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良县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原因与防治对策

2015-11-21陈吉祥陈仕琼李世馨吴仕琴潘曾荣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晚疫病种薯马铃薯

陈吉祥,陈仕琼,李世馨,吴仕琴,潘曾荣

(彝良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彝良 657600)

彝良县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原因与防治对策

陈吉祥,陈仕琼,李世馨,吴仕琴,潘曾荣

(彝良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彝良 657600)

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彝良县马铃薯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其常年发生,频繁成灾,近年呈现流行趋势,年均发生面积0.67万余hm2,对生产的影响很大。调查发现,4月下旬至6月期间多阴雨寡日照、种薯带菌率高及主栽品种抗病性弱是该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需对现有良种进行复壮或推广抗病新品种、做好薯种选择与播前处理、现蕾至盛花期间及时喷药保护,实施保健栽培方可经济、安全、有效持续地控制病害流行。

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原因;防治对策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ans)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流行性病害,其流行危害可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1~6],历史上的“爱尔兰大饥荒”(Great Ireland Famine) 就是由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所导致的一次人类大灾难[7]。

彝良县位于滇东北高原,昭通市中部的乌蒙山区,境内山脉纵横,地形复杂,海拔最低点仅524 m,最高处达2 780 m,相对高差2 260 m、平均海拔1 500 m,年均降水量800~1 200 mm,年均气温9~17℃,平均相对湿度68%~80%,是一个常年夏秋多雨潮湿而冬春干旱突出的山区县。马铃薯是彝良县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近10 000 hm2,约占全年粮经作物总面积的18%,其产量达48 000 t(主粮),约占彝良县粮食总产的30%,是山区农民的主粮。由于本区域内马铃薯生长季节降雨频繁,温湿度较为适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加之,近年来主栽品种较单一,抗病性下降明显,导致了马铃薯晚疫病在降雨较多年份均易暴发流行[11]。

文章根据近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调查和所开展的试验示范情况,分析其发生流行特点,并由此提出防治该病害流行的措施。

1 发生流行概况

近年来,彝良县马铃薯晚疫病呈现流行发生趋势,其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重,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大。

1.1 发生期

据调查,彝良县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一般自4月底至5月中旬开始,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陆续进入盛发期。其中:2012年生产节令较常年有明显推迟,于5月上旬开始发病,接近常年稍偏早,随后病情发展快,于6月中旬进入盛发期,接近常年偏早;2013年气候较调匀,生产节令稍早,自4月下旬开始发生,随后由于降雨多为单点性,病势有所收敛,病情上升慢,至5月中旬扩散,6月下旬末进入盛发期。由于南、北湿度有差异,海拔高、矮温度有悬殊,县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因此,各片区发生期又有所不同。

河谷地区:河谷区发生相对较早,尤其是北部河谷区,最早自齐苗后不久,3月中旬便可见发生,但随后往往因春旱而上升慢,一般至5月中旬进入高峰期,由于邻近收获,因此,损失相对较轻。

北部山区:北部山区由于湿度常年偏大,发生较早,危害程度也较深,多数自现蕾前夕就开始发生,至6月上中旬由半山到高山陆续进入盛发期。

南部山区:南部山区由于常年春旱突出,发生相对偏迟,但上升快,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受气候影响较大,一般自5月中上旬,现蕾后开始发生,盛花后即6月中下旬陆续进入盛发期(表1)。

表1 彝良县南北两片区各季温度情况

1.2 发生面积

近6年来,彝良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频繁,危害损失加重,发生面积从此前的年均2 000~3 000 hm2上升至年均近7 000 hm2,发生率从20%~30%跃升至50%~98%,年均发生面近80%。

1.3 危害程度

随着发生面积的扩大,危害损失也在不断上升,损失率从原来的10%~20%上升到30%以上,甚至近50%,平均发生程度达4级,损失较大。经测产估算,6年来,在不防病情况下累计损失鲜薯32万余t,占其总产的26.59%,通过组织防治,挽回17.44万t,占总产的14.46%,仍然损失14.64万t,占总产的12.13%。其中:2012年发生约 8 670 hm2,损失87 250 t,占总产的44.52%,通过组织防治近7 300 hm2,挽回约51 400 t,占总产的26.22%,仍然损失约35 850 t,占总产的18.29%;2013年发生早,但是上升慢,峰期后移,虽然受损程度相对较轻,但发生面仍较广,防治约5 300 hm2,挽回约23 650 t,占总产的9.68%,仍然损失约15 550 t,占总产的6.37%(表2)。

表2 彝良县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与防治效果

2 流行原因分析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菌物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的致病疫霉侵染引起的病害。该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越冬),气流传播,并能侵染番茄,但菌丝体和孢子囊不能随茎叶在土中越冬。调查分析认为,近年来,彝良县马铃薯晚疫病呈现流行发生趋势与主栽品种抗病性弱、种薯带菌率高和气候适宜有密切关系,其中气候条件是流行的决定因素。

2.1 主栽品种服役期长,品种抗性逐年减弱直至感病目前,彝良县马铃薯主栽品种是威芋3号和会-2号,其次是米拉洋芋和小白花洋芋,其它零星小品种有119-3、红豆沙、河坝洋芋、红色1号、昭薯1号等,已经基本淘汰的品种有品比4号、9-97、合作88、中甸红等。其中,威芋3号和会-2号于20世纪90年代初分别从威宁县和会泽县引入,至今已20年,米拉属于60年代末期引进,至今已在40年以上。多数品种由于栽培时间长,混杂较突出,对晚疫病的抗性也减退至感病,同时,病毒病发生也较普遍,至少60%的马铃薯田卷叶病毒病的病株率已达20%~80%,病毒病的发生也极大的削弱了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目前,仅新引品种云薯401和丽薯6号相对较抗晚疫病,但面积尚较小。

2.2 群众防治意识淡薄,管理较差助长病源逐年递增

种薯带菌量大是晚疫病流行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而群众对晚疫病的危害性认知不够,认识不足,相当部分群众认为是冷露、涝灾所至,从而防治意识淡薄,在生产上主要表现为选种不认真,留种不进行精心挑选,不仅自留种未经严格挑选,就是互换种、市场种也是随购即用;预防不到位,几乎不进行种薯消毒,大田预防也不及时、防治面较小或只防1次;施肥量不足,根据调查,部分栽培管理水平较高的,施肥已达到30 t/hm2左右,且配有普钙和复合肥,而大部分农户则仅施厩肥12~13.5 t/hm2,不仅量不足,且养分供给也不均衡,致使营养不足较普遍,长势差而抗病力较弱;管理不到位,如整地质量差、改良不足,或耕层浅薄、或粘重欠肥,或草荒严重,或阴雨天薅锄,或净种,田间通透性差、环境潮湿,散窝种植或起垄不高,盖土不足等;连作较突出,由于马铃薯种植面积大,轮作困难,连作突出,田间隔生薯累积增多,同时也导致土壤养分不均,致使长势偏弱。

2.3 气候条件比较优越,为病害发生提供了适宜环境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个喜低温高湿的病害,适温10~23℃,只有在高湿(RH90%以上)条件下才能形成孢子囊和萌发侵入。在10~14℃时孢子囊萌发成游动孢子,3~5 h可完成侵入,在15~18℃时孢子囊直接萌发侵入,5~10 h完成侵入,进入寄主后,菌丝体以20~23℃时生长最快,可在3~7 d内形成病斑[8],7 d后进入下一代侵染。完成2代侵染后,在田间可见中心病株。据调查,春播马铃薯齐苗后,感病品种遇连续3 d以上低温、高湿(阴雨雾露)气候条件,10~15 d后田间可见中心病株;在低温多雨条件下,中心病株出现后10 d可扩散至全田,30 d后可至全田枯死。

根据调查,近年来,彝良县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均比常年高,究其原因,与4月下旬至6月底期间的气候有密切关系。6年来,有4年(2008、2009、2010、2012年)自进入4月下旬开始,雾露天气相对偏多,阴雨较频繁,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该4年间,4月下旬阴天占50%~70%,降水20~35 mm,平均约25 mm;5月上旬阴天占45%~55%,降水约40 mm,中旬阴天占50%~60%,降水约50 mm,下旬阴天占60%~70%,降水20~30 mm;累计4旬阴天占50%~66%,平均占58%,降水80~110 mm,平均约90 mm;6月仍持续多阴雨气候,全月阴天占55%,降水近200 mm。累计5-6月阴雨天气较常年偏多10%~15%。

3 综合防治对策

根据彝良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结合有关研究文献报道[9~15],分析认为,只有选准突破口,制订科学的防治方案,从举办防治示范样板和组织防治现场会入手,搞好宣传培训,提高群众认识;从现有良种提纯复壮与引进推广抗病良种做起,加强种薯处理,实施保健栽培,才能经济、安全、有效、持久的控制该病的发生与危害。

3.1 加强宣传培训以普及晚疫病综合防治知识

针对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不断上升,而群众认识不足,防治跟不上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信心,统一行动。

具体措施:组织集中培训,结合春备农推工作,举办以村社为单位的集中培训和防治现场会,从如何建立留种地、如何选择种薯和种子处理到大田综合预防,进行全面讲解,以集中培训为主,分散指导为辅,印发宣传材料,做好技术普及工作,提高群众的认知度;举办防治样板,在重发区以及公路沿线,选择连片地块,办好防治样板,充分发挥样板的带动作用;布置散户示范,在样板区附近及纵深地带,选择一些思想比较开化的农户,为其提供药械方便,让其示范带动周围效仿实施;利用网络宣传,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实时发生动态情报,为预防提供技术支撑,抓住防治关键时期,扩大防治面积,有效控制危害。

3.2 加强预警监测并及时发布病情信息指导防治

根据以往的经验,彝良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一般是从现蕾期开始,初花期加速扩散,盛花前后进入盛发期,但由于受品种抗病性差异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也有从齐苗后半月左右就开始发生的。因此,应加强预警监测工作。

具体措施:设预警监测点,选择对县域马铃薯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区域,选择地势开阔的连片种植地段,建立3~5个调查观测点(片);加强田间调查,采取定点、定时调查与大面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并注意对感病性品种种植区域、地势低洼潮湿、密度偏大、偏施氮肥等地块的调查,及时掌握出苗情况,从4月中下旬开始调查,每10 d 1次,直至7月初,并记录天气状况等,通过积累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和修订防治计划;践行模式预报,积极应用“马铃薯晚疫病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结合田间情况,在进入第3代侵入(见中心病株)后,结合气候趋势,及时发布预报,指导大面防治。

3.3 建立长效机制与狠抓综防示范促进保健栽培

改进用种习惯和栽培管理方式,以推广抗病、脱毒良种为基础,从种薯选留入手,以种薯处理与计划防控为重点,办好防治示范样板,实施保健栽培即绿色防控策略。

推广抗病良种,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差异较大,现有品种中仅云薯401、丽薯6号抗性相对较强,可保护性利用,但是该病菌容易变异,应加大对新品种引试推广和对现有良种进行提纯复壮的力度,推广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增加种植品种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抗灾能力。

建立留种基地,选择高海拔冷凉地区,土壤适合,并距大田300 m以上的地块建立单独的留种基地,引进无病或轻病良种、或在发病轻的地块,选择无病植株,单收、单藏,作为基地扩繁用种。基地实行严格的计划免疫措施,以减少病原菌侵染的机会,生产无病健壮种薯,降低生产用种带菌率。

科学栽培管理,一是选种,选种不论出处,均选重50~120 g、薯型一致、无疤痕、具备本品种明显种性特征的健壮薯块,淘汰混杂薯、畸形薯和带菌薯。二是种子处理,用58%甲霜灵·锰锌、或70%代森锰锌、或72%霜霉威,或50%多菌灵500倍液对切块进行喷淋浸种,用薄膜覆盖闷种1~2 h后,摊开风干待播。三是适时早播,河谷区冬早马铃薯在冬月末至腊月播种,山区春马铃薯可在腊月末至正月底播种。四是合理密植,净种双行垄作,种植密度6万株/hm2;套种按1 m×(1.2 m+4.8 m),种植密度3万株/hm2左右为宜。五是高垄栽培,按1.7~2 m开墒,双行垄作。六是合理施肥,基肥以厩肥为主,打塘播种后施用,施用量22.5 t/hm2,并配合磷肥750 kg/hm2、复合肥40~50 kg/hm2一同施用。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于齐苗至初花期进行1~2次,一般施用尿素75~150 kg/hm2或复合肥150 kg/hm2。七是轮作换茬,进行整田轮作或相间轮作。八是加强管理,齐苗后,选晴天及时除草(含隔生苗)、培土和追肥,增加培土厚度,增强长势以提高抗逆性。

合理使用农药,一是合理选药、轮换用药,用68.75%氟菌·霜霉威、或72%霜脲·锰锌6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或50%锰锌·氟吗啉、或70%代森锰锌、或69%烯酰吗啉、或20%氟吗啉500倍液均有较好防效,种薯处理和大田防治均可选择上述药剂轮换使用。二是适时用药、防治兼顾,流行年份应分别在团棵至现蕾、初花和盛花期各喷1次药,一般年份可在初花期和盛花前夕各喷1次即可。三是混配用药、一喷多防,施药时,加0.3%磷酸二氢钾或40× 10-6稀效唑等微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使用,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1]Batista DC,Lima MA,Haddad F,et al.Validation of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tomato early blight and potato late blight,under Brazilian conditions[J].Crop Protection,2006,25:664-670.

[2]Garrett KA,Dendy SP,Frank EE,et al.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plant disease:Genomes to ecosystems[J].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2006,44:489-509.

[3]Grunwald NJ,Flier WG.The Biology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at its Center of Origin[J].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2005,43:171-90.

[4]Hijmans RJ,Forbes GA,Walker TS.Estimating the global severity of potato late blight with GIS-linked disease forecast models [J].Plant Pathology,2000,49:697-705.

[5]Lima MA,Maffia LA,Barreto RW,et al.Survival on crop debris,temporal dynamics of sporangia in the air,and alternative hosts to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 Brazil[J].Phytopathology,2005,95:S71.

[6]Nishimura R,Sato K,Lee WH,et al.Distribution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populations in seven Asian countries[J].Annals of the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1999,65:163-170.

[7]Hijmansa RJ,Forbesb GA,Walker T S.Estimating the global severity of potato late blight with GIS-linked disease forecast models[J].Plant Pathology,2000,49:697-705.

[8]裘维蕃.植物病理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1979:220-226.

[9]丁海滨,卢扬,邓禄军.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J].贵州农业科学,2006,35(5):76-81.

[10]景治忠,马德旺,马存琴,等.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2009(3):36-37.

[11]秦忠明,王朋.不同肥料种类及种植密度对早熟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6):66-67.

[12]王利亚,孙茂林,杨艳丽,等.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2):157-162.

[13]杨志辉,朱杰华,张凤国.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菌物学报,2008,27(3):351-359.

[14]赵中华,朱华杰,朱晓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2(4):16-17.

[15]朱树国.威宁地区早熟马铃薯费乌瑞它晚疫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0,27(7):870-871.

2014-02-18

陈吉祥(1963-),云南省威信县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病虫害监测和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Chenjixiang63@163.com。

猜你喜欢

晚疫病种薯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定边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