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戏曲描写的作用

2015-11-22孙海艳

剑南文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宝钗西厢记贾母

■孙海艳

清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集大成时期,《红楼梦》中描写了大量的听戏看戏情节,所涉及的戏文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分量之重,显而易见。大量戏曲描写,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人物形象

《红楼梦》虽然涉及人物众多,但作者凭借其高超的表现手法,使每个人物都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其中,通过小说人物对戏曲的喜好和评价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段。

如书中第十九回,元妃省亲过后,贾珍请宝玉过去看戏,放花灯,文中描述道:

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宝玉见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坐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

从上文中,一方面可以看出贾府在元妃省亲后的放松,喜悦,以及元春封妃后烈火烹油般的鼎盛富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宝玉对纵情声乐醉生梦死的反感,及其始终保持着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警醒。

书中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讲述到,贾母要替薛宝钗做生日,当贾母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时,宝钗便总依贾母所喜说了出来,并点了出热闹的《西游记》,刻画出宝钗通于人情世故的乖觉之处。而八面玲珑的凤姐也点了一出插科打诨的《刘二当衣》,也看出其对贾母的逢迎。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府众人在逛大观园时,贾母忽听到贾府里的小戏子们在演戏吹打,便吩咐她们“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得近”,还有第五十四回中,贾母令芳官唱《寻梦》,“只要提琴,至于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令葵官唱《惠明下书》时也不用抹脸”。贾母听戏时的这些特殊要求,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饱满,可见贾母有高超的艺术造诣,以及对生活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并且很会享受生活。随后行酒令时,黛玉脱口说出《牡丹亭》戏词“良辰美酒奈何天”,及《西厢记》戏词“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些不适合大家闺秀的戏曲戏词,又体现了黛玉的毫无心机,直率单纯的自然天性。

在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其中最后两首《浦东寺怀古》和《梅花观怀古》便出自《西厢记》和《牡丹亭》。对于这十首怀古诗,黛玉探春一行皆称奇道妙,惟有宝钗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两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从前文宝钗教导黛玉的自白中我们知道,宝钗是很懂得,但却说不懂的,黛玉指其“矫揉造作”正是一针见血的击中宝钗的要害,体现了宝钗的被礼法所禁锢,甚至是虚伪的一面。

二、暗示人物命运及故事结局

《红楼梦》通过多种方法来暗示人物的命运及故事的结局,比如通过诗词,灯谜,图画等。同时,作者还将大量的谶语寄寓在书中所涉及的戏曲上。

书中描写了大量的戏曲演出活动,作者巧妙的运用戏名安排全书的伏线。首先来看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贾珍抓阄看戏,拈了三出戏,第一出《白蛇记》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出《满床笏》说的是唐代郭子仪七子、八婿富贵寿考的故事;第三出《南柯梦》是明汤显祖著的传奇剧,演的是淳于棼梦在大槐安国(蚂蚁窝里)拜驸马、当太守,显赫一时,而最终失宠见逐。这三出戏,恰如其分地隐寓了贾家由兴起、极盛到衰败、没落的全过程。尤其是《南柯梦》,点明荣华富贵不过瞬息即逝,如过眼云烟般,终归一梦,无怪乎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至关重要的则是元妃省亲时所点的四出戏。在四出戏后,脂批都指出了其所隐伏的线索:“《豪宴》伏贾家之败(《一捧雪》第一出);《乞巧》伏元妃之死(《长生殿》第二出);《仙缘》伏甄宝玉送玉(《邯郸梦》第三出);《离魂》伏黛玉死(《牡丹亭》第四出)。”紧接着脂砚斋又指出:“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也就是说,这四出戏暗示了贾府的最终结局以及宝玉、黛玉、元妃三个重要人物的命运。《豪宴》、《乞巧》暗示了贾府衰败的原因,《离魂》、《仙缘》暗示了宝玉和黛玉最终的悲惨命运。

三、文献记载作用

通过《红楼梦》中对戏曲的大量描写,使我们对戏曲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首先我们知道,古代社会的人们对戏曲是非常喜爱的,看戏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有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每逢书中人物的生辰寿诞,或重大节日,或省亲,或升官等喜事都少不了戏曲助兴,即使是送殡也会有戏曲表演。一般的大族家里都会有戏台、戏班子。特别是通过贾府戏班中十二个女孩子的描写,使我们了解古代“戏子”社会地位低下,命运悲惨可怜。对于这十二个从姑苏买回来的女孩子,王夫人说:“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更是狐狸精了!”赵姨娘也是恶毒的咒骂芳官她们:“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探春说她们不过如同“猫儿狗儿”般的“玩意儿”。龄官更是愤怒的控诉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

我们还能了解到当时戏曲的发展情况。如第十九回宁府戏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振》,《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之类戏曲,脂批道“形容刻薄之至,弋阳腔能事毕矣”。再看第二十二回:贾母替宝钗过生日,“在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昆弋两腔皆有”。凤姐所点《刘二当衣》即弋阳腔,由此可知,此时,弋阳腔不仅“满街之人”个个赞好,也获得了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阶层的喜爱。

从书中还能看出《西厢记》、《牡丹亭》的流行盛况,黛玉、宝玉自不必说,宝琴,探春,李纨也对其极为孰知,并且也并不认定其为邪书,连处处以礼教约束自己的宝钗也承认,怕看正经书,却爱看《西厢记》之类的杂书。就连丫头也对其比较了解,麝月调侃芳官道,“把一个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红娘了”。可见这两部戏曲受欢迎程度。

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在《红楼梦》中,通过提及戏曲,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说,《红楼梦》是伴随着戏曲展开故事、推动情节和结束全局,这些戏曲大都融合在全书的情节当中,成为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中的《西厢记》与《牡丹亭》可以说是伴随着宝黛爱情的发展。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大观园中风景如画,满树桃花灼灼盛开,落英阵阵,流水潺潺,宝黛在一起偷看《快真记》,这是他们心心相印的开始。戏曲不仅仅是宝黛的情感的启蒙老师,也在不断的促使他们情感的升温。因为到清虚观看戏,张道士为宝玉提亲,从而引发黛玉的猜忌,宝玉的表决心。宝玉还屡屡以戏词试探着向黛玉表达爱意,也是在戏文影响下,与黛玉私相传递信物,使宝黛终于相知相许。

书中第三十六回,宝玉因想起《牡丹亭》曲子来,自己看过犹不惬怀,便央求小戏子龄官唱一套“袅情丝”从而目睹了贾蔷与龄官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就发出了“各人得个人眼泪”的感慨。

结语

《红楼梦》中戏曲还具有其他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如蕙心兰质、伶牙俐齿的黛玉妙用曲名来打趣调侃宝玉“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以及后来讽刺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黛玉在听到 《牡丹亭》、《西厢记》时的心理活动,先是心动神摇,如痴如醉,细细忖度,又伤心不已,生动描写在爱情萌芽时的患得患失,和黛玉的多愁善感。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戏曲作用渗透到《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情节叙事、文献记载等各个方面,因此《红楼梦》中的戏曲是我们解读《红楼梦》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宝钗西厢记贾母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红娘”称呼的由来
重识贾母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