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字幕翻译

2015-11-28刘冰尧

雪莲 2015年8期
关键词:字幕翻译归化目的论

刘冰尧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进入我们的文化生活,电影字幕翻译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立足点,以电影《伟大辩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影片字幕翻译中采取的归化策略、词性转换法和增词法、减词法等等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技巧。

【关键词】字幕翻译;目的论;归化

中图分类号:H059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进入人们的文化生活,如何跨越语言障碍,使观众能够客观准确地了解外国文化,电影字幕翻译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电影《伟大辩手》为例,探讨该影片字幕翻译中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

二、翻译策略

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如何理解、表达、翻译出影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尤为重要。因此,想要把影片中极富西方文化特色内蕴的语言进行恰当的翻译,就需要探讨具体有效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下面就以电影《伟大辩手》的字幕中译为例,来探讨“目的论”理论如何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

笔者认为《伟大辩手》的英语字幕汉译过程,是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指导下进行的。弗米尔的“目的论”指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这部影片的“受众”是汉语观众,笔者认为这部影片字幕汉译的过程应以汉语观众的理解和欣赏为目的。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笔者仔细研究了这部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与技巧。首先注意到的问题是翻译该片的字幕时到底该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归化翻译策略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例如:“ Who the hell is he?”翻译为“这他妈的是谁?” 就采取了归化翻译策略。如果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译出的语句会难以让中文观众理解,显得不伦不类。又如:“ Then don't punch yourself in a word fight. ”翻译为:“那么和别人打嘴仗时,也别自己打自己。”此处将“a word fight”翻译为“打嘴仗”,也是采用归化的策略,既体现了原文的口语风格,又能让观众立刻明白。

适当采用归化翻译策略,更加贴近受众的文化背景。例如:“1920: The New York Times announces that the "N" in Negro would hereafter be capitalized.”翻译为“1920年,《纽约时报》宣布,黑人应当被视为平等的族群。”如果直译为:“1920年,《纽约时报》宣布,黑人这个词的首字母应该大写。”就会给汉语观众造成一定的困扰,而“Negro”首字母大写的真正含义是“黑人应当被视为平等的族群”。此处就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以便于汉语观众理解。

三、翻译技巧

笔者注意到该部电影的字幕翻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翻译技巧是“词性转换法”。“词性转换”这个手段是以词为对象的变通手段,但其作用所及已不仅仅是词。短语间词与词的关系的调整,句型的转换,使用这些手段时,都可能用到词性转换法。”例如:“Education is the only way out. The way out of ignorance! The way out of darkness into the glorious light!!!” 翻译为:“教育是唯一的出路,摆脱无知的唯一出路!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的唯一出路!!!” 将介词短语“out of”分别译为“摆脱”和“走出”,而将“into”译为“走向”。将介词短语转换为动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也是尽量靠近汉语观众。

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得不在原文的基础上使用增词法和减词法,其目的在于把不清楚的的语义用更多的的字讲清楚,且通过这些方法调整语言结构,使译文更像地道的译入语。(叶子南,2013)例如:“ Without welfare, people would be starving.” 翻译为:“如果没有了福利措施,人们就会挨饿。”此处增加的因果连词“如果”,是为了上下文的逻辑连贯性,也使得句子更加严谨。又如:“Who's starving, Miss Booke? The unemployed are starving.” 翻译为:“谁在挨饿,布可小姐? 没有工作的人呀!”将“the unemployed”翻译为“没有工作的人”,而后半句“are starving”则采用了减词法,以避免译文累赘,这也符合了字幕的表达要求。短短一句话,一增一减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译文更加贴近观众。例如:“He who does not work shall not eat.”翻译为:“不做工者不得食。”将原句中的“who”省去不译,而且为了与上下文的时代符合,原文句子引用的是资本主义初期的概念“责任”,所以翻译时也应该注意与资本主义初期时代相符合的汉语特点“不做工者不得食”,做到了“与时俱退”,以保证译文的“原汁原味”。这种处理方法,也是归化策略,让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影片中辩词想表达的效果,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就如同我们在辩论时也会引用古人的名人名言一样,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说出来,就达不到引用古文的效果了。

将被动态转化为主动态的翻译技巧,也是笔者注意到的一个特点。例如:“Resolved: Negroes should be admitted to state universities.”翻译为:“辩题:应该允许黑人就读州立大学。”此处将英语字幕中的被动态,翻译为汉语字幕中的主动态。这也是出于归化翻译策略的考虑,英语讲究严谨,采用被动态,可以避免主语出现。而此处的主语是不明确的,不能简单地将主语设定为“we”或者“the government”,而且辩题强调的重点是“Negroes”。所以在翻译为中文字幕时,译者考虑到汉语不常用被动态的特点,将其调整为主动态,但是考虑到主语不明确,所以没有自己增加主语,可见译者在翻译时非常仔细地进行了斟酌。

语序调整法,例如:“It's a silly waste of money, time, and temper to try and compel a powerful majority to do what they are determined not to do. ”翻译为:“强迫大多数人去做他们坚决不肯做的事情,实在是浪费金钱、时间和耐性的愚蠢行为。” 以及:“It is impossible for a Negro to receive a proper education at a white college.”翻译为:“对一个黑人而言,想从白人学校接受到合适的教育是不可能的。”译者在翻译时进行了语序调整,鉴于汉语是“先主题后评论”的语序,而这两句英语台词将强调的重点放在句首,所以此处调整为汉语句式习惯。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影《伟大辩手》的字幕翻译遵从了翻译”目的论“原则,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和多种翻译技巧,准确地传达了影片的内容信息和价值观,达到了让汉语观众理解和欣赏的目的,起到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6-68.

猜你喜欢

字幕翻译归化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从语境维度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