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利用读书社阵地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2015-11-21严素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方法

严素华

(浙江省兰溪市聚仁教育集团育才中学 浙江兰溪 321100)

浅谈如何利用读书社阵地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严素华

(浙江省兰溪市聚仁教育集团育才中学 浙江兰溪 321100)

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阅读能力更是决定着语文考查的成绩。同时,阅读能力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教材,探索其他知识领域的基础。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开拓渠道,创设时机开展各种活动,教会学生多种方法,切实落实课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学校社团建设中的读书社无疑是一个良好平台,有力的阵地。语文老师可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适时进行阅读指导,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读书社 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 阅读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化传承的通道。用阅读引领学生的成长,与好书为友,与博览同行,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并提出了拓展性阅读的量化要求。然而,细观我们的校园,尤其是在初中,我们看到,在学生中间,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并不喜欢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力差强人意。调查发现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原因,作业压力重,时间紧,少有空闲时间,以及藏书少,阅读面窄;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对于课外时间,他们更喜欢玩耍、游戏。而一些喜欢看书的同学,有的也很盲目,收效甚低。这就提醒我们语文老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起一些指导、帮助的作用。

我校从2011年开始实行社团建设,以社团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三年来各个社团活动有声有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文化艺术各方面的能力。作为参与学生最多的社团——读书社,自然是语文老师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力阵地。读书社的有利条件:1、活动时间保证:学校规定每周五下午两节课时间为读书社活动时间。这就解决了有些学生认为没时间的问题。2、读书氛围浓郁。学校为读书社开设了专用教室,环境优雅,名人名言,读书标语极富感染力与激励性。3、阅读材料丰富。读书社依托阅览室,学校阅览室藏书量大,读书社活动时间阅览室全程开放,阅览室的藏书以及报纸刊物可随时借阅。以上有利条件解决了学生中课外阅读能力不够的客观原因。

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读书社这个平台积极主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喜欢课外阅读,懂得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呢?结合近年的活动实践,我谈这样几点认识。

一、结合教材,推荐课外阅读的读物

课标要求初中生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课外读物丰富多彩,其中也不乏一些无聊乏味的东西,如果不加选择,那读的效果也是一般的。因此,我们读书社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牢固树立“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通过读书社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在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经常性地了解学生在读哪些书,并且根据课内阅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在教完《再塑生命》后可推荐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学习了《贝多芬》后向学生推荐《名人传》、《约翰?克里斯朵夫》;学习《智取生辰纲》后推荐《水浒传》;……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我们老师也要有所选择,也可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写作技巧高超的读物。同时,也要避免单一化,要尽可能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仅推荐名著阅读,也可推荐一些时文美文、寓言故事、童话小说等;除了推荐现代读物外,还要推荐少量的比较通俗的古代读物,甚至可以推荐有关的报刊文章。“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读物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二、上好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阶段,有时阅读行为会比较随意,难有收获,阅读能力也难有发展与提高。因此语文老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也要做好引导工作。适时上上阅读指导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可借助教材,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事实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完全相通的,它们都要从字、词、句入手,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因此,教师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速读的方法,品词品句的方法,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前后文分析任务性格的方法、理清事物脉络的方法,特别是进入文本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体。在课内阅读时,经常性地和学生一起总结各种文体文章的不同阅读方法。逢到相同结构的文章,可以采取先老师带着学,然后放手让学生学,老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从而慢慢地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读”要与“写”相结合,以求读出实实在在的效果。真正“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行阅读积累具体的方法有:

1.制作常识卡片。即摘录下书名、作者、国籍及主人公的名字和性格特征。

2.写故事梗概。学生可结合书前面的序言写一则300字左右的内容简介,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3.摘抄精彩片段。可以每周一篇,也可根据书的内容的多少订下总的摘抄篇数,各篇不能是相连的内容,每篇不少于200字。

4.写片段简评。最好是写所摘的精彩片段的评析,及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写读后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体味小说给自己的人生启示。

三、开展活动加强阅读交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枯萎,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感到阅读有用,有意义,才会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愿意读。

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我们就应该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因此,我们可以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这样既能让老师从中掌握学生阅读的情况,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产生一种读书的成就感,还能在交流中互相促进,让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并为应对语文考试打下基础,可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具体做法:每次读书社活动时间可利用一节课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学生作阅读展示。如有感情朗读自己摘抄的精彩片段,说说摘抄的理由,或者读读自己写的片段短评和读后感。在展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看展示者的亮点,保护大家读书的热情。对于学生的误读,可通过教师或同学的质疑、追问等委婉手段,引发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自我反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在读书会上,让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优秀读物,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讲讲阅读到的生动的故事,说说阅读中的收获……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我们都要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体验。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生再次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的意义,从而强化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会使其他的同学受到感染,产生“我不向前就将落后”的想法,从而自发地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四、组织竞赛评比,不断增强阅读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我们老师适时地给学生添加催化剂,帮助他们增强阅读的激情,燃起他们阅读的火花。读书社可开展的竞赛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下面举一些可行的方法:

1.每学期开展一二次读书笔记评选、读书小报评选。在交流的过程中必定有部分学生由于时间原因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全面展示,开展这样的评选活动既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又能锻炼他们的能力。选出的优胜者作品面向全校师生举办展览会,以此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还可以举行关于某部名著的知识竞赛,题目可以是老师搜集的,也可以是从全班学生自编题目中精选的。学生自己参与设计的活动更会积极主动地去维护。

3.还可组织读后感写作竞赛、讲故事比赛、记者招待会、片段剧表演等,每次活动要力争做到主题响亮,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擂台赛、读书笔记评选、读书小报评选等,给读书社成员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读书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的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积极开拓渠道,创设各种时机,教会多种方法,让学生常常徜徉于书海之中,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亲近书籍,亲近母语,从而吐香人间!

《义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10-11

《兴趣的秘密何在》苏霍姆林斯基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和谐育人环境》王庆东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加强校园社团建设,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发展》何耐铭 科学教育家2008(5)

表3 课程内容整合

(四)最后,用知识能力之间前后衔接以及各课程之间逻辑关系的合理性,来校验“培养方案”,经多次修改后,确立最终“培养方案”。

三、结语

设计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是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顺利转型的重要前提。针对新建本科高校的特点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现实意义。近两年来,我院试点专业严格按照教育部、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要求,推进培养方案改革制定,以确保各项培养目标得到具体落实,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该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精心搭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为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用“倒逼法”设计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由“理论→实践”转变为“实践→理论→实践”,更符合人才成长的逻辑规律。解决了传统机械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表现出的很强的刚性化问题。

(四)该培养方案已用于12级机械、13级机械、14级机械三个年级学生的培养。虽然学生还没有毕业,但已初见成效。学生就业目标明确,职前准备充分。

参考文献

[1]刘细芬.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具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高效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31(3):4-5.

[2]侯玉秀,杨勇.地方院校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构建[J].现代教育,2014,15(4):4-5.

[3]张烈平,陈静,冯兵.地方本科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究[J].高教论坛,2014,29(2):81-83,91.

[4]王钟箐,胡强,陈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0):56-58.

[5]魏朱宝,刘红.“错位”与“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1,35(7),79-81.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方法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