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汪曾祺小说的和谐意境之美

2015-11-28谭苏

雪莲 2015年8期
关键词:汪曾祺和谐意境

谭苏

【摘 要】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和谐之美,在小说中善于营造和谐的意境,呈现出一种空灵之象。本文以汪曾祺的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突出其对和谐意境的追求,及其作品中和谐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和谐;意境

中图分类号:I106

汪曾祺是一个善于阐释自己作品和美学思想的人,他曾说过他的作品不是悲剧,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里所说的“和谐”并不是一个政治术语,而是汪曾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的情调,人生的境界。“和谐”二字表明了汪曾祺的追求“和谐”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精神,而这也正是凝聚在汪曾祺作品中的核心价值内容,尤其体现在了他的小说创作中。

汪曾祺的小说内容大都是写一些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和人物,以故乡高邮、云南昆明、北京这三个汪曾祺主要生活过的地方为主。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追求一种和谐的意境美,空灵通透,自然典雅,有一股浓浓的中国文士之风。

汪曾祺的这种“和谐”的意境美首先体现在语言风格上。语言是小说叙述的载体,汪曾祺的小说突破传统小说的写法,采用散文化的笔调,具有诗意化的韵味。汪曾祺在《“揉面”——谈语言》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过:“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抟弄。”他的语言上的这一主张在作品中呈现给我们的是平实自然的句子和词汇,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例如《大淖记事》描写南岸的片段:“大淖的南岸,有一座漆成绿色的木板房,房顶、地面,都是木板的。……是热闹过一阵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修饰,汪曾祺仅用了几个短句和简单的动词搭配,让语言充满节奏感,具有了音韵美,并且营造出来一番真实而和谐的意境,大淖南岸人家的生活情境跃然眼前。还有“巧云把一碗尿碱汤灌进了十一子的喉咙,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也尝了一口。”语言平淡,口语化,但却把巧云对十一子的那份深深的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这个细节,汪曾祺在《〈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中也说到“写这一句时,我流了眼泪。”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和谐。

这种“和谐”的意境还体现在汪曾祺小说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技巧上:一是多样化的结构安排。汪曾祺主张小说创作首先必须打破常规,不受固有模式的束缚,这样小说才能有多样化的风格。他的小说表面看似平淡,却往往有着出其不意的结构安排。《受戒》的题目是“受戒”,但真正的“受戒”的场面一直到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来侧面描写的,作者并没有将它当成小说情节的中心。反而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插叙,这样的神来之笔使得小说悲喜的表达满怀美感,令人回味无穷。二是抓住环境描写来很好地烘托故事情节,情境交融,充满了和谐的意境之美。《受戒》中对善因寺的环境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好大一座庙!庙门的门坎比小英子的肐膝都高。迎门矗着两块大牌,一边一块,一块写着斗大两个大字:“放戒”,一块是:“禁止喧哗”。这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嗽。……释迦牟尼佛坐在一个莲花座上,单是莲座,就比小英子还高。”这段文字渲染了寺庙森严神秘的气氛,营造出了庄严肃穆的氛围,有效地表现出了小英子的内心对明子的担心。三是善于运用留白,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汪曾祺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书画家,他的画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画,水墨画的留白技巧被他巧妙地运用到了小说中。例如《岁寒三友》开门见山,上来就写人,但仅寥寥几笔介绍了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三个人物的情况和关系,并没有过多的剧情的铺垫。之后却通过三个典型故事的叙述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如品茶一般慢慢品出人物的性情,渐渐描绘出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这种表达技巧给予读者一个探索过程的享受,让读者真正融入到作品中,与小说人物共悲喜。

可以说,汪曾祺小说中的朴实自然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独特的文章结构的技巧,让他的作品传达给读者一种积极洒脱的人生态度,同时又体现了自己和谐的美学思想。这些都让汪曾祺的小说如散文诗一般,如水墨山水一般,蕴积着一种和谐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炜冰.汪曾祺散文艺术风格浅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1(4).

[2]天然.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浅析[J].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8.

猜你喜欢

汪曾祺和谐意境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