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智力资本报告模式述评

2015-11-28

商业会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智力资本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山东青岛266100)

在智慧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人们对企业智力资本状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于目前的会计系统对确认环节的苛刻要求,使得只有诸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部分智力资本内容在传统财务报表中得到了反映,而诸如人力资本、客户资本等大多数智力资本信息都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为了更好地满足决策有用的目标,实务界和学术界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披露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本文梳理了中外比较有代表性的九种企业智力资本报告模式并进行了评价,以期对智力资本报告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国外智力资本报告模式回顾

(一)斯勘迪亚导航仪(The Skandia Navigator)报告模式

1995年瑞典的斯勘迪亚(Skandia)公司发布了第一份智力资本报告,它作为单独的文件以企业年报的补充报告模式出现,并不是整合到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中。这份报告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源和结构资本两大类,结构资本由顾客资本和组织资本构成,流程资本和创新资本又构成了组织资本。斯勘迪亚导航仪试图从企业相互作用的五个方面来描绘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这五个方面分别是财务方面、顾客方面、流程方面、人力方面以及更新和发展方面。财务方面涉及的是企业过去,反映企业过去某一段时期的经营状况;流程和人力方面涉及的是企业现在的状况;更新和发展方面涉及的是企业未来的状况。每一个方面都用数字化的指标来反映。Edvinsson and Malone(1997)鼓励使用百分数和货币价值形式的指标来反映企业智力资本有关信息,认为披露智力资本相关指标的确定路径应该是以公司经营理念、核心任务为出发点;通过企业战略来确定对企业至关重要的成功因素;然后,将关键的成功要素进一步转化为指标。斯勘迪亚导航仪并不强调可比性,更多地是考虑企业自身智力资本内容。

(二)无形资产监视器(The intangible assets monitor)报告模式

Sveiby于1997年提出了计量和报告企业智力资本状况的无形资产监视器报告模式(简称IAM模式)。该报告模型把智力资本报告使用者界定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该模型将智力资本分为三类:员工能力、内部结构(比如专利、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外部结构(比如与顾客、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等)。无形资产监视器模型从智力资本在 “增长/革新”“效率”“稳定性”三个不同方面来反映企业的智力资本状况。对于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状况的指标,该模型认为应该由企业的战略目标去推导得出。

(三)丹麦智力资本报告新指南的报告模式

2000年 DATI发布了 “A Guideline for Intellectual Capital Statements-A Key to Knowledge Management”,以期为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编制工作提供指导。2003年,DMSTI发布了其修订版本 “Intellectual Capital Statements-The New Guideline”。本文介绍的是2003年丹麦“智力资本报告新指南版本”。根据报告指南的要求,智力资本报告由企业知识战略描述、知识管理面临的挑战、一系列的活动、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四个部分内容组成。企业知识战略描述部分需要说明企业如何通过自身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为了实现为顾客提供使用价值的目标需要拥有哪些知识资源。知识战略描述部分搭建了顾客和企业智力资本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讲,在报告的该部分需要阐述清楚四个问题:公司要提供给客户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产品和服务为使用者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企业要能够为客户提供商品和劳务需要哪些必须的知识资源,企业价值和知识资源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第二部分企业知识战略面临的挑战,该部分需要说明企业需要加强哪一部分已经存在的知识资源,需要建立哪些新的知识资源。报告第三部分需要阐述的是企业面对知识管理的挑战,需要采取行动来迎接挑战。这些行动涉及到如何培育和发展智力资本以及如何监督智力资本状况的变化和其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第四部分一系列指标可以反映企业采取了哪些活动来改善企业知识资源状况,以及这些活动取得的效果是什么。

(四)MERITUM项目的“管理和报告无形资产指南”报告模式

MERITUM项目颁布了“Guidelines For Managing and Reporting on Intangibles(IntellectualCapitalReport)。该报告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企业能够识别、度量和控制无形资产,以此来改善企业的财务绩效表现;二是为资本的提供者提供企业的无形资产相关信息。根据MERITUM项目的智力资本报告指南,智力资本报告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企业愿景、企业无形资源状况和活动、指标体系。第一部分企业愿景,需要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企业已经拥有了哪些无形资源以及为了实现战略企业还需要取得哪些资源;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采取哪些活动来获取或者改善企业的无形资源。第三部分指标体系主要是为了反映企业是如何维护、发展和管理无形资源相关活动,以及企业是如何利用无形资源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可以看出MERITUM项目提倡的智力资本报告指南与Danish Guideline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五)日本GDIABM智力资本报告模式

日本的经济贸易产业部(Ministry of Economy,Trade and Industry)于2005年颁布了“Guidelines for Disclosure of Intellectual AssetsBased Management”。该智力资本报告模式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便于公司管理层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资源;另一个是为企业的股东提供信息。根据这一披露指南要求,智力资本报告应该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信息。这一部分涵盖企业的经营理念、公司的其他简介等内容。第二部分,有关智力资产过往政策和过往决定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影响,阐述企业的相关历史信息。具体来讲,主要是描述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对无形资产采取的管理政策和对无形资产投资的目标。通过企业的财务绩效表现来解释以往对智力资产的投资和管理活动取得的成效。该部分是为了帮助报告使用者评估企业的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部分,如何利用拥有的智力资产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该部分需要描述企业为了实现预期收益必须要培养/获取/加强的智力资产。通过对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和可预见的不确定性来展开这一部分的描述。该份披露指南也提供了一系列计量和报告智力资本内容的指标。

(六)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的智力资本报告模式

国际综合报告框架(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Framework)是有关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最新研究成果。其认为企业价值创造是企业各种资本要素和商业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整体性、综合性信息。综合报告框架注重信息的连通性,要求显示对企业持续价值创造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相互关联性和依赖关系的全貌。因此,不同于其他机构倡导的单独披露智力资本信息,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将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制造资本、人力资本、社会与关系资本、自然资本其他五种资本融合到一起在报告中列示。综合报告的元素内容涵盖了机构概述与外部环境、公司治理、商业模式、风险与机遇、战略和资源配置、绩效、前景展望、列报基础共八个方面。对于如何披露智力资本信息,《框架》并未规定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 (KPI)、计量方法或个别事项的披露,但是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奠定了综合报告编制的基础并指出报告内容及信息列报方式(IIRC,2013)。

二、国内智力资本报告模式回顾

相对于国外智力资本报告模式研究与实践,我国对智力资本报告模式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在实践中,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虽然已经包含了大量的智力资本信息,但是明确规范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文件还没有出现。

(一)存量和流量信息相结合的智力资本报告模式

徐程兴(2002)设计了一种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服务、单独列报的智力资本报告。该报告是由主表、附表及报表附注所组成的报告框架。主表反映了企业当期和上一期智力资本各部分以及其整体集合的存量和流量信息,对于很难用指标表示的智力资本信息则采用描述性信息方式列报。文章对存量和流量指标选取进行了详细说明。作为主表的补充,附表主要提供有关智力资本的预测性信息。报表附注是对表内内容所作的解释或补充说明。报表附注分成两个部分:主表报表附注,主要是企业的远景及战略等内容;附表附注,主要包括预测的条件、预测的方法等内容。

(二)基于动态四分法的智力资本报告模式

曾洁琼(2006)关注到了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动态四分法模型。这种智力资本分类方式不同于大多数智力资本报告模式中将智力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该智力资本报告和财务报告并列共同作为企业年度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虑。该报告框架囊括了智力资本状况表 (用以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现状)、智力资本流量表(用以动态体现智力资本流量情况)、智力资本预测表(用以提供智力资本预测性信息和企业未来发展状况)、智力资本备忘录(用以对上述模块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最后设计了联系智力资本报告和财务报告的智力会计计分卡。

(三)标准化和差异化结合的对外智力资本报告模式

董必荣(2009)提出了标准化和差异化有机结合的对外智力资本报告模式。该模式明确了报告使用者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并且采取单独列报的方式。其设计的智力资本报告主要包括了五部分内容:(1)远景和目标,反映企业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2)主要战略,反映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来实现远景和目标。(3)(智力资本)资源,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有助于目标实现、战略实施的智力资本资源。 (4)(智力资本)活动,反映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目标和战略,利用现有的智力资本所采取的具体行动。(5)效果,主要反映企业利用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结果和目标实现情况。为了实现对外智力资本报告的差异化和标准化有机结合的目标,该设计报告提出了通用指标、行业指标以及企业特定指标三层次的指标体系,但是,作者并没有给出三个指标的具体示例。可以看出,该报告模式充分借鉴了西方欧洲国家的智力资本报告模式。

三、对智力资本报告模式的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智力资本报告模式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而我国学者对智力资本报告模式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就如何披露智力资本信息问题的研究历程中,人们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研究分歧和困境。

首先,人们已经意识到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披露智力资本信息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对于企业智力资本信息的披露,研究人员提出的报告模型中普遍放弃了货币这一传统单一计量单位,而是采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结合的方式共同来计量和报告智力资本信息;再有,学者们也普遍认同智力资本的披露应该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反映智力资本信息。

其次,对于企业应该如何披露智力资本信息,各个模型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然而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框架结构。比如说,大多数机构提议将智力资本报告作为传统财务报告的补充报告,单独列示智力资本信息;但是,按照综合报告框架的思想,将企业各种资本整合在一起进行报告更加科学合理。到底哪一种框架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可行性,这是需要研究清楚的问题。缺乏公认框架结构指导会导致智力资本报告的披露模型五花八门,不仅影响智力资本的后续研究,也影响智力资本报告的推广应用。

最后,智力资本报告存在服务对象不明确的问题。诸如斯勘迪亚导航仪、无形资产监视器、基于动态四分法的报告模式等许多智力资本报告模式都是将智力资本报告使用者界定为既是管理者,也是外部利益相关者。但是我们说,对外信息披露要求与对内报告信息披露要求并不一致。比如,对外报告需要考虑到披露信息可比性的问题,但是对内报告更加要求信息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用。再有,由于智力资本牵扯到企业的一些核心商业秘密,智力资本信息对外披露需要关注披露内容的边界,而对内报告则不需要关注这一类问题。智力资本报告如果服务对象不明确,必然会影响披露信息的质量,不利于实现智力资本报告应有价值的实现。

猜你喜欢

智力资本报告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中国影视资本“拥抱”海外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报告
报告
报告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