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仙山下的峨眉山市西部后花园里的养生圣地

2015-11-26宋明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峨眉山市仙山峨眉

宋明

一幅美妙的画卷是:山下一座小城,城边一座大山。而将小城峨眉山市和大山峨眉紧密相连的,是一条长约60公里,发源自峨眉山中的河流——峨眉河。峨眉河蜿蜒迤逦,从仙山上不竭地流淌下来,绕城而过,安然东去……如同山和城的血脉,峨眉河温婉地将一山一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的确是一块原生态资源丰富、空气纯粹的养生净土。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人们总是将它比喻为中国大西部的后花园……

仙山峨眉下

深受灵气润泽的小城

迄今为止,在四川乃至整个中国,能与“圣地峨眉”相得益彰的,莫过于这座与峨眉山同名同域的城市——峨眉山市了。因山而立市,山城一体,这既是峨眉山市的历史,也是它的现实与未来。

提到峨眉山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座位于市内、“秀甲天下”的名山——峨眉山。峨眉山是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的总称,因大峨、二峨两山相望如眉,故而得名。峨眉山地处峨眉山市西部,在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拔地而起,直入云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达到3099米。因山势陡峻,峨眉山气候垂直差异很大,从山脚到山顶,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一应俱全,高海拔与多样的气候共同造就了峨眉山的雄奇秀美。

峨眉山全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0%,森林覆盖率高,是峨眉山“秀”的根本。有关“峨眉天下秀”的赞誉,早在唐代诗人李白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之前就已被世人熟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登临峨眉山,留下几笔赞叹便匆匆离去,他们都没能尽享峨眉的灵秀。而真正在仙山中怡然自乐的,还是世世代代伴山而居的峨眉山人。

1400多年前,因仰慕峨眉风姿,越来越多的人迁居山下。为方便管理,当时的北周政府便在峨眉山东麓设立平羌县,后更名为峨眉县——这就是今天峨眉山市的前身。

从地理角度看,峨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山麓,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常年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雨量1555.3毫米。整个峨眉山市地貌多样,地势起伏大,以西边的峨眉山为起点,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地形由高往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产药草,丘陵种茶叶,平原多果蔬,物产丰饶,气候温润,造就了峨眉山市这样一个“宜居宜养”之地。这座背靠仙山的小城,从来都是人们攀登峨眉的第一站。

历史上,有许多传奇人物都曾在这峨眉小城驻足,如药王孙思邈、著名道教学者陈抟、大诗人苏东坡等,他们或者在此洗涤风尘,为登山养精蓄锐,或者就长期隐居于此,修身养性,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便是药王孙思邈。隋末唐初,孙思邈曾两次登上峨眉,在山中采药、精研医术,前后长达20余年。峨眉城中的郎中和百姓,听闻药王到来,纷纷向孙思邈讨教疑难杂症,学习调养之法。孙思邈来者不拒,并将其中出众者收为弟子,悉心指教,峨眉医术从此声名远扬。今天,峨眉山市境内仍多名医和寿星,估计也是受到了药王的遗泽吧。

山下一座小城,城边一座大山。每天早上,当清冽的空气从峨眉山上飘下来,把小城完全渗透了的时候,山和城早已诗意地融为了一体。而峨眉山市的空气质量在国内首屈一指,负离子含量高,湿度适中。都市中的人们初来此地,刚一下车,清新的空气便扑面而来,贪婪地吸上一口,丝丝清甜顿时充满了整个胸腔。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崇尚自然、养生的观念流行开后,峨眉山市便成了炙手可热的养生圣地。天南地北的人们汇聚这里,他们饮山泉、品山珍,修习传统的峨眉养生内功,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是把峨眉山市变成了自己颐养天年之地。

仙山上下来的河

峨眉河滋养的小天府乐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古自今,这个峨眉山下的古城就是山水之城——峨眉山雄峙城西,而一股清流则从山中发源,蜿蜒而下,在峨眉山市的城边潺潺流过,这就是峨眉河。

峨眉河主要发源于峨眉山前缘的弓背山、神挂山、尖峰顶一带,挟带着仙山灵气,流经峨眉山市的黄湾、川主、绥山、符溪等乡镇后,一路欢歌,奔流至乐山大佛脚下,最终汇入大渡河。峨眉河蜿蜒迤逦,两岸风光秀美,全长约60余公里,水流也不湍急,从源头到下游,处处可感受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诗意。行走在峨眉河畔,天净河清、平桥古渡、清流漱石、野渡舟横……十数处景点串珠成链,步移景换。

峨眉河的曲折,远远超过了“九曲十八弯”。在河流的平坝区,因河床坡度平缓,沿河滩沱相连,景色秀美。早春时分行走河边,只见野鸭嬉游,群群白鹭在河滩上悠闲觅食,缓步而过的水牛丝毫没有打扰它们。河两岸的油菜花地金黄一片,香气馥郁,荷锄而归的农夫穿行在田间小路上。

由于有了峨眉河水的滋养,峨眉山市良田广袤,适宜农耕,素有“川西小天府”之称。农业的繁荣必然带来商贸交通的兴旺,千年历史中,峨眉河曾是一条熙熙攘攘的水运要道。今天在峨眉河沿途,仍然可见一些古码头的遗迹,如符溪镇的甄子场码头、绥山镇的陡立坎码头、川主乡的两河口码头和黄湾乡的石坝码头。峨眉地区出产的木材、粮食和药材在此上船,一路往东进入长江,外来的游客、物资也在这些码头登岸集散。800多年前,南宋诗人范成大乘船上溯峨眉河时,看见沿途市镇繁荣,田园风光绮丽,不由得诗兴大发,佳句随口而来:“泉清土沃稻芒早,县古林深槐荫高”。

如果说峨眉河流经的平坝地区风景好似江南,那它的上游就宛如世外仙境。峨眉河发源于峨眉山中,从黄湾乡徒步顺河道上行,数公里后就能进入了峨眉山腹地。这里人迹罕至,林莽苍苍,河面也迅速变窄,几十米宽的水面在黄湾乡龙门峡谷处仅有几米,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春天的时候,群群蝌蚪像黑眼睛般贴在水底的石头上,充满让人惊叹的原生态风貌。

出龙门峡谷继续上行,地势又豁然开朗,头顶山峰兀立,雾气升腾。但等到云开雾散之时,便可仰望到峨眉金顶的风光。据《峨眉县志》记载:龙门峡谷从清代起到民国,数百年间都是当地人的求雨之所,每当峨眉地区有干旱发生,县里便会组织求雨队伍到此。县志中描述的求雨过程颇为有趣:事前先用楠木雕一个大虎头,安放在峡谷中的一处石穴内,谓之“峡谷中有龙虎相斗,必起云雨。”届时,旁观的人群鸣放鞭炮并大声吼叫,鞭炮声息,旱魔立去。

如今,龙门求雨的故事早已沉入历史,峨眉河上游也成为驴友们访秘探幽的去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峨眉山市仙山峨眉
仙山福洞
“神探”爷爷
峨眉武术传承人王超的坚守
泉州九仙山
基于GIS和信息量法的四川峨眉山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
峨眉峨秀湖即景(排律八韵)
峨眉上翠氛
银装素裹九仙山
贵州最大的峨眉含笑树现身习水
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