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牧区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

2015-11-27周旭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技术

周旭霞

摘要 介绍了高寒牧区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温室与浅地沟选择、培养料配方、堆料发酵、培养料做床及进棚、播种及发菌管理、覆土及覆土后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高寒牧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高寒牧区

中图分类号 S646.1+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120-01

双孢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具有节能降耗、基料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栽培发菌快、病虫少、产量高等显著优势和特点。2013年4月,在肃南县白银乡对双孢菇进行了示范栽培,该乡东隔黑河与马蹄藏族乡相望,西靠大河乡,南连康乐乡,平均海拔2 600 m左右,属干旱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6 ℃,无霜期130 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70 mm,年日照时数2 682.90 h。经测试统计,双孢菇一年中平均产量达到12 kg/m2,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温室与浅地沟选择

选择坐北向南、地势高爽、水源方便的日光温室,要求温室保温、保湿、通风换气良好、无直射阳光。浅地沟和温室走向垂直排列,宽80 m,长度根据宽度而定,地沟之间留30 cm的走道。

2 培养料配方

草64%、粪32%、石灰1%、石膏1%、尿素1%、过磷酸钙1%。播种1 m2的面积需要干料30 kg,其中草19.2 kg,粪9.6 kg,石灰、石膏、尿素、过磷酸钙各0.3 kg。

3 堆料发酵

3.1 预湿与建堆

将所需麦草提前淋湿或浸泡,使含水量达到70%,牛马粪过筛,调湿,提前闷3~5 h。预堆后,将料堆堆成长方形,以宽2.3~2.5 m、长5~6 m堆基,先铺1层草料,厚30 cm左右,然后在上面盖10 cm的粪,每层之间均匀撒一定量的尿素,总层数为5~6层,高为1.5 m左右。

3.2 翻堆

翻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粪草的多次翻动,把外部干燥层与外部冷却层和底部厌气层的粪草互换位置,以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进行物质转化。当温度达到65~70 ℃、3 d后即可进行翻堆。翻堆时要把料抖松,让料中氨气散发出去,并把表面和底层料翻在中间,把中间的翻到两边,第1次翻堆水分要充足,含水量达70%左右。配料要求:按照料堆比例加1%石灰、1%石膏、1%过磷酸钙、1%油渣均匀添加于草层间。第2次翻堆:第1次翻堆后5~6 d进行第2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宽度应缩小至2 m,高度、长度不变,每间隔1.5 m插1根粗12~15 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后再拔出去,作为通气口,散发出氨气等浊气。依此翻5次[1]。

4 培养料做床及进棚

4.1 做床

当料堆发酵成熟(当料堆不再升温时证明料堆发酵成熟)时,准备播种。标准:培养料的颜色呈棕褐色;稻草柔软,且有弹性;料的含水量为65%,手握一把料,指缝间有水印,并有水滴1~2滴的状况;pH值7.5左右;无病虫杂菌,无不正常(酸味、氨味、粪块臭味等)的气味,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

4.2 进棚

为防止棚内存在病菌、虫卵,引发大量病虫害,进料前应先对棚内消毒1~2次。对菇棚内外打扫干净,首先按水15 kg、氯氰菊酯15 mL对棚内喷洒杀虫,然后用适量的硫磺薰蒸杀菌,密闭薰蒸48 h后开窗通风换气。通风1 d后可进料。铺床面时,先撒一部分石灰,铺料时要平整,不要压实,中间比边缘厚2~3 cm。培养料的厚度20 cm左右。

5 播种及发菌管理

播种时,以棚温在22~25 ℃、料温在24~26 ℃为宜,最高不超过28 ℃。播种用的工具用3‰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用干净纱布擦干。按宽80 cm、3层播种,即10 cm 1层料播1层菌种,共播3层,行距60 cm。把料面整平,适当压实,接着床面覆盖报纸或塑料膜。勤观察棚内温度和料内温度,料内温度最高不超过29 ℃,最适为22~27 ℃[2]。适时通风,播种后3~4 d注意保温、保湿,并适当通风,以利菌种萌发吃料。最适温度要求在22~27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

6 覆土及覆土后管理

覆土前3~4 d,把菇棚料面稍做整理。在覆土前3 d,每棚将碳酸钙40 kg、过磷酸钙50 kg充分混合均匀,用石灰水将覆土材料调湿,要求覆土材料含水量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的程度,pH值约7.5,堆成约1 m高用塑料布盖上,在覆土前12 h揭开。在覆土前每棚用少量的水拌入辛硫磷0.5 kg充分混匀,喷在料的表面。取覆土材料轻撒在料面上,厚2.5~3.0 cm。覆土后前5~7 d关闭通风口,菌丝爬土后,加大通风量,覆土表层再撒1层不加营养的细土,厚度以看不到菌丝为宜。每100 m2栽培面积用土量为3.0~3.5 m3。此阶段料温保持在22~27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为宜[3]。早晚要适当通风,时间约60 min[3]。

7 出菇管理

注意温度,当菌丝长至与土齐平时,加强通风,控制温度在15~17 ℃。调控湿度,当有绿豆大的菇蕾形成时,及时给土层喷1次水,使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空气相对温度达到90%~95%,并注意通风换气[4]。

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褐腐病、软腐病、眼菌蚊等。在褐腐病的防治上,严格消毒,旧菇房和床架用0.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液喷洒消毒;药剂处理床面,在覆土前可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床面;高温杀菌,利用中午温度较高时闷棚进行高温杀菌;覆土消毒,用4%甲醛、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等进行喷洒覆土,喷后用塑料薄膜闷盖12~24 h后揭去,使药挥发1~2 d再上床覆盖。在软腐病的防治上,加强菇房通风,减少床面喷水,也可在病区撒生石灰治理。高温杀菌、覆土消毒同褐腐病。在眼菌蚊防治上,改善菇房环境条件,注意熏蒸消毒,搞好菇房及周围环境、减少虫源;高温杀菌,培养料要进行堆制高温发酵,以便杀死培养料中的虫卵和虫;药剂拌种,配制培养料时用1∶1 000倍的90%敌百虫结晶或50%马拉硫磷乳油代替清水拌料。使用上述药剂进行拌料时,料内不宜加入石灰。

9 采收及后续管理

一般在菌幕未破之前采收。采收前1~2 d减少喷水。采收时要做到轻采快削,刀锋要快,采大留小,切削不留机械伤,带泥根。每批菇结束后,应及时清除死菇、病虫害菇、伤残菇及衰老发黄的菇,重新整平床面,补充水分[5]。上市时间控制在安全间隔期后。

10 参考文献

[1] 王素梅.无公害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5(1):56.

[2] 梁艳.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4):6-7.

[3] 于天富.山西省广灵县双孢菇生态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2):189-191.

[4] 杨晓萍,冯德华.河西冷凉灌区日光温室双孢菇与辣椒轮作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3(11):52-54.

[5] 曹海.双孢菇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143-14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技术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