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对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2015-11-22林世红韦成信徐向新潘柳萍黄霭莲

护理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瓣膜抗凝置换术

蔡 洁,林世红,韦成信,徐向新,潘柳萍,黄 琦,罗 辑,郑 华,黄霭莲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不是治疗的结束,而是术后心脏功能维护以及抗凝治疗的开始。置换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的病人术后均需要接受抗凝、强心、利尿、扩管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治疗,与抗凝治疗相关的出血、血栓形成,体循环血栓栓塞是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置换心脏机械瓣膜需要终生抗凝治疗,如果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行为上表现出抗凝药物漏服、抗凝药物用量过度等,容易引起因抗凝剂不足出现栓塞,以及过量导致出血倾向,严重时直接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病人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4年5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31岁~65岁;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二尖瓣置换术21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2岁~64岁;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二尖瓣置换术27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种、手术种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为首次置换心脏机械瓣膜病情稳定的心脏瓣膜病病人,具有一定理解能力、自愿参加研究的病人。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病情不稳定、不能随访、拒绝参加研究的病人。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在自我管理理论和心脏瓣膜病循证护理[1]基础上建立心脏瓣膜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量表条目库4个维度、27个条目,1级~4级评分,得分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评分越高提示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内容包括自我管理需完成的3方面任务:即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1995年Zhang等[2]编制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主要涉及病人自我感觉、思维和行动能力方面,自我效能感量表各项目均为1级~4级评分。对每个项目,病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选择相对项目所对应分数。分数从1分~4分,量表总分范围为10分~40分,量表评价方法:1分~10分指自信心很低,甚至有点自卑,11分~20分指自信心偏低,21分~30分指自信心较高,31分~40分指自信心非常高,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好。健康调查简表采用浙江大学医学院李鲁等[3]汉化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包括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疼痛、精神状态、活力及对健康总评价等共11个项目、36个条目,病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对项目所对应分数,其计分方法是根据各条目不同的权重计分,分数越高说明病人健康状态越好、生存质量越高。病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对项目所对应分数,分数越高说明健康状态越好。

1.2.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研究对象自觉自愿,现场自我填写为主,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并记录,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均为有效问卷。根据量表测试结果,分析研究组影响心脏瓣膜病病人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同时做好记录,收集数据。根据评价表对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进行评价,干预时间为6个月,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自我管理健康行为进行比较,并对护理干预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应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自我行为能力问卷调查情况 研究组病人自我行为能力得分为69分~108分(95.98分±8.96分);对照组病人得分为27分~99分(73.32分±14.84分),研究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自我行为能力得分情况比较

2.2 两组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情况 研究组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2分~40分(32.46分±4.88分),对照组病人得分为10分~37分(23.94分±5.43分),研究组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的自信心处于较高和非常高的水平;对照组18%的病人自信心偏低,表现为自信心不足,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比较

2.3 两组病人SF-36得分分布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SF-36得分分布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自我管理模式起源于心理行为治疗领域,指通过病人的自身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的一种健康行为[4,5]。表1显示,研究组病人采用系统的自我管理行为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其病人的自我行为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说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较高。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换言之,自我效能感能加强个体的动机水平,促进个体在各种场合行为的选择和努力实现目标的程度;自我效能感量表(见表2)测试结果显示:研究组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表明研究组对自己疾病康复的信心与决心有较良好的主观评估,明确自己的健康目标,愿意为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而努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对照组18%的病人表现出自信心偏低,自信心不足,说明没有医护人员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干预,部分病人的自信程度不能有效提高。

表3病人的健康简表调查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得分均好于对照组。所以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增强防病和保健意识,医护共同干预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获取社会功能支持,丰富病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可提高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我们以往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抗凝治疗影响的研究结果看,其遵医行为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

本研究通过了解干预前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自我效能及健康状况,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建立自我管理模式,让病人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明白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使病人学会自我医疗监护,增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少因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我管理行为,促进疾病康复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1] 谢琴,马西森循证护理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950-951.

[2] Zhang JX,Schwarzer R.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d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1995,38(3):174-181.

[3] 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3198-3199.

[4] Lorig KR,Holman H.Self-management education:History,definition,outcomes,and mechanisms[J].Ann Behav MW,2003,26(1):1-7.

[5] Swerissen H,Belfrage J,Weeks A,etal.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of a self-management program for people with a chronic illness from Vietnamese,Chinese,Italian and Greek backgrounds[J].Patient Educ Coons,2006,64(1-3):360-368.

[6] 蔡洁,林世红,韦成信,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抗凝治疗影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4,12(2):132-133.

猜你喜欢

瓣膜抗凝置换术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