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瞄准目标抓扶贫 群策群力齐攻坚

2015-11-28水木邵猷芬

老区建设 2015年19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全县贫困地区

水木+邵猷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责任重于泰山。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是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现象突出。近年来,都昌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重大战略部署,抢抓政策机遇,创新扶贫机制、路径和模式,举全县之力,汇全县之智,施精准之策,奋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1.56万减少到2014年底的8.17万,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连续七年荣获全省绩效考评先进单位、连续八年荣获全市先进。

为了解都昌县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具体经验、做法,10月12日,本刊记者来到都昌县,对都昌县县长陈云滚进行了专访。

老区建设:都昌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县,但对于扶贫和移民工作十分重视,无论是在机构队伍配量还是经费安排上都走在许多县的前列。请问陈县长是出于什么考虑?又是如何看待扶贫和移民工作?

陈云滚:扶贫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站在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我们决不能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掉队。为此,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汇聚一切可以汇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扶贫工作。

都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更是一个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县。2014年,都昌县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全省人均水平的30%、26%和54%,贫困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就更低。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仍占人口总数的12%。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们最大的县情,扶贫开发任重道远。

近年来,都昌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目标,全力做好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工作,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把巩固温饱成果、尽快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作为关键环节,把缩小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小康作为最终目标。尤其是围绕都昌县的贫困人口,研究探索扶贫开发与其他支农惠农政策相协调的配合机制,做到“心中有计划,手上有办法,脚下有步伐”。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都昌县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我们当地实际的扶贫之路,但是同与全面同步小康、更好地满足人们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目标和要求相比,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贫困问题已成为我们同步小康的最大“拦路虎”,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忧患意识,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全力以赴,力保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老区建设:都昌的扶贫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做得非常有成就、有特色,尤其是产业扶贫更是做出了影响。请陈县长简要介绍该项工作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陈云滚:“十二五”扶贫开发以来,在省、市的领导下,都昌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同步小康的战略举措,始终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尤其是利用自身的优势,突出产业扶贫这个重点,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产业扶贫力度增强。结合都昌县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是联着帮。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以土地流转和贫困户土地入股等方式,大力扶持白茶、油茶、水产养殖、珠贝加工等农业产业。截止目前,全县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98个,新扩农业产业基地13万余亩,辐射带动贫困农户1.88万户。如,西源乡油茶基地,不仅解决了15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基地内的贫困户每月能领取1200元的收入。二是带着帮。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73家、家庭农场6个。三是专门帮。对有技能、有创业热情的因灾返贫贫困户,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每户0.5万元左右的标准,利用1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基金,帮扶了2367户贫困家庭发展特色种养。

产业投入加大。推进产业扶贫,资金支持是关键。为发挥产业资金的裂变效应,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拓宽了资金渠道。目前,都昌县产业扶贫资金主要形成了五条途径: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财政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贫到户担保贴息贷款;财政惠农信贷通;社会帮扶资金。二是明确了资金扶持原则。在省定必须吸收30%贫困农户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每个公司或合作社具体吸纳贫困户就业数量来决定资金发放。截止目前,我们通过安排贷款担保及贴息资金248万元,撬动银行信贷资金1600万元,帮扶贫困地区种养大户520户;通过注入风险补偿金685万元,财政惠农信贷通共发放贷款6834万元,惠及贫困地区农业经营主体166家。三是加大了资金监管力度。扶贫资金是“救命钱”、是“高压线”,近年来,我们通过完善分配、拨付、使用等全程审计监督制度,确保了产业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围绕“五大”农业产业,结合1000万产业扶持资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等,根据各乡镇立地条件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了三大块:一是山地资源开发。发展了以油茶、白茶等为主的种植业,总面积7.3万亩(其中油茶2万亩、白茶1.1万亩、蔬菜0.7万亩、黄栀子0.6万亩、水栀子0.4万亩)。特别是围绕现代农业百里示范长廊建设,高标准打造了鄱湖三宝、晨晖农庄、瑞森苗木、茂根果业等农业示范园,新增周溪蔬菜、徐埠瓜篓、汪敦和万户油茶、苏山和大港白茶等千亩以上农产品基地7个。二是特种水产养殖。重点围绕“一珠一鱼”,发展了翘嘴白、珍珠等水产养殖,其中珍珠养殖面积稳定4.5万亩、超大珍珠2万亩;翘嘴白套养面积约10万亩,精养0.5万亩。三是传统农业做优。扶持了以猪、鸡等为主的畜禽养殖,其中生猪饲养量约40万头,家禽约500万羽。截止目前,全县培育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34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72家,带动农户3.1万多户,户均年增收3600多元;注册成立家庭农场79家,种养大户639个。

老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和难点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是国家“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战略任务。在未来的五年,都昌县将如何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陈云滚: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必须瞄准最贫困的地区、最贫困的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实施精准“滴灌”。“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按照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做到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细分析贫困原因、精确制定帮扶措施,对症下药,开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征程,确保2018年摘掉贫困帽子,确保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不掉队。

出台政策。6月30日全市精准扶贫攻坚现场会后,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三次常委会,二次政府办公会,专题研究扶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出台了《都昌县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都昌县产业扶贫指导意见》、《都昌县移民搬迁实施细则》、《都昌县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都昌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重要政策。

层层动员。7月8日召开了全县扶贫攻坚战示师大会,县委书记周毛春同志在会上向全县发出了扶贫攻坚总动员令,提出了到2020年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基本消灭贫困村,贫困人口发生率达到4%以内。7月20日召开了全县部门帮扶工作会议,之后又召开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帮挂单位负责人会议。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先后召开了扶贫工作动员会,并对会议精神进行了层层动员。形成了议扶贫、思扶贫、抓攻坚的良好格局。

措施跟上。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紧紧围绕“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大主线,着力实施“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智力扶贫、保障扶贫”。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县政府在今后五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扶贫攻坚,以奖补的形式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二是整合所有涉农资金解决贫困地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薄弱环节。三是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包括派驻帮挂单位及选派优秀干部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等,从而形成良好氛围合力攻坚。

在扶贫攻坚的具体措施上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核查工作

为了确保“十二五”扶贫良好收尾和“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县组成五个工作组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所有贫困村的贫困户逐户进行核查。按照政策要求,严格执行识别标准,认真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贫困人口需求。严把信息采集质量关,规避人为因素,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信息库范畴,严把数据入口关,防止数据逻辑错误,防止数据空值现象。

(二)因地制宜,拓宽产业扶贫到户新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产业扶贫战略“一亩果,一塘鱼,一栏禽,一处景(农家乐)”五个一工程,充分利用每年产业发展扶贫资金1000万元(最近又新增1940万元),对全县贫困村及贫困户进行产业扶持,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重点发展产业为水产、油茶、白茶、绿茶、大棚蔬菜、黄桅子、水桅子、畜禽养殖、珍珠贝类养殖加工等主导产业,从2016年起,产业扶贫资金根据各乡镇贫困人口数量、减贫任务、脱贫效果情况直接分配到村,具体产业项目由包乡领导、驻村工作组、乡镇政府核定精准到户。积极鼓励单个经营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方向发展,努力实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电商农业,订单农业。

(三)抢抓机遇,落实移民搬迁扶贫

移民搬迁工作坚持“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进一步探索搬迁扶贫新模式,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形式,推进移民搬迁的顺利开展,强化移民搬迁后的后续服务和管理,全面改善搬迁移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按照省政府提出到2018年底全面解决农村贫困农户住破旧房的问题,实现贫困人口“安居乐业”的目标。

(四)持之以恒 实施“雨露计划”开展智力扶贫

实施“圆梦助学工程”,每年资助56名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大学,对新入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符合条件的每人给予5000元补助,圆贫困学生大学梦。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2000元生活补助。每年安排15人应届高中生就读“深圳高等技师学院”,每年从农村贫困家庭中安排400名初中生到“江西通用技术学校”、“九江技工学校”、“南昌女职”等中等技术学校就读。通过县职业高中及县电脑学校对进入园区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并对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包括在外地的)的每人补助1000元。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600人。通过“雨露计划”不断提升贫困户新生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五)双轮驱动 全方位提供保障扶贫

强力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实行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双轮驱动。全县各部门要对建档立卡中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和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贫困户实行多渠道救助,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畴;符合农村医疗救助的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畴;符合临时救助的纳入临时救助范畴。积极创造条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范畴,力争对建档立卡中的保障类扶贫对象实现各类救助全覆盖。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全县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隐形贫困人口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