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功能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2015-11-26谢晓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盆底尿液产后

谢晓丽

(襄城县人民医院 产科,河南 襄城452670)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突然增加的腹压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而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1]。但该病的治疗方法尚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本研究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分娩前后盆底结构功能及产后SUI 发生情况比较分析,拟探讨SUI 是否受不同分娩方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襄城县人民医院分娩的96 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A 组48 例经阴道分娩,年龄(25.5 ±2.3)岁,孕周(40.26 ±3.62)周;B 组48 例采用剖宫产方式,年龄(26.1 ±2.1)岁,孕周(40.34 ±3.31)周。两组产妇孕周、年龄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所有患者均无泌尿系统疾病及肾脏功能异常,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妇产前、产后盆底肌收缩功能包括会阴情况、一般妇科检查,通过NeuorExamM-800C 型肌电图仪(珠海迈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测定,进而评估盆底动力学。E05100S 超声诊断分析仪(武汉三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配置三维容积探头RZR-6 -10 型(美国通用电气医疗公司生产),测定产妇产前、产后行最大Vasalva 动作时三维盆底超声容积[2],对盆底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3]。随访在产后6 ~8 周进行,尿失禁情况通过国际尿控学会(ICS)提供的尿失禁问卷表进行统计。

1.3 诊断标准 ICS 标准:当咳嗽、大笑、打喷嚏及用力时出现尿液自动流出的情况。根据Sirls 等的诊断标准[4],在产后6 ~8 周内产妇出现一次及以上尿失禁,即可认为有SUI。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 =0.05,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结构功能比较 产后盆底肌平均运动传导速度(MCV)和盆底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在A 组分别为(32.46 ±6.7)m/s、(46.23 ±18.75)m/s,在B 组分别为(46.78 ± 5.9)m/s、(57.99 ±20.22)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产后的盆膈裂孔面积和耻骨直肠肌厚度在A 组分别为(17.08 ±2.23)cm2、(0.7 ±0.15)cm,B组分别为(15.03 ±1.76)cm2、(0.7 ±0.96)c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B 组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结构功能比较( ±s)

表1 两组盆底结构功能比较( ±s)

注:与B 组比较,1)P <0.05。

组别 n 阶段MCV(v/m·s -1)SCV(v/m·s -1)盆膈裂孔面积(cm2)耻骨直肠肌厚度(cm)A 组 20 产前49.89 ±7.9 66.11 ±19.81 15.02 ±2.03 0.66 ±0.06产后 32.4 ±6.71) 46.2 ±18.751) 17.08 ±2.231) 0.70 ±0.151)B 组 12 产前 50.92 ±8.4 66.57 ±20.01 14.98 ±1.99 0.63 ±0.05产后46.78 ±5.9 57.99 +20.22 15.03 ±1.76 0.71 ±0.96

2.2 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率比较 A 组的SUI出现率为60.4%,而B 组的SUI 出现率为22.9%。经χ2检验,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率比较(n=48)

3 讨论

妊娠与阴道分娩是产妇盆底肌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盆底的神经肌肉与胶原纤维在妊娠期间受到雌孕激素的影响会出现逐渐扩张伸展、张力性松弛以适应阴道分娩需要。同时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骨盆底神经损伤或者耻骨宫颈筋膜较易受到影响,从而加大了SUI 发生的频率,特点为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表现为咳嗽、大笑、打喷嚏、跳跃、搬重物时,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漏出。只有当尿失禁频繁发作影响生活时则认为是病态的。妇女为该病好发人群,患者不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还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精神压力。

孕妇的基本情况、胎儿体重、分娩方式、胎位、是否助产以及产科处理方式,均会对盆底神经及解剖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盆底肌感觉和收缩功能以及盆底解剖结构改变与SUI 的发病有密切关系[5]。有研究报道未生育妇女较产妇更不易患SUI,通过阴道途径分娩的产妇与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相比,患病风险显著提高。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60.4%,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证实了通过阴道途径分娩的产妇较易发生SUI。同时剖宫产分娩后产妇的盆膈裂孔面积和耻骨直肠肌厚度较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更小,盆底结构功能损伤较小。

综上所述,盆底肌结构功能经两种分娩方式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剖宫产对盆底肌结构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选择剖宫产并不是最佳的方式,应及时对分娩后产妇开展盆底功能训练,以最大化减少SUI 的发生。

[1]姜海燕,叶丽华,居红芳,等.盆底肌功能训练生物反馈加电刺激及阴道圆锥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35(30):40 -43.

[2]高 原,罗 新.妊娠分娩及选择性剖宫产对女性盆底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10(1):15 -17.

[3]雪 勤,黄 星,罗 新.超声诊断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7):567.

[4]张桂欣,杜明珍,易建平.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功能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89 -190.

[5]姚苏英.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研究[J].妇幼保健,2013,12(10):330.

猜你喜欢

盆底尿液产后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跟踪导练(三)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