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研究

2015-11-22唐四保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岗位

李 敏 唐四保 李 荣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研究

李敏唐四保李荣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庆246003)

通过分析酒店企业对高职酒店管理人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情况,确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模式,深化”引企入校”办学模式,强调能力本位,突出酒店管理专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力。

校企合作;高职酒店管理;职业岗位能力

1 前言

酒店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对酒店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顺应市场发展,我国酒店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获得了飞跃。与此同时,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给和酒店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日益凸显。一方面,酒店企业人才需求激增,酒店管理特别是中高级酒店人才紧缺。2013年中国旅游饭店统计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酒店业高级管理人才缺口将达50万,酒店业的人才现状使得酒店迫切需要招聘一些专业化的酒店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应聘时屡屡碰壁,找不到相应的酒店管理岗位,不得不转行、跨专业提升学历或寻求另外的职业发展路径,这种供需矛盾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造成了酒店管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面向市场需求,利用校企合作积极探索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及企业人才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 酒店企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建设,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课题组在2013和2014年6月分别对我院2011级94名和2012级90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进行了市场调查,了解酒店企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情况。调查选择北京、上海、宁波、杭州和安庆等地的校外实习基地,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总经理,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和部门主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酒店企业对高职人才知识、素质、能力、态度、情感等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和期望,通过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职业表现的满意度体现。运用SPSS16.0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回收的184份问卷进行整理,首先通过KMO及Bartlett’s球形检验进行因子分析适应性检测(见表1)。

2.1因子分析适用性检测

表1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KMO检验是对抽样充足量的测度,数值越接近1说明越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Bartlett球形检验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由表1可知,KMO为0.765,Bartlett’s球体检验的Approx.Chi-Square为230.740,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不是单位矩阵,所以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通过,下面对酒店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因子分析。

2.2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方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提取公因子,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Varimax)进行因子旋转,经过11次迭代后收敛,后得到公共因子荷载矩阵,从原始数据中提取X1、X2、X3、X4、X5、X6公因子,分别定义为“综合素质”、“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提升能力”。6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5.755%,15.868,14.483%,13.385%,10.191%和2.579%,共解释方差82.260%(见表2)。

表2 正交旋转因子分析表

(续表)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酒店企业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脱节现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解释方差的百分比来看,综合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分别占25.755%和15.868%,而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分别占13.385%和10.191%。说明与专业背景相比,酒店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与传统制造业注重学生专业能力不同,酒店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已不被看重,企业在选择人才时最看重的是“德才兼备”,忠诚、诚信、敬业、实干等综合素质是企业最看重的品质。

(2)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受到普遍关注。访谈结果显示,与学习成绩相比,酒店企业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企业对酒店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呈上升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客观化,过去只看成绩、证书的单一评价时代已经过去,酒店企业经营特点,使其更加关注学生的社会经验及动手能力。

(3)职业态度受关注。职业态度解释方差百分比为14.483%,这与酒店企业服务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有关。大多数企业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不仅仅停留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应该更关注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兴趣等职业态度的培养,踏实肯干,并能较长时间安心在服务第一线工作。

(4)职业提升能力贡献率最小,为2.579%。说明酒店企业对高职酒店人才需求规格为初中级服务与管理,这与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基本匹配。

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不仅包括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经验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需要的并与职业情境相结合的能力[1]。它既要有满足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又要符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还要为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酒店企业对高职酒店人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体现在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态度与情感、专业技能与知识等几个方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做到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为一体、融通才教育与个性发展为一体、融继承教育与创新突破为一体,形成素质—能力—情感ө—知识—技能 “五位一体”的职业岗位能力结构[2]。其中,培养规格定位于酒店企业的中基层服务和管理人才,培养学生成为“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1]的酒店专业人才。

4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路径与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方法和途径很多,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应用比较多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完成理论课程和技能训练之后,到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二是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并按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要求,制订学生培养的目标并设置具体课程。上述两方面的办学模式,在改变理论脱离实际,实习专业岗位不对口的封闭式办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在政策法规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制约,因此,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模式还有待创新。

4.1“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

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努力,根据中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的文件精神,结合酒店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我院尝试并实施 “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2014年与安庆碧桂园凤凰酒店在保留原有顶岗实习合作的基础上签订了“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概括地讲,就是把企业引入学校,在学校建立仿真型生产实训基地,将企业运营转化成学校的实训课题,使运营任务与教学任务深入结合。仿真型生产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管理,按照企业经营方式运作,学校选派实习指导教师辅助企业进行实习管理和经营管理。基地不仅要承担学校教改实践任务,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承担相应的接待任务并保质、保量完成酒店企业经营任务,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互利双赢[3]。“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合作模式强调“能力本位”[4],突出酒店管理专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如图1)。该模式以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以学生双素质培养和双证书融通为两个基本点。

图1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模式

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确定合作的内容、范围、责权划分及重大发展决策,以保证仿真型生产实训基地各项计划顺利进行。通过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从业资格及能力,确定各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及所需的素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并确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5]。

②以人文与职业双素质以及职业证书与毕业证书双证书为两个基本点,分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项目和任务,做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相匹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匹配,实践教学与经营过程相匹配,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情境合一、职业素养与技能培养并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4.2“引企入校”收获与成效

“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办学模式,对于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

4.2.1优化课程体系,对接企业需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凸显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强调仿真型生产实训的作用,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课程目标,遴选教学内容,适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实施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改革。例如,由校企共同制订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操作标准和规范等专业问题的配套教案及讲义,对师生进行“真岗位、真任务、真要求”的“三真”技能训练,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校企结合的优势,实现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4.2.2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赢”。通过“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资金、技术、师资中的不足,企业不仅带来了设备、技术、师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制度文化,并且让广大师生真切感受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共建实训基地,既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又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4.2.3依托生产型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对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去发现未知的领域,由于每个学生都轮流参与管理,使他们不仅能够“做中学”,更能够让学生“做中思”,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证明,深入研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于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必须依靠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随着校企间不断深入互相了解,学校可以借助于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力量,对相关专业岗位进行细化,完善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推进实施课程改革,加快相关课程的开发及应用,使学校能够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同时,政府在建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的基础上,应尽快出台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政策,使校企合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1]叶鉴铭,梁宁森,等.“校企共同体”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新探索[J].职教论坛,2010,(25):37-41.

[2]何其荣,雷宽余.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9):37-43.

[3]侯英俊.校企合作的突破与前行[N].重庆日报,2014-06-16.

[4]王蔚冰.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12.

[5]马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证研究——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18.

责任编辑:陈凤

G712

A

1672-2868(2015)04-0160-05

2015-06-10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JXYJ00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SK2013B292)

李敏(1983-),女,内蒙古临河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事业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策划与营销、酒店服务与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岗位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