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15-11-20王丽霞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王丽霞

摘 要: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对于现代旅游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现阶段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在理念、内容、形式与评价机制等方面较为薄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合理选择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确定科学的评价机制,提升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1-0041-0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人才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旅游专业人才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必备条件。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策,成为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素养内涵阐述

(一)职业素养内涵

何为职业素养?百度百科认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职业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要求,是人们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的内涵总和。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旅游企业要求其从业者具备以下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职业技能、较高的职业修养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其中,旅游职业道德包括良好的服务意识、专业的道德素养;旅游职业技能包括旅游专业知识、岗位操作技能、交往协作的从业能力;旅游职业修养包括基本礼仪修养和旅游服务礼仪;职业心理素质包括旅游职业情感意志和个性特征的素质。

(二)提升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外旅游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市场优胜劣汰,旅游产业不断升级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代旅游业对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而现实情况是,旅游行业职业化标准较低,缺乏具备国际化视野和人文化素质的从业者,使得旺盛的旅游人才需求和高素质旅游人才输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是未来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主体,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作为培养我国旅游行业专门人才的摇篮,对培养出较高职业素养的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专业高职生的职业素养肩负着不可逃避的责任。

二、当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一)高职旅游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是使人的生命得到充分的发展,它应在完成社会功能的前提下,培育出有着完整主体精神和意识、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完整人,最终指向促进人的发展[1]。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了“CCEP”的项目试点,其要义就是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注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国家已认识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理念的落实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秉持着以学生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有的高职旅游专业,把“以能力为本位”片面理解为以“知识技能”为本位,人才培养重点围绕着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或者将学生的技能课程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分离开来,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效不高,大大影响着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成效。

(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比较零散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应该是一个完整体系,它包括基础性的职业社会素养和高层次的职业专业素养两个内涵和层次。前者是社会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共同职业素质要求,后者则具有明显的旅游行业特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还比较零散,在教育深度、广度和内容的科学性上还做得远远不够。

举例来说,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情商培养的职业素养教育有待提升[2]。(1)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在专业素养教育过程中,旅游专业任课教师侧重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思想政治课教师侧重传授传统道德,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旅游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2)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旅游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宽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而这些文化素养的培养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得不到完整的体现,有的高职院校可能选用几门文化素质选修课应付文化素质教育要求,在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和改造。(3)在情商培养方面,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学生的社交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欠缺,职业中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和耐挫折意识还远远不够。

(三)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形式单一

从教育的途径上看,现阶段旅游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途径来施行,缺少更多更有效的教育新载体。虽然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创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但是这些模式多为“技能培养”所专用,真正应用“素质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甚少。

从教育方式方法上看,职业素养教育基本上仍以理论型教育模式为主,采用传统的说教、灌输的教育方法,面对活跃、崇尚个性的90后学生群体,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教育虽然也有素质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补充,但校园内的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课外活动,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非指向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更何况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内涵不同,人文素质教育是不能取代职业素质教育的。

(四)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评价体制欠科学

从评价体制上看,旅游素养教育的教育评价应该是一个时间跨度长、覆盖内容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设计出一个覆盖校内学习和校外就业时段、具有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指标。特别是后者,不管是课堂理论教学还是实践养成教育,单一的“一考定终生”唯成绩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职业素养教育的评价需要,必须建立既重视过程又注重结果的评价指标,而这个指标体系本身的拟定是很有难度的。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养成教育的评价主体也不能单一的是学校,需要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多方多类评价主体参与,否则评价结果就没有说服力。

三、提升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效的策略

(一)高职院校教育主体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

旅游业特殊的行业特点,决定了职业素质不仅是旅游企业的第一质量要求,更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必备要求。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要改变以往“技能本位”的观念,要清醒地认识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重视人才品质、内在精神的培养,树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 “人格本位”的新教育模式[3],并将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贯彻到学生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

(二)高职旅游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教育内容要体系化

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还要加强其在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情商培养方面的教育。要贯彻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设多种类型的文化素质选修课,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到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去;要改革和丰富教学内容,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和改造,增强学生关于职业道德、抗挫折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旅游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适应90后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应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利用校内外多种实验实训场所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学生职业素质体验与养成模式。通过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单位的“传”、“帮”、“带”和对行业规范的学习,真正将职业道德和礼仪礼貌修养内化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基本理念,真正学习到知识和锻炼到技能,使得旅游专业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能够具备一定的旅游职业素养。

完善校内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管理模式。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积极性,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形成“三全”育人的育人氛围[4];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设计出专门针对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社团活动、演讲、比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四)高职旅游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评价要体现科学性

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科学化评价,要突出考核评价的过程性。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性评价,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生实践体验的主动性和潜能的发挥;评价时需要教师根据考核时间跨度,针对学习和就业后两个阶段,对不同学生在职业素养教育的个人基础、教学环节表现和教育效果进行细致观察、详细记录和分析,进行动态跟踪和动态评价,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在这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评价主体不能单一,评价主体要考虑到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四方面全员参与,发挥主体的不同作用,四位一体地共同致力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兴成.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

宁波大学学报,2015,(1).

[2]刘洁灵.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4,(11).

[3][4]朱海岳,方黛春.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

育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