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趣味题材逐层剥茧式编程法的教学实践

2015-11-25王仁民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流程图教案实例

□王仁民

目前,在国内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中,基本都包括C 语言或Java 程序设计等计算机基础课程。其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为适应科技的发展,让当代大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二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包括概况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编程思维虽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提出,但并非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所谓编程思维能力,即采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对某个问题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1]。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是计算机教育者一个重要的课题。很多学者提出了诸如兴趣激发法,趣味案例法,巧设疑问法,案例驱动法,实例演示思维导图法等。这些方法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和案例驱动等方面入手,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实践发现,只是采取这些相对传统的培养方法,学生的厌学“免疫力”越来越强。因此需根据学生的最新特点制定新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综述

总体来讲,课堂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学生、教材、教案和教师[2]。其中,学生是课堂效果的接受者和主要评判者,教师是课堂的主要设计者,而教材和教案则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桥梁。下面分析这四个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

(一)学生。当前学生的学习模式仍然以课堂听课为主,因此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的整体方式依然没有改变。同时,学生大多对计算机编程课存在以下认识[3~4]:

1.思想上不重视。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编程基础课并非应用性开发,只要掌握基本知识,考试不挂科就可以了。

2.自信心不强。一些同学在开始学习前往往反映编程很难,自己肯定学不懂。

3.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同学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巩固,只是在上课时走马观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加深学习。

4.控制能力较差。由于大多学生初次接触编程基础较差,加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大学这样比较自由的环境里,容易出现缺旷课、不交作业、上机打游戏、考试突击等不良现象。

5.计算思维能力不足。较多学生没有了解和接触过编程知识,在抽象和逻辑思维等方面训练不足,导致学习编程时存在所谓的“先天性”计算思维能力匮乏。

(二)教材。教材是学生和老师的第一手资料,好的教材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预复习课程以及教师课程安排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当前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5]:一是供应方式和流程存在弊端,难以适应教材出版趋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基础类课程教材重复出版现象严重;三是片面追求自编率,教材质量难以保证;四是缺乏科学的质量论证和评价体系等。除了以上几点问题,现在的教材规划很少注意思维能力的逐步培养。

(三)教案。教案即教学设计过程的书面表达,其表述了一次课的完整过程,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整体思路等方面。写一份教案容易,但要写一份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路,拓展学生思维的教案就非得下苦功不可。

(四)教师。在当前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在教学过程都起着关键角色作用。教师如何将教学设计过程,通过熟练的课堂控制能力,流畅地传达给学生,这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作用。教师的传统教法通常是“基础知识讲解—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分析—总结”,其中对于例题讲解部分是至关重要的,而例题的讲解思路,大部分教师都按照“顺序方式”依次往下讲解,这样的讲解方式,学生往往感到知识点太多,难以融会贯通,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难的例题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解决方案及效果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趣味题材逐层剥茧式编程法”。

(一)方案概述。所谓趣味题材逐层剥茧式编程法,主要思路如下:根据知识点,设置趣味性强的题材作为实例,并将其看作是一个未知的谜团,通过逐步分析和求解,并最终将其解决。该方法的关键是如何区分不同的层。

方案基本步骤:一是选取或改编具有趣味性、知识性、紧密联系生活等方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题材作为讲解实例;二是通读原题,理解题意逐层剔除修饰,梳理解决方案整体框架;三是根据题意,如果问题解决,转到步骤4,否则转到步骤2;四是根据解决方案框架,画出流程图;五是根据流程图,结合具体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六是运行调试并查看结果。

(二)方案实施实例。下面以一个典型的趣味编程实例进行实例演示。

1.教学目的。熟练掌握while 循环的使用方法。

2.题目要求。哇嘎嘎饮料公司正在举办一次促销优惠活动。买家凭该公司出品的饮料3 个瓶盖可以再免费换一瓶同类型饮料,并且可以一直循环下去,但不允许赊账。请计算一下,如果小明不浪费瓶盖,尽量地参加活动,那么,对于他初始买入的n 瓶饮料,最后他一共能得到多少瓶饮料。

3.题目解析。仔细阅读该题目,从中可以提炼出以下信息:小明开始买入了n 瓶饮料,其中每三瓶可以再换一瓶,以此循环,直到瓶盖数小于等于2 为止。

4.流程图。由解析可画流程图如图1 所示。

图1 流程图

5.程序实现。程序最终实现如图2 所示。

三、结语

通过实践教学表明,本文提出的“趣味题材逐层剥茧式编程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通过题材的选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逐层的解析方式由浅入深地分析题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解题能力,对学生编程思维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图2 程序实现

[1]罗志彪.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2,7(22)

[2]牟琴,潭良.计算思维的研究及其进展[J].计算机科学,2011,38(3):10~15

[3]叶恒舟,牛秦洲.Java 教学实践与编程思维培养[J].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2012,21(2):115~116

[4]朱林,庄丽,谢修娟.案例驱动的_Java 编程技术_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104~105

[5]朱世敏,孙桂芳,张重阳,祝群喜.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J].教育进展,2014,4:36~41

猜你喜欢

流程图教案实例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半张纸》教案
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天津医药》稿件处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