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洱源县马街自然村奶牛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防控效果观察

2015-11-19杨志平薛玉堂杜玉品董国栋刘金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洱源县血吸虫自然村

杨志平,薛玉堂,杜玉品,董国栋,刘金明

(1.洱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大理 671200;2.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 650051;3.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国家防治动物血吸虫病专业实验室 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241)

洱源县马街自然村奶牛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防控效果观察

杨志平1,薛玉堂1,杜玉品1,董国栋2,刘金明3

(1.洱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大理 671200;2.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 650051;3.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国家防治动物血吸虫病专业实验室 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241)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洱源县马街自然村采用综合治理措施防控奶牛血吸虫病的效果。该自然村2004~2006年实施药物驱虫的单一措施,2007~2013年实施综合治理措施,每年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监测奶牛血吸虫病疫情。结果显示,2004~2006年奶牛血吸虫感染率从19.36%下降到15.44%,防控效果不显著;2007年后疫情快速下降,到2012和2013年奶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可见,在山区型流行区采用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防控奶牛血吸虫病具有良好效果。

血吸虫症;奶牛;综合治理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患病家畜是我国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源[1],家畜血吸虫病的有效控制,对我国防制或消灭血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洱源县三营镇马街自然村是血吸虫病重疫区。奶牛是当地支柱产业,但奶牛血吸虫病流行严重,不仅制约了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影响畜牧经济的发展,并且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资助下,该自然村2007年开始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本文将实施综合治理措施后奶牛血吸虫病疫情与综合治理前3年的疫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综合治理措施在控制该村奶牛血吸虫病方面效果显著。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及基本情况 马街自然村隶属洱源县三营镇新联村委会,全村现有农户174户,人口736人,耕地面积1569亩,奶牛存栏417头。历史上血吸虫病流行极为严重,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都很高。1989年洱源县家畜血吸虫病普查,该自然村粪检奶牛217头,查出阳性奶牛93头,奶牛血吸虫病阳性率高达43.46%。随后,对所有奶牛进行每年1次群体驱虫的防控策略,奶牛血吸虫感染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至2003年仍高达21.76%(80/373)。

1.2 疫情监测 2004~2013每年5月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对马街自然村的奶牛血吸虫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在监测前,统计奶牛饲养量,采集新鲜牛粪。每头牛采样量为150 g,每份粪样按重量平均分为3小份,参照家畜血吸虫病诊断技术的国家标准,用顶管法分别进行独立孵化,发现毛蚴者为阳性。

1.3 群体驱虫 2004~2007年实施群体驱虫,即在每年疫情监测后1周内,对所有阳性奶牛和阴性奶牛用吡喹酮进行驱虫,投药率大于95%。在投药前,测量每头牛的胸围和体斜长,按照文献[2]方法计算估重。按30 mg·kg/BW的剂量1次口服,最高剂量为每头牛9g。怀孕奶牛不用药。

1.4 综合治理措施

1.4.1 群体驱虫 2007~2013年继续实施群体性驱虫,方法同1.3。

1.4.2 家畜圈养和粪水管理 2007年4~5月组织动员该村156户奶牛养殖户,兴建圈养设施。共完成改厩3144.76 m2,新建粪水收集池156个178.9 m3,畜粪堆放发酵池156个589.5m3。兴建标准为头均改厩面积8m2、粪水收集池0.5 m3、畜粪堆放发酵池1.5 m3。

1.4.3 禁牧 聘请两名禁牧协管员专项负责该村的禁牧工作,每天早晚两次巡查该村有螺地块标识警示地带,制止和杜绝有螺地带放牧现象的发生,严禁奶牛进入有螺地带放牧。

1.4.4 水改旱 发动该村农户在稻作季节结合洱源县烤烟生产实际,大部分地块用来种植烤烟,仅留出少量口粮田用作水稻栽插。2007~2013年该村烤烟面积种植分别为914.6、1137.3、1247.8、1123.1、1097.4、1132.2、986.7亩,分别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8.29%、72.4%、79.53%、71.52%、69.88%、72.1%、62.83%。

1.4.5 沟渠硬化 2007年烟水工程建设项目,将流经该村南北向的2条干渠和东西向的3条支渠共计4.9 km全面硬化。

1.4.6 道路硬化 将田间小道全部改为宽敞的机耕路,机耕路两边建水泥侧沟,路面全部用沙石回填平整,雨季路面不再泥泞湿,侧沟水流通畅,既节约了灌溉用水,又有效阻碍了钉螺的繁衍孳生。

1.5 数据统计与效果评估 将每年的监测数据输入Excel表,用chisq.test统计分析各年流行率,比较差异性,评估综合治理措施的防控效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2004年以来驱虫覆盖率 马街自然村2004年以来,奶牛存栏量为377~459头。每年对所有奶牛(包括阳性牛和阴性牛),进行1次群体性驱虫,驱虫覆盖率达97.88% ~100%(见表1)。

2.2 综合治理措施的防控效果 2004~2006年,采取单一的群体驱虫措施,奶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4年的19.36%下降到2006年的15.44%,但差异并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2),说明仅依靠每年1次的群体驱虫不能控制奶牛血吸虫病流行。王天平等[3]在安徽省的调查也显示,每年1次的群体驱虫难以控制家畜血吸虫病的流行。而朱蓉等[4]报道四川省石安村通过对感染者(牛和人)每年1次的治疗,人群发病率降低75%,牛群发病率降低100%。

2007~2009年,在继续采用群体驱虫对策下,增加了家畜圈养、粪水管理、水改旱、禁牧、沟渠道路硬化等措施,奶牛血吸虫感染率快速下降,牛群感染率从15.44%下降到0.72%,下降率达95.34%,2012 年下降到0(见表2)。2008~2012年感染率与2006年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 1 2004~2013 年马街自然村驱虫覆盖率Table 1 Coverage rates of praziquantel administration in Majie village from 2004 to 2013

表 2 2004~2013年奶牛血吸虫感染率Table 2 Prevalence of S. japonicum infection in cow from 2004 to 2013

鉴于家畜在血吸虫病转播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学者提出了以控制畜源性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5]。这一策略随后成为防治血吸虫病的国家策略。王陇德等[5]2005~2007年在江西省鄱阳湖的几个流行村开展防控试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给农民提供农机并淘汰放牧牛,结果显示这一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湖沼型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Hong等[6]在湖北省开展了以安全牧场为中心的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控试点,6个防控村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3.41%下降到2011年的0.81%,而6个对照村感染率仅从3.19%下降到2.54%。由于各地家畜的饲养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必须探索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控制畜源性传染源的具体措施。

洱源县血吸虫流行严重,但奶牛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因此,靠淘汰奶牛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进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不现实的,必须探索出既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又能促进奶牛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马街自然村2007~2013年奶牛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显示,在实施群体驱虫措施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增加家畜圈养、粪水管理、水改旱、禁牧、沟渠和道路硬化等综合治理措施,奶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迅速,到2012年和2013年,感染率降至0,防控效果极为显著。本研究结果对马街自然村情况类似地区奶牛血吸虫病的防控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1]石耀军, 李浩, 陆珂, 等. 血吸虫病患畜是病原传播的源头[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4, 12(3): 41-42.

[2]徐百万, 林矫矫. 农业综合治理防控血吸虫病技术导则[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7, 69-70.

[3]Wang T P, Vang Johansen M, Zhang S Q, et al.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by humans and domestic animal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hui province, China[J]. Acta Trop, 2005, 96(2-3):198-204.

[4]Zhu R, Gray D J, Thrift A P, et al. A 5-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schistosomiasis transmission in Shian village, the Anning River Valley, Sichuan Prov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Parasit Vectors, 2011, 4: 43.

[5]Wang L D, Chen H G, Guo J G, et al. A strategy to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09, 360(2): 121-128.

[6]Hong X C, Xu X J, Chen X, et al.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an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emphasizing bovines in amarshland area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J]. PLoS Negl Trop Dis, 2013, 7(3): e2122.

EFFECT OF INTEGRATED INTERVENTIONS FOR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IN COW FROM MAJIE NATURAL VILLAGE IN ERYUAN COUNTY

YANG Zhi-ping1,XUE Yu-tang1,DU Yu-pin1,DONG Guo-dong2,LIU Jin-ming3
(1.Eryuan County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ali 671200, China; 2.Yunnan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Kunming 650051, China; 3. National Laboratory of Animal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Parasit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hanghai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 CAAS, Shanghai 200241, China)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control interventions for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the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ion in cow from Majie natural village in Eryu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was surveyed from 2004 to 2013. Only drug-based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from 2004 to 2006. But from 2007 to 2013, integrated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mass treatment,removing cows from snail-infested grasslands, stool management and habitat mod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S. japonicum infection in cow was non-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19.36% to 15.44% from 2004 to 2006, and integrated interventions reduced the prevalence to 0.72% (P < 0.05) in 2009 and 0 in 2013.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egrated interventions was highly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hina.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cow; integrated intervention

S852.735

B

1674-6422(2015)04-0057-04

2015-01-05

农业部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专项

杨志平,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刘金明,jimyliu@shvri.ac.cn

猜你喜欢

洱源县血吸虫自然村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血吸虫的种类:并非固定不变
洱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思考
血吸虫并非“吸血虫”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健康教育新模式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分析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凤起之城——洱源县凤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