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时机和术式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5-11-28魏纯春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吻合术时机术式

魏纯春

(中山市南朗医院普外科,广东 中山 528451)

不同手术时机和术式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魏纯春

(中山市南朗医院普外科,广东中山52845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和术式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术式(Ⅰ期切除吻合术、结肠造口Ⅱ期缝合术、Harmann手术、姑息性结肠造口术)和不同手术时机(早期手术、择期手术)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结果:Ⅰ期切除吻合术、结肠造口Ⅱ期缝合术、Harmann手术、姑息性结肠造口术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手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早期手术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结论:择期手术有利于术前肠道准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方式应结合患者病情、适应症和身体素质进行选择。

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手术方式

急性肠梗阻是结肠癌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隐匿、进展凶险等特点,早期症状往往易被忽视,病程发展至后期时极易引发肠穿孔及肠破裂,处理较为棘手[1]。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首选方式。随着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术前肠道准备理念的不断更新,选用何种术式和何种时机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尚无统一定论[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及术式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0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结合既往病史,并经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等。

入组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入院48h内行手术)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35-75岁,平均(53.5±10.6)岁;梗阻时间12-52h,平均(25.4±6.2)h。择期手术组(入院48h后行手术)75例,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34-78岁,平均(54.0±10.2)岁;梗阻时间11-49h,平均(25.9±6.9)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阻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Ⅰ期切除吻合术组、结肠造口Ⅱ期缝合术组、Harmann手术组、姑息性结肠造口术组。Ⅰ期切除吻合术组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34-72岁,平均(53.8±10.0)岁;梗阻时间11-50h,平均(25.6±7.9)h。结肠造口Ⅱ期缝合术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5-78岁,平均(54.2±10.3)岁;梗阻时间12-51h,平均(25.7±7.2)h。Harmann手术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4-69岁,平均(52.9±9.8)岁;梗阻时间11-49h,平均(25.0±7.5)h。姑息性结肠造口术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0岁,平均(52.8±11.2)岁;梗阻时间13-52h,平均(25.2±7.9)h。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梗阻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及支持治疗。早期手术组于入院内48h内即给予手术治疗,术式包括Ⅰ期切除吻合术、结肠造口Ⅱ期缝合术、Harmann手术、姑息性结肠造口术,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择期手术组患者给予支架置入清洗减压,待症状体征缓解后再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术式及术后处理与早期手术组相同。

1.3观察指标⑴比较不同术式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有效率。⑵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

1.4疗效标准治愈: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肛门恢复排气、排便,腹部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无梗阻表现,饮食由流质逐渐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感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肛门恢复排气、排便,但腹部仍有轻微压痛,或X线、钡餐造影检查仍见肠管轻度扩张、内有少量气液平面;无效:肠梗阻症状无改善。以治愈和有效的例数计算治疗有效率。

1.5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术式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Ⅰ期切除吻合术、结肠造口Ⅱ期缝合术、Harmann手术、姑息性结肠造口术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四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术式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2不同手术时机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择期手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早期手术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手术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n/%)

3 讨论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肠梗阻作为晚期结肠癌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外科手术是解除急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方法,而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有效的手术方式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既往研究认为,急性肠梗阻作为急腹症,病情进展凶险,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越好。而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大多数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身体素质较差,手术耐受性差,盲目行早期手术不利于术后康复;此外,急诊手术前未行肠道准备,极易导致术部污染,造成吻合口瘘甚至粪性腹膜炎,导致临床预后不良[3-4]。本研究结果显示,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早期手术者,提示择期手术可获得比早期手术更好的临床预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择期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前身体素质有关,术前良好的机体状态对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临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5]。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术式较多,如Ⅰ期切除吻合术、结肠造口Ⅱ期缝合术、Harmann手术、姑息性结肠造口术等[6]。本研究显示,上述4种术式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前,对于选择何种术式进行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病变部位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在患者实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主张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7-8]。

综上所述,择期手术有利于术前肠道准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方式应结合患者病情、适应症和身体素质进行选择。

[1]Lee HJ, Hong SP, Cheon JH, et al. Long-term outcome of palliative therapy for malignant colorectal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s: endoscopic stenting versus surgery[J].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11,73(3): 535-542.

[2]王志伟,高超英,张墨缘.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4):325-327.

[3]赵加应,蔡元坤,沈强,等.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内镜支架治疗后再手术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12,27(1):68-72.

[4]王栋亭,王学祥.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2):89-91.

[5]王永.不同手术时机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38-39.

[6]刘菊炎,田启维,刘俊,等.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537-538.

[7]李春颖.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的治疗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3):3-5.

[8]朱卫文,刘斌.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8):1103-1105.

R735.3

A

1004-6879(2015)05-0400-03

2015-01-21)

猜你喜欢

吻合术时机术式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师生互动4时机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