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诞与真实——对电影《后会无期》的解读

2015-11-25杨雪男

电影评介 2015年15期
关键词:韩寒江河

杨雪男

如果以票房数量来衡量电影的优劣,《后会无期》在上映首周票房即轻松过3亿,足以说明这部影片并非失败之作。尽管韩寒身为80后作家转战电影界其本身作为最大的卖点和噱头为影片赚取不少票房,但相比于郭敬明的《小时代3》,韩寒的作品无疑更有质感和深度,属于尊重观众情感与智商的诚意之作。影片从浩汉、江河、胡生三个人离开家乡东极岛的那天讲起,他们三人准备横跨整个中国,送江河到祖国最西边的地方教书。在此后的漫漫长路中,他们不断寻找,也不断失去。告别了青梅竹马的周沫,与苏米擦肩而过,接受刘莺莺揭露的残酷事实,面对胡生的不幸走失,阿吕赤裸裸的欺骗……曾经令人神往的爱情俨然成为一戳击破的谎言,父辈“创造”的英雄式历险神话无非就是个人的风流和逃避,路途中偶遇的自由精神与理想知音不过是偷车贼驾车疾去后落寞的尘土飞扬。

一、荒诞的叙事,真实的生活

“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是影片所呈现出的重要主题之一。荒诞的叙述基调在影片开始的《东极岛岛歌》中就得以奠定,歌词内容与影像画面的巨大矛盾营造出反讽的悲凉格调。“东极岛,东极岛,大陆最东的岛屿,海浪都来亲吻你,鱼儿都来拥抱你”“东极岛,东极岛,我们不会离开你,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灵”。歌声辽远壮阔,内容温暖人心,但是影像画面所呈现的景象却截然相反: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海浪的浸泡使破烂的家具生锈,奄奄一息的鱼儿在岩石上垂死挣扎,晾晒的鱼干与虫子散落在一旁。在“我们不会离开你”的誓言中人们早已不知奔向何方,而浩汉三人也在与岛屿进行最后的道别。韩寒将谎言与真相并置,建构出荒唐可笑、极尽嘲讽的情感意味,让人不禁在会心发笑之后黯然神伤。然而这是真实的生活,在骨感的现实面前,一切美好的誓言、愿望、理想都只不是虚妄的笑谈。延续着影片开头的荒诞性叙事,一场看似炫酷的人生旅行逐渐拉开帷幕。

电影《后会无期》海报

影片中的三位女性——周沫、苏米、刘莺莺是电影前半段的叙事动力,她们共同代表着转瞬即逝的爱情。周沫与浩汉青梅竹马,在大城市的片场里跑龙套,为了可怜的公平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带着假发,只为争取到一两句台词。同时,周沫又象征着故乡东极岛,不甘于默默无闻试图跻身大舞台的中央,放弃最原始的纯洁美好而任人宰割。周沫的“下一部戏”是只有背影的枪决现场,荒谬感十足;苏米代表人生路上可能的行为失范,她就像江河涂在面包片上的辣椒酱一样不合时宜却给人冲劲。妓女形象在韩寒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出现,比如《光荣日》《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处女作《三重门》中则惊世骇俗地把妓女和教师放在一起比较。苏米作为韩寒作品中的又一个妓女形象,为了腹中的胎儿做“仙人跳”的勾当,却在这场未成功的骗局中体味到了人间真情。苏米在“Que Sera Sera”的歌声中离去,留给江河的回忆无法被抽水马桶冲走。美女和妓女,温情的回忆与抽水马桶,现实如此令人尴尬;会面刘莺莺给浩汉的打击是剧烈的,爱恋了十几年的女孩与自己是同父异母的骨肉至亲,父亲扬帆出海的英雄形象刹那间土崩瓦解。父亲不是死于象征自由力量的大海,而是最庸俗的死法,酗酒后抽烟不小心点燃了房子,将自己烧死。爱情的甜蜜与亲情的伟大都在荒诞的叙事中变得粗俗不堪。

摩托车手阿吕是青春理想的代名词。纵使物质生活贫乏,他追寻着自由和自我的实现,阿吕风一般的飘渺,无处不在。青春的理想像阿吕一样粗犷、狂野,又不乏柔情似水,充满质感。也许会在人生路途的某一个时刻,我们好像马上就能抓住并且拥抱那分分秒秒支撑着我们的理想,但理想却突然翻脸,狠狠地甩了我们一个耳光。当浩汉与江河坚信“这个朋友可交”时,摩托车手阿吕偷车逃跑,NT3M5P卫星突然升空,继而无端爆炸,探索自由的故事不过是一场幻梦。阿吕的真真假假难以分辨,NT3M5P卫星不堪一击,旅途中带给我们力量和信念的相遇显得愚蠢可笑。然而,这种种看似荒诞的事情才是真正的现实。

二、言语行为的反差与断裂

影片荒诞的叙事风格是通过言语行为的反差与断裂表现出来的。韩寒的小说风格像极了钱钟书的《围城》,语言辛辣讽刺,诙谐幽默。在电影中,韩寒延续其一贯的风格特征,处处语出惊人。比如“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我一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没想到你连坏人都不是,你这样怎么在社会上混”,都堪称精彩。而电影人物言语行为的反差与断裂营造出的反讽效果,意味深长,值得深思。

从影片开始到结束,人物言语和行为的反差一直存在,反差所形成的断裂是留给观众思考的重要缝隙。当浩汉勇猛地走向舞台向岛民喊话:“今天我上了这个台,就不怕让自己下不来台。”话筒突然没电,岛民散去,只有智力低下的胡生作为唯一的观众欣赏浩汉的“表演”;三人离岛之前,浩汉潇洒地烧掉自己家的房子,却忘记搬出家中的煤气罐,煤气罐爆炸让一切带不走的灰飞烟灭。本想勇猛地证明自己,结果却尴尬不已;本想潇洒地离去,却不得不留下遗憾。当江河在小宾馆中面对“警察”查房惊慌失措时,浩汉却在紧要关头因腿麻一步步艰难移向窗口;当江河畅想着自己今后创作的小说时,远处飞来的废旧报纸堵住了他的嘴;江河口中说着“我决定的事,不会被改变”,行为却截然相反。韩寒在预告片中引用影片大量颇富哲理的话语,结尾以一句“闭嘴”收场。这就是韩寒的风格,颠覆崇高,消解梦想,变一切为意义虚无。荒诞是他对电影的诠释方式,同时也是他所理解的生活。

因为是公路片,所以在汽车广播上下文章不可或缺。那个带着上海口音的男子,他渴望向世界倾诉,渴望得到世人的理解。当他说:“在夜晚来临的时候,我看着窗外的车流,我觉得这个世上这么多人,可是没有人想听我说话……”主持人以直播时间已到进行婉拒。刚刚敞开的心扉就这样被冷言拒绝。影片后半部分,男子低沉沙哑地告诉主持人,自己已经按照别人所建议的方式去生活了。主持人冠冕堂皇地说:“这是你现在的一小步,也是你人生的一大步。”男子问自己是否可以再迈出一步,随着那句“我们现在在天台上”,电话那头传来了嘟嘟的声音,谈话就此断裂。男子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人生道路上,太多人都在寻求理解,寻找伴侣,可没有人愿意停下来去听一听来自另一个鲜活的生命所发出的感叹。韩寒将这个故事放在汽车广播中进行隐性讲述,暗合了整部电影所要传达的主题,同时也在男子与主持人的间歇性对话中达到荒诞叙事的效果。

三、无力回击,在何处安放灵魂

仔细品读后,会发现影片中生命的失序、矛盾与无意义随处可见,荒诞的叙事背后恰恰反映出常态生活的本真状态。主人公一行人炸掉房子,告别东极岛,告别好友,看望刘莺莺、路遇苏米、阿吕。朋友走失,钱被偷走,车被骗走,梦幻般的爱情破灭,父亲创造的英雄神话是不负责任的欺骗等,都折射出人生的残酷、无奈以及人的孤独、无助。人生旅途的荒诞表现堪比影片《人在囧途》,但《后会无期》多了一份忧伤和无奈。韩寒以影像艺术揭示青春已逝、人生荒诞,成长中满溢着悲伤和无力。而无力既是大多数人面对生活的真实境遇,同时也是韩寒作品缺乏精神吁求,难以给予观者精神滋养的表现。

相信很多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都体会到了影片传达的无力感,纵使韩寒时不时地用俏皮话和行为矛盾来娱乐观众,但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充斥整部影片。无力是很多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所采取的回应态度,就像影片中出现的那些小挫折、小困难,主人公一行人选择的是接受,是默然,而没有力挽狂澜,进行英雄气盖世般的搏击与反抗。因此乏力感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影片中的人物缺乏青春气息,没有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精神气质。特别是江河,自始至终他都是木讷、呆板、阴郁的。我们从这群本该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人物身上没有感受到奔腾的力量,而完全是未老先衰的病态模样。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恰恰“反映出这个时代青春的一种状态和镜像”,但可不可以理解为这仅是韩寒一人所理解或所看到的时代青春呢?除此之外,影片还缺乏叙事的连贯性。一部小说或者一部电影说到底就是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会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为了调动接受者的好奇心,还会设置悬念,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一层层逐步带领接受者共同探求真相或真理。但韩寒将《后会无期》拍成了一篇散文,他试图传达一种感觉,一种对青春已逝的失落和无奈,或者说是对人生中失去的那些美好进行一次艺术祭奠。所以他选取一些破碎的意义单元,通过小挫折、小失意来推进故事,事件之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因果联系,导致故事乏力,思想乏力。也许韩寒认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既然无法反抗,何不欣然接受。现实是残酷的,人们的境遇是无奈的,成长不是历经惊涛骇浪,而是对琐碎小事的告别。

然而,假使一味地无力回击,我们将在何处安放灵魂呢?韩寒没有给出答案。虽然影片最后他设想出了功成名就的一种可能,但是当江河终于可以拥苏米入怀,却仍然带着疲惫感。江河获得成功的力量之源是什么?影片想要给予观众的精神滋养在哪里?可以看出,韩寒没有能力为他的观众输出新鲜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血液,所以韩寒本身是乏力的。难能可贵的是,他看清了世界的荒诞与愚蠢,并且勇于将最真实的生活揭示给人们看,以此刺激大众麻木的神经。至于“醒来”以后的方向在哪里,韩寒显得无能为力。

结语

对于一位初涉电影的导演来说,《后会无期》从编剧到拍摄筹备时间长达四五年,可谓良苦用心。拍摄过程中,为了呈现宏大视野与格局,先后辗转于上海、四川西昌、内蒙古赤峰、浙江舟山普陀和东极岛五地,行程1万多公里,遍布天南地北,跨过大半个中国。制片人方励说道:“《后会无期》拥有一个两百多人的团队,同时用上最先进的装备,拍摄横跨海陆空,尤其使用了最先进的航拍技术,动用了各种移动平台,登陆艇以及重型直升机等。而且整个故事构建的地域时空都很宏大,拥有独特的电影质感。”同时,日本名导岩井俊二的御用配乐小林武史担任《后会无期》的配乐工作。与之相比,速成的《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大电影明显有粗制滥造之嫌,是绝对的“粉丝经济催生的畸形儿”。韩寒的处女作电影固然因经验不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必须承认这是一部诚意之作,能够清晰看出导演为之付出的辛劳和努力。界内人士应予以宽容和鼓励的态度。期盼韩寒在电影与文学之间能够自由驰骋,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猜你喜欢

韩寒江河
江河里的水鸟
韩寒 笑一笑,已苍老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
———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
——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
没出生时,就叫韩寒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
好书有笺 BOOKMARK
The Fall of 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