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河干流城镇带分区段建设要点解析

2015-11-26张文枫朱京海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辽河滨水小城镇

张文枫 朱京海

辽河干流城镇的建设,应当坚持尊重地区差异性,根据地貌格局进行分区发展、分类指导,形成不同区域城镇化多元统筹、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局面。

昌图-康平区段——丘陵台地地貌,耕地以旱田为主。是以农场和苗圃、林地等特有的自然特征为主的生态田园耕作区。逐步推进农庄和农场的规模化、产业化耕作和生产方式,同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休闲产业等,实现产业升级,“四化”同步。

铁岭县+开原+沈北新区段——山间冲积谷地地貌。本区采用县城突破和增长极培育策略,鼓励城乡结合部、近郊区的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重点打造具有辽河文化特色的滨水新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法库区段——山前坡地地貌,要突出辽代文化特色、山水景观,以特色城镇为核心,发展特色景观,促进人口的适度城镇化。

新民北区段——缓冲斜高地地貌,采用自主创新发展策略,提升工业化品质,推进本地人口就地城镇化。发挥临近沈阳都市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建设都市后花园。

鞍山-辽中-新民南区段——河间平洼地地貌,重点发展各种专业种植业园区和生产基地,突出品牌特色,引领区域发展。

盘锦区段——滨海平原地貌,基于红海滩奇观与亚洲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大的苇海湿地两大垄断性资源的优势,组合濒临渤海、古镇渡口、辽河入海口、水库水网密集、湿地温泉等五大综合体资源,建立生态养生、湿地休闲、未来人居、休憩娱乐、商务会议等功能,推进全域城镇化试点的建设,建设具有田园水乡风情的北方城镇。

1.沿线城镇建设滨水新区

充分利用整治后辽河的生态景观优势,引导近河城市(县城)“向河”发展,建设滨水新区,在滨水新区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体育休闲、商务会议、高端房地产等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全线重点打造7个滨水新区。

铁岭段重点发展银州区和凡河新区两个靠近辽河的滨水新区,银州区靠近辽河,应该以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为主。凡河新区距离辽河相对较远,可依托辽河适当发展相对独立的会议度假和旅游地产项目。

沈阳段重点发展新民和辽中两个靠近辽河的滨水新区。新民可依托辽河发展城市新区,提升城市功能。辽中与辽河之间有高速公路相隔,也可在辽河边发展相对独立的会议度假和旅游地产项目。

鞍山段重点发展台安县的黄沙坨滨水新区。黄沙坨地处辽河和浑河之间,资源独特,是连接鞍山和台安的重要节点,在发展传统的加工和商贸服务业的同时,可适当分担鞍山市的部分城市功能,利用滨水资源发展会议度假和旅游地产项目。

盘锦段重点发展盘锦市区滨水部分和新生两个滨水新区。盘锦市区在滨河地区要加强服务业和公共空间的建设,以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为主。新生滨水新区地处辽河口,发展成为辽河湿地边上的旅游接待、休闲度假基地。

表1 辽河干流沿线滨水新区建设引导

序号新区名称所属城市定位

1凡河滨水新区铁岭建设为适宜人居、适宜休闲度假、适宜创业的景观水城,形成会议、旅游、度假、会展等功能片区,并寄托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打造成为沈阳市的“后花园”。

2银州区滨水新区铁岭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先导区,重点建设商贸购物中心、生态宜居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商务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等功能片区。

3新民滨水新区沈阳打造辽河流域新民段生态带和旅游带生态宜居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商务服务中心等功能片区。

4辽中滨水新区沈阳辽中新的增长极,新的会议、休闲度假和旅游地产功能片区。打造“低碳新城”,展现特色“生态水城”。

5黄沙坨滨水新区鞍山辽河沿岸重要的商贸服务、休闲旅游中心,鞍山市西北部的经济、交通中心,以商贸服务、休闲旅游为主的滨水新城。

6盘锦城区滨水新区盘锦工业强盛、交通便利、景观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具有北国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7新生滨水新区盘锦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为主导的新城区,重点建设商贸、居住及休闲旅游等城市功能片区。

2.沿线乡镇打造特色城镇

(1)分区段确定沿线的重点小城镇

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创造城市化发展新模式,辽河沿线建设30个滨水特色小城镇,促进产业、人口和服务设施向特色小城镇集聚,使这些小城镇发展成辽河沿岸的产业集聚区、旅游接待服务区和文化展示区,带动辽河沿线经济永续全面发展。

铁岭段重点发展8个特色小城镇,主要依托周边资源发展旅游服务、民俗文化展示和现代农业。

沈阳段重点发展13个特色小城镇,主要依托沈阳大都市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在具有旅游资源的地区积极开展旅游休闲服务、民俗文化展示等。

鞍山段重点发展新开河镇1个特色小城镇,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滨河旅游接待。

盘锦段重点发展沙岭等8个特色小城镇,盘锦要逐步实现全域城镇化,现有农村人口将全部集聚到这些小城镇,这些小城镇将大力发展现代农场型农业和河口湿地旅游接待服务。

(2)重点小城镇建设指引

规划将30个特色小城镇划分为五种建设类型,分别是现代农业服务型城镇、休闲旅游型城镇、文化展示型城镇、综合型城镇、生态工矿型城镇。规划对五种类型城镇进行分类建设指引标准样板路必须是基础设施具备的硬底化道路,道路两侧要求排水畅通,配有绿化路灯,并且路灯亮灯率不能小于90%;其中对标准样板路路面红线长度和宽度要求如下:休闲旅游型和综合型城镇路面红线宽度长度不少于600米,不少于24米;生态工矿型、文化展示型镇路面红线长度不少于400米,宽度不少于16米;现代农业服务型镇路面红线宽度长度不少于300米,不少于12米;

商业步行街商业氛围比较浓厚,人流量大,空间特色明显。其中岁占地面积和街道红线宽度的要求如下:休闲旅游型、综合型城镇商业步行街占地总面积不应少于2000平方米,或街道宽度不少于16米,街道长度不少于500米;生态工矿型、文化展示型商业步行街,占地总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或街道红线宽度不少于12米,街道长度不少于300米;农贸市场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

建设日常运转正常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同时配套建设城镇污水管网。

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及垃圾集疏运体系,科学合理选址,并按规范进行图纸设计和施工。

建设生态公园,休闲旅游型、综合型城镇、生态工矿型、文化展示型生态公园占地面积不少于8万平方米,其中具备休闲、健身游玩等功能现代农业服务型生态公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3.沿线村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規划区范围共有846个行政村,规划按照提升型、拓展型、整治型、保护型等四类分类引导村庄布局,促进村庄适度聚集,提高乡村发展水平。

(1)提升型。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促进其与城市经济社会的融合,将位于规划城区、县城、城镇内的村庄要纳入城市规划统一管理。

(2)拓展型。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要通过扩大征税、地产、土地等政策的大力度,提升集聚能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服务业;加大规划建设管理,提高综合环境承载能力。建成独具辽河文化底韵的休闲社区。

(3)整治型。要限制发展基础薄弱、把近期拆迁难度大的村庄建设列为大规模建设,引领当地居民向城镇与中心的集聚区。大型基础设施构建、生态环境建设带动民生建设,对受灾严重的地区进行搬迁,科学的选择安置区,避免多次拆迁,加强城乡整治土地整理。

(4)保护型。针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的乡和村庄,要注意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延续,重视对整体风貌的保护和管理。

结语

辽河两岸风光优美、镇乡棋布,我们更应该坚持因地制宜,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按照“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积极推进辽河生态旅游战略,防止一哄而上的盲目现象。小城镇之间要发展城镇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防止产业趋同,做到“一镇一品”。

猜你喜欢

辽河滨水小城镇
辽河口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倾听
辽河文讯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基于ELM算法的辽河沈阳段水污染评价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