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年政治思想源于青年政治心理活动

2015-11-16彭希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政治意识政治思想青年

摘 要:青年的政治心理品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研究表明,青年的政治心理反映客观政治现实,政治意识包含并依赖于政治心理,是政治心理的高级层次,政治心理活动过程产生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具有阶级性。

关键词:青年; 政治心理; 政治意识; 政治思想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4.018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4-0075-03

青年的社会政治行为和对政治事物的反映,无不受着自己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意识的支配和调节。青年政治心理活动过程就是青年政治意识、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现实联系的中介和桥梁。

一、青年政治意识是社会政治现实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的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的认识。[1]政治意识是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由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所谓政治意识,是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反映。政治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方面,它与社会生产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或进步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然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建国后,从总体上看,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政治意识。但是,人们的政治意识中还有许多非社会主义的成分。如封建的忠君观念、等级特权观念、重官轻民观念等等。这些落后的政治观念,在政治生活中起着明显的消极作用,已成为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严重障碍。因而,在全社会尤其要在青年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彻底肃清资本主义的、封建的或其他落后的政治意识,是培养青年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任务。

政治意识是和政治活动相联系的,前者在后者中得以完善,通过后者得以实现。政治意识的内容,通过政治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在各种组织机构、阶级、政党、群众组织和各种运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

二、青年政治心理活动过程是产生青年政治意识的基础

政治心理是政治意识的低级层次,这是因为它直接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是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社会心理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等,它交织着感情因素和理性因素,但以感性的东西为主,还不具备自觉的理性形式。而政治意识却是对社会政治存在比较间接地反映,是从社会政治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反映形式。所以,政治心理与政治意识有低级高级之别,直接间接之分,这是它们的差别性。同时政治心理与政治意识又是密切联系着的。只有对政治心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才能对政治意识作出科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政治意识是以政治心理为基础,离不开政治心理,且高于政治心理,对它起着指导和影响作用。重视对政治心理的研究,正是为了以先进的社会政治意识形式,去指导和影响社会政治心理,提高整个社会政治意识的水平。

由此可见,青年政治心理活动是青年在特定社会政治生活环境中,对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的第一感应和最初感受。这种心理感受和感应,就是青年对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所持的政治态度、政治情绪、政治兴趣、政治愿望、政治要求、政治习惯、政治品格、政治信心等心理反映,并由此支配和调节青年自身的政治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一般说来,青年政治心理既属于青年社会政治意识的较低层次,又是对客观政治现象存在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属于感性认识思维活动阶段,还不具备自觉的理性形式。[2]

青年政治心理是青年社会政治意识的低层次部分的原因,还表现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全体人民,或一定的社会集团、群众,对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产生的政治心理倾向,都是自发的、不系统的、随机性的、未经加工和整理的一种直接反映,它的反映形式是不定型的、破碎的、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是未形成理论、较为普遍和较为相同的政治心理动向或态势。而青年政治意识是青年政治心理的高层次部分。因为心理的高级水平和主要形式是意识,意识是人们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青年政治意识是人们对政治生活方式和社会政治现实存在,经过心理活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判断推理而得出的精神形式。它对客观政治现实反映是比较间接的、自觉的、有系统的、可定型的。青年政治意识是青年个体的政治方面心理体验的总和。其中感性的和理性的政治认识是政治意识的主导方面,特别是语言和政治思维是政治意识中的核心因素。因为人只有掌握了语言和思维,才能有日益丰富和不断概括的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才能进一步接受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的意义进行评价和作出取舍的选择。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也是政治意识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政治意识也表现为一种内心体验的形式,如满意或不满意,爱或恨。政治意识也是使人的政治行为具有目的性,并成为促使其实现内部调节和控制的力量。

政治意识又可分为自我政治意识和对周围政治事物的意识。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的政治现实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体验政治生活,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政治需要、愿望和政治行为,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政治后果是怎样,周围政治环境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怎样,应当如何调整自己的政治行动等等。这就是人的自我政治意识。

有了青年政治心理的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青年政治意识的基础,青年政治意识才可能达到,在政治行动之前,活动的动机、目的、计划、办法和结果等等就以政治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中,而后指挥自己的政治行动,才能在政治行动过程中,发挥政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调节和支配政治实践活动。因此,培养青年确立正确的政治意识,能导致青年产生良好的政治行为,而良好的政治行为的重复进行,也会培养起正确的政治意识。

三、青年政治心理活动的结果形成青年政治思想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可以用这样一个链式表示:客观存在—思想—行为—客观存在。在这个链条中,思想是一个中心环节。它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心理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其中,政治思想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影响着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错误的政治思想必然导致错误的或不良的政治行为。

人的思想与心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以人脑为产生的器官,以客观现实为产生的源泉,以实践活动为产生的桥梁,以感知为产生的基础,都属于意识范畴,是第二性的。心理既包括感性认识,也包括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人的思想应该说只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一部分。如果把人们的心理现象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那么人的思想尤其是政治思想则属于高层次的心理现象,而此外大量存在的人的情感、情绪、性格、需要、感知、意志、态度等等则属于较低层次的心理现象。

政治思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和法律是社会经济基础最直接、最基本、最集中的表现,因此,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也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特别是政治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从意识形态的内容看,政治思想不仅与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等等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起着基础的作用。由此可见,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在心理学领域,政治思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思想活动是指政治意识活动,是指被人自觉到了或没有被人自觉到的那部分政治心理活动。狭义的政治思想活动是指政治认识活动,这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心理过程,包括政治感觉和知觉,政治记忆和思维。政治感觉和知觉是简单的、初级的政治认识过程,政治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政治认识过程,政治思维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政治认知的结果就是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政治心理活动的高级产物,是客观政治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间接的、理性的反映。

从政治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政治思想是在知、情、意、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激励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是在一系列政治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青年政治心理是一种尚未形成政治思想体系,处在游离状态的心理,属于非理论化的青年社会心理的一个方面,而青年政治思想则是青年政治心理活动的高级反映形式,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在于:青年政治心理是青年对社会存在,主要是青年对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的较直接、具体、自发的、不定型的、不系统的、非理论化的、易变的反映形式。主要反映形式带有政治色彩的感谢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情绪、意志、需要、兴趣、态度、能力、气质和个性等。而青年政治思想则是青年在政治心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政治思维、政治活动产生的,属于理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形式是青年对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的较间接的、较稳定的、较系统的、理论化的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苦乐观等。政治思想不是直接形成于社会政治生活,而是通过政治心理要素和其它社会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也就是说,青年政治心理活动是青年的政治生活与青年政治思想的中间环节,或者是两者之间的桥梁,是社会意识形态不可少的一个层次。这座桥梁和层次的形成受到各种要素的制约,制约的核心主要反映在政治思想是一定的统治阶级或集团,通过对人们的政治心理加以提炼、整理、总结使之系统化、定型化,并上升为一定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是对社会政治生活更深刻、更概括、更集中的、理性的、高层次的反映,而政治心理则是相对地处于对政治生活不够深刻的、混沌状态的、较直观的、经验的、感性的、低层次的反映形式。青年政治心理对青年的政治生活的反作用往往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而青年的政治思想则是有预见地、自觉地、指导性地反作用于青年社会政治生活,这也包括政党和政府日常地加强青年的政治建设工作,使之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增强或削弱青年政治心理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因此,青年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政治心理为政治意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政治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和更新;另一方面,来源于政治心理的政治意识、政治思想,又通过选择、加工、改造,在更高的基础上转化、沉淀为人们的政治理论,并推动社会变革的实践。例如,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青年,在面对相应的政治现实时,必然产生与这一思想相应的情感、需要动机、兴趣和性格。可以说,政治思想不仅是青年政治行为的控制器,而且也是青年政治心理活动的调节器。再一方面,政治心理又对政治思想具有反作用,例如,没有政治感知,思维就不会产生政治思想。政治需要和政治性格影响政治思想的内容和性质,政治气质制约个体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等。因此可以说,政治心理不但能够制约青年政治行为方式,而且还能影响青年的政治思想活动。[3]

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是社会政治意识中,由低级到高级的紧密联系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渗透。首先,政治心理是政治思想理论产生的“胚胎”和基础,为一定的政治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提供最初的动机、激情和丰富的心理素材。政治理论不仅是政治经验和沉淀,也是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升华。其次,政治理论形之后,不仅作用于政治心理,给人们的政治心理以重大影响。当然政治理论对政治心理的影响是比较缓慢的,但却具有持久、深刻的特点。在人类思想史上,政治思想的理论和学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政治起着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可以体现在宏观的社会决策和社会管理上,也可以体现在微观的每个人的具体行为中。

一切政治心理及其政治思想都同人们的阶级地位、经济地位和利益指向有关。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具有阶级性,但阶级也不能超越时代。一个社会主导性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思想同这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的进步程度有关。小农经济基础上只能产生皇权意识,市场经济必然唤起人们的平等、参与和诚信的政治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同政治现实是互为作用的,两者应统一,如果距离过大,必然会造成政治冲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33.

[2] 彭希林.论青年政治态度的结构、特征与转变[J].中国青年研究,2012(11):39-43.

[3] 彭希林.论青年政治心理障碍和挫折的调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5):137-140

[责任编辑:刘慧婷]

猜你喜欢

政治意识政治思想青年
政治意识:政治体系的灵魂与核心
习近平缘何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问题
领导干部强化大局意识的三个维度
弘扬长征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