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针卜巧

2015-11-20牛会娟汪玉祥

读书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女红乞巧水底

牛会娟+汪玉祥

七夕,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历来于此有丰富的民俗活动。

织女是天上的仙子,能织出漂亮的云锦天衣,自然是精于女红、心灵手巧。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女红的技巧。七夕,祭祀牛、女后,妇女便会玩多种乞巧的游戏,以验证是否“得巧”。

投针卜巧是源于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俗,流行于明清两代,明代刘侗、于奕正的 《帝京景物略》卷二 《春场》 称之为“丢巧针”。七月七日中午,妇女用盆子盛水暴晒在太阳下,等过一会水面上会生成一层膜,这时把绣花针投进去它就会浮在水面上。观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的,有成鞋、剪刀、水茄影的,都象征乞得了灵巧;而针影粗如棰、细如丝或直如轴蜡的,都是笨拙的兆头。见此状,丢针女只好叹息,甚至有流眼泪的。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 和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 都记载了这种习俗:“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 (粗) 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清顾禄 《清嘉录》 卷七 《七月》 记江南女子,“七日前夕,以杯盛鸳鸯水 (河水和井水混合),掬和露中庭,天明日出晒之,徐俟膜生面,各拈小针,投之使浮,因视水底针影之所似,以验智鲁,谓之巧。”

(选自《文史杂志》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女红乞巧水底
《乞巧》
中国女红艺术的造物法则与美学理想
乞巧七夕
文化传承视域下师范院校女红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传统文化与拼布艺术课程为例
我来分一分
“证据”:就在深深的水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读不懂”反思
听专家言说中国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