场,另一方面要守住严控产能的底线并进行投资结构优化。除了少部分落后产能直接关停淘汰,大量的过剩产能还得继续寻找出路。

1.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机遇,实现钢铁产能国际合作

在2014年召开的APEC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一系列建议。以及我国还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据悉,丝路基金将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据估算,每亿元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大约能拉动钢材需求0.333万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能为我国钢铁业的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新的空间。如到国外新建或整合当地钢铁企业,输出国内的现有钢铁设备等。

2. 抓住“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机遇,实现产业升级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现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在钢铁领域就是走智能制造之路。未来3年,钢铁“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结合)水平将明显提升,并形成2-3个智能示范工厂。其中,钢铁业智能化路径包括:健全“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推广智能系统应用,流程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发展电子商务等。“互联网+钢铁”的运用,对于后期钢铁的发展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钢铁电商通过提供交易、支付、运输、仓储、融资监管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并在这一系列的服务中产生未来的盈利点。

(作者单位:中国信息报社)

■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钢产量钢铁业总产量
2022 年河南夏粮总产量3813 万吨两大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试论如何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计提
武钢、山东钢铁以及宝钢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