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毛游记散文纵横谈

2015-11-28韩爽

雪莲 2015年8期
关键词:三毛审美散文

韩爽

【摘 要】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在大陆风靡一时。三毛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为人所称道。大陆曾出现过多次“三毛热”,三毛及其作品在华人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三毛;散文;审美;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

三毛的散文作品之所以会对读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不得不说是与她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相关联的。本文将对其散文的审美价值做简要分析,以期解读三毛作品魅力的真正所在。三毛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将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这一问题。第一部分从三毛主要作品入手,来说明三毛游记散文的内容特色。第二部分探讨三毛独特文风,结合三毛经历和三毛的受关注度,分析其作品畅销的原因。第三部分做出总结。

一、三毛独家记忆

三毛在短暂的48年生命当中,几乎一直都在流浪。这位风格卓异、潇洒飘逸的女作家以她自己独特的方式身体力行走遍了大半个地球,“千岩万转路不定”,她的脚步从未停歇过。她总是自主地在感情世界里呼吸开阔空气,悠游自在地寻找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些经历也促使她的作品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在三毛的散文作品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了。三毛记录下了在异乡体验的有滋有味的日子,她就像吉普赛人,自由的特质驱动她不停流浪,寻找精神家园,回归大自然,诗意的栖息成了三毛终生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三毛是一位真性情的女人,她的作品里充满了对于爱的执著,对于善的追求,她执意于做一位生活的艺术家。

(一)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在三毛的作品当中,爱始终是她人生中反复吟唱的主题,她的一生与爱相随,她追求爱,奉献爱,以散文的形式,讲述自我的生活故事,探索着人生的意义,体现着对真善美的寻求。在她“我口写我心”的叙事当中,对于自己爱情的讲述极为感人,使人印象深刻。《撒哈拉的故事》当中从《沙漠中的饭店》开始的吃饭趣闻,到《荒山之夜》的救夫行动,再到《白手起家》夫妻二人的相濡以沫,三毛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人叹为观止,她和荷西的伉俪情深也可见一般。再如《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她讲述的和丈夫夫妻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只是平凡夫妻的细水长流。

(二)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兮以为佩

在西方美学当中,有一个传统的共识,即美分为优美和崇高。崇高又称为是壮美,通过对象的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产生敬仰、赞叹的情怀。优美,并不是与作为审美对象总称的美一样,它与崇高相对。优美又称为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而在三毛的作品当中,描写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善的壮美。

三毛散文创作如同屈原的《离骚》一样,既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又有着现实主义的光辉。《收魂记》中“如梦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温柔得如同女人胴体的沙丘,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伸长著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满妞乱石的荒野,……这一切的景象使我意乱神述,目不暇给。”展现了沙漠的壮美,同时,在这个物资极度缺乏的地方,三毛的善良和纯真赋予了当地居民爱的力量“皮肤病的给涂涂消炎膏,有头痛的分阿斯匹灵,眼睛烂了的给涂眼药,太瘦的分高单位维他命,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大量的维他命C片。”本来是最贫瘠的土地,由于故事主人公的美好,我们在作品往往见到的就是“秋兰为佩”的善的高尚情怀。这类事件以及对沙漠的壮美描述,不胜枚举。

二、三毛独特风格

三毛,一个流浪追梦的传奇,成为了一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她豁达而潇洒,特立独行但不惊世骇俗,她自信地做一个自己。

(一)“三毛式”视角

三毛的一生在许多人看来都极其富有传奇色彩,见别人没见过的,吃别人没吃过的,经历别人没经历过的,这种特殊经历本身形成了她与其他作家不一样的写作视角。三毛的散文总是在诉说自己的故事,以第一人称来叙事,她对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的事有着独特的体悟。当然,中国当代也有不少写游记散文的作家,如余秋雨。然而余秋雨的散文多是从历史的角度去剖析,他的散文蕴含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考量,更合适的叫法是“文化散文”。三毛的散文则是更多的在叙事,讲述爱情,讲述生活,总是让读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正是由于三毛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经历了朦胧的雨季,在探讨人生问题苦苦找不到答案时,三毛选择了离开。开始了她十年的异域生活,她先后留学西班牙、德国、美国等,足迹踏遍了大半个地球,最后由于命运的驱使,她得遇荷西,选择定居在了撒哈拉的大加纳利岛上,与此同时,《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开始畅销,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成为了三毛最有名的代表作,形成她的独特文风,其风格被人誉为“健康、豁达、洒脱不羁”,犹如苏轼在“竹杖芒鞋轻胜马”间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二)“三毛式”旋风

布封说“文如其人”,三毛的受欢迎或许就与之有关吧。一个作家的作品受欢迎也就算了,连同她本人也使人欢喜可以说是极其了不得吧。三毛本人就如同她的作品一样洒脱和热情,这使得她的人缘极好。话说当年三毛回国演讲场面十分轰动,《联合报》的痖弦认为,三毛演讲场面的轰动,是五四以来没有一个作家做得到的,当时的情况,三毛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作家,夸张的说法,成为了人群的先知,三毛的穿着打扮也曾流行一时,中分披发,波西米亚风的装扮至今仍很有市场,她填词作的歌曲至今仍长唱不衰。“三毛现象”正热时,连寒山寺的小和尚都认识“鼎鼎大名的作家三毛小姐”。“竹杖芒鞋轻胜马”,三毛作品如此,人亦如此豁达开朗。

(三)“三毛式”魅力

那么,掀起三毛旋风的原因是什么呢?总的来说,是源于作家三毛自身的人格魅力。一封来自大陆的信件如是说“你就是我不及的梦”,我们推测三毛很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独闯撒哈拉的传奇经历,与异国男子通婚的浪漫爱情,以及在异国的所见所闻,积极地迎合着当时刚刚打开国门看世界的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其次,她的散文对人物的描写,对场景的处理以及她作品的结尾总是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强烈的召唤性,的确是很有魅力。

三、总结

纵观三毛的一生,不得不为她自由和率真的灵魂而深深震撼。她用自己充满灵性的散文作品构筑自己艺术化的生命世界。在这个艺术长廊里有她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给读者带来了精神上的盛宴,文章作品内容的丰富,精神的富足,语言的真淳,风格的独特是很好的见证。正如陈怡真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中所说:“访问三毛, 就好像读一本万壑千峰、一路奇花异树、令人莫辨虚实的书。”她说:“ 她一生不写爱情故事, 只写自己的故事。然而她的故事, 就如爱情一样的奇妙。”尽管1991年1月4日清晨,三毛自杀身亡,留给人们许多意外和遗憾。那个在文章中宣称“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日子”的三毛依然向我们证明了“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洒脱追求。斯人已逝,但其作品和独特人格魅力将永存喜爱她的读者当中。

参考文献:

[1]三毛.哭泣的骆驼[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8.

[2]师永刚等.三毛台北地图[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7.

[3]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

[4]三毛.闹学记[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8.

[5]刘兰芳.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三毛[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3.

猜你喜欢

三毛审美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犟牛“三毛”
我和“三毛”比童年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娓娓道来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