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阎真的三分钟

2015-11-25陈志宏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拦路虎青工流水线

陈志宏

那天逛书店,偶遇著名作家阎真先生。他为读者做讲座,签新书。聆听大作家读书改变命运的心得,珍藏他亲自签名的新著,并与他合影留念……诸多幸运让我倍感欣喜和激动。比这些更让我深感震撼,并令人长久铭记的是他年轻时的三分钟。

上世纪70年代末,长沙小伙子阎真从技校毕业后南下株洲,在拖拉机厂当工人。人生地不熟,没钱也没房,哪怕长得帅,也不招姑娘待见。阎真不怨天尤人,诚恳待人,勤勉工作,慢慢地,也是风生水起。

安贫乐道,安于现状,对于阎真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很好的生存法则。

不被当地人接纳,不被姑娘们看好,阎真并不在乎,看淡风云,看透风月,无可无不可,自然就好。让他倍受煎熬的,不是对家的思念,而是对前途的迷茫。多少次扪心自问:“这一生就要在流水线度过吗?”好在工余时间可以读一读《红楼梦》,用阅读驱散现实的阴霾,以文学滋养干涸的心灵。

平地一声惊雷:高考恢复啦!阎真热血沸腾,知道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急切地想读书,要考大学,让他二话没说选报了理科,结果,落榜了。东方不亮西方亮,他信手写的小说《菊妹子》在当年湖南省青年文学大赛上获奖。看来,《红楼梦》没白读呢。当即,他这个理科男调转方向,毅然决然地改报文科,以期东山再起。

历史、地理这两门课他从未接触过,是拦路虎。为了挤出时间来看书学习,阎真特意把课本带到车间,怕车间主任发现,没放在流水线上,而是藏在存放个人随身物品的小柜子里。他在流水线上有三分钟时间的空闲。每次把零件装配好,三分钟后,传输带上才会出现下一个要做的工件。做完一个,他就悄悄溜到柜子前,看书,学习。在一个又一个的三分钟里,他完成了这两门文科课程的自学,赶走了拦路虎,复习了高考所有课程。

阎真面带微笑,信心满满地步入1980年的中国高考考场,成绩出来了,名列株洲地区第一,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一名普通的青工以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成了北大的学子,全厂震惊了,小伙子们满怀羡慕,纷纷加入高考大军,姑娘们的来信,雪片般地飞来。

多年后,阎真先生成了大学教授、著名作家,以一部《沧浪之水》引起全国的关注,登上中国文坛。三分钟,改变人生方向,从此,命运与众不同。

讲台上,阎真忆及自己青工时代的三分钟,面带笑容,十分轻松,站在台下的我,油然而生敬意,看其他读者朋友,无一不肃然起敬。手机时代,有多少个三分钟人们不是抱着手机虚度的呀?这个时代,有多少个三分钟人们与静心擦肩而过,不能捧读一本书,无法审视一回自己的内心。

美国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篇课文《一分钟的自白(what the minutes say?)》,劝慰、教导孩子们要惜时如金。我们只是短暂而微不足道的一分钟。每一个人都被装上六十只翅膀,我们在看不到的轨迹上飞翔,每一分钟都永不复返。我们只是短暂的一分钟:请你们善用。你们如何利用,我们将来就如何回报,谁善用了一分钟,谁就拥有了数小时;谁浪费了一分钟,谁就蹉跎了一生。

一分钟尚且如此,更何况三分钟呢?

阎真可以通过三分钟改变命运,你我也一定可以。三分钟让人生转向,指针是对着“蹉跎岁月”,还是“插翅腾飞”,选择权就握在你我的手里。

(编辑 花咖)

猜你喜欢

拦路虎青工流水线
熨烫女工
奇思妙想
有些话
运用目标管理法深入开展“知识型”青工创建活动
三道高考平衡试题给我们的启示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助力青工成长成才
流水线
流水线上的神奇转换
搬开拦路虎,F1是否迎来春天?
黑乎乎的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