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2015-11-18吴玮玉

亚太教育 2015年35期
关键词:创客教育创客

吴玮玉



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吴玮玉

摘要:ICT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壁垒,新的外部环境不仅提供了实施创客教育的可能,也提供了更多知识与技术、创新与应用相融合的机会。创客运动的发展实质上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注入了一股活力,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创客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梳理,得出了三条启示。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现状与启示

一、创客热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分布了1000多个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为什么能在兴起后很快就得到发展?笔者在经过认真分析后,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点:

1.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社区逐渐规模化,在客观上为创客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数字制造、互联网技术的整合与创新加强了科技的普及性与可触性,可触性一方面体现在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制造业成本,人人都可有接触新技术的机会;另一方面体现在创客成果是实体化的真实产品;

3.应对当前教育体制中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现象,重塑教学活力。

二、国内外开展创客教育的研究现状

笔者综合国内外目前已有的有关创客教育的研究成果,从内容上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创客教育定义的探讨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鲜有对“创客教育”这一名词直接进行组合并定义的文章,他们在进行解释时,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创客”“创客运动”等。例如,Halverson等在其文章中对“创客运动”进行解释时就提到:“创客运动指向的是一批快速增加的、在日常生活中从事工艺品创造的人群,他们在物质和数字世界中都找到了可以和他人分享创造过程和结果的平台。”

2.国内的相关研究

祝智庭,孙妍妍在《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中提出:“虽然创客教育不会直接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但在当‘创客’的过程当中,学生将有机会运用到数学、物理、化学、甚至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创客教育所倡导的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而杨现民,李冀红在《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一文中将创客教育作为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新型教育模式提了出来。

(二)关于已有的系列创客空间的描述

1.国外的相关研究

《Makerspaces Playbook-School Edition》的倒数第二部分介绍了4所在学校中开设的创客空间,教师Casey Shear描述了其在Analy高中发起、组织创客项目的一个过程,他希望学生能改变对失败的看法,养成学会坚持的品性,并乐于从挑战中学习。

Halverson等人通过对三类不同的创客空间进行为时一年的田野调查,借助访谈和网页资料,最后从参与者,共同的媒体/创客学科,项目持续时长、学习关键、作品的使用与分享五个角度,分析和比较了三类空间的关键性特征。

2.国内的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创客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图书馆、学校三方面。

(1)社区创客空间

潘丽在《创意好玩—新车间》中形象的描述了创客们的共同点,通过对上海“新车间”进行探访,介绍了上海新车间“开放、互助”的诸多特点;而谢丹丹在其文章中对深圳柴火空间创立的起源和内部结构及其平台作用作了介绍。

(2)图书馆创客空间

陶蕾在《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下的图书馆新模式探索及规划研究》一文中,从创客空间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兴起和发展历史,并进行了空间的规划;罗博,吴刚则在其文章中介绍了国外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实践。

(3)学校创客空间

以谢作如、向金、李双寿等为代表(在下一小节中具体介绍)。

(三)关于开展创客活动的相关要素的分析

1.国外相关研究

Halverson等通过对创客活动的定义,创客活动与教育的关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等几部分展开描述,最后得出了创客运动的三要素(创客运动、创客空间、创客)作为核心进行分析。

《Makerspaces Playbook-School Edition》对学校在建设创客空间时如何选址,所需工具和材料,学生、教师分别扮演的角色,创客教育开展的实践、项目、空间缩影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描述,它非常重视创客思维的养成。

2.国内相关研究

谢作如以自己创办创客空间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探讨了中小学建设创客空间必须满足的条件,并对空间搭建平台、配置等都作了相关解释。

向金通过其自身创建的指尖创客空间,开展了面向青少年的创客教育项目研究,其团队所设想的课程是根据学生需求从小众转为大众的普及课程。

李双寿等以清华大学的I.Center为研究对象,对I.Center的建设流程、理念、主要举措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阐述,构想了一种创客交叉融合空间规划方案。

(四)关于将创客活动融入到教育中的探讨

1.国外相关研究

Dougherty提出了将创客运动融入到教育的11条建议,包括:创设一个发展创客思维模式的环境;构建新的指导创客活动的实践模式;为服务于不同的学习者,在多种社区环境中设计和开发创客空间等;Schultz等以伊利诺伊斯的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基于社会行动课程项目框架下,为学习者创造机会的方式,以克服一直以来发展中的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

2.国内相关研究

赵俊华在其文章中将创客思维与微课的设计、开发与运用相结合,提出在微课录制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重创新性,创生性与创造性;张立新通过其自身实践,将定格动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融合了多种学科课程。

三、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创客教育在近两年来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的创客教育研究还存在以下可以进行拓展或深化的地方:

1.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研究应是基于对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的即时反应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创客教育的大多数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围绕创客及创客教育的定义和起源、创客空间开设应具备的条件等内容展开,很少将视野转到教学实践中。中小学教师作为最直接参与创客活动的人,是整个创客活动得以进行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经验描述与反思真实的反应了创客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尽管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的研究却往往缺乏理论的支撑,在生成性课程中,不免会被研究方法所局限。

所以这就需要专业学者和中小学教师的合作,以中小学教师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专业学者丰富的理论知识为铺垫,搭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对创客教育的课堂情境进行深层联系。

2.丰富对创客教育的理论研究,理清“创客”与教育相互间的关系

由于创客教育的有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虽有部分学者对其理论的依据进行了探讨,但还未有学者明确对创客与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例如,当“创客”从经济走向教育领域,当“创客”从时时适应变化,走在社会发展前沿的年轻人变成了学校中也许专业基础薄弱、但兴趣盎然的学生来说,是否一定要将高科技信息技术内嵌于教学才能称之为创客教育?

理论应来源于实践并指导于实践,所以这些理论及关系的描述适不适用于创客教育,或者说能不能很好的转述为创客教育的依据,必须结合实践活动中创客教育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价值,进行判断。

3.进行深度研究,从推广与总结阶段迈向经验反思与创生阶段

目前国内创客教育的文献结构相对较散,未成体系。一方面体现在虽然国内有众多描述各大知名创客空间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多属推广性质,内容也偏向物理空间和工具的介绍,而对课程的设置、实施、评价,教学活动的反思鲜有描述。相比之下,通过“追踪”国外正在进行创客教育的一些教师的博客,可以反映出国外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反思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他们在不断地积极构思考改进教学的方式,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

另一方面,体现在国外已经形成了对不同环境里(会员制、社区、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比较的文献,而国内虽有文章有关于柴火、新车间、北京创客空间三大空间的比较性描述,但也只是对其开放时间、盈利方式以及空间成员未来发展方向是否受限的简单比较。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2]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3]Stager,G.,&Martinez,S.(2014).The maker movement:A learning revolution[EB/OL].[2014-07-16].

[4]New Horizon Report:2014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DB/OL]. [2014-10-08]

[5]Maker Faire Report Final[J].New York Hall of Science. September26–27,2010.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简介:吴玮玉(1991—)女,江西永修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猜你喜欢

创客教育创客
“小创客”有法宝
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发展之路
创客教育中教师创新实践教学的应对和改进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一位创客的“1分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