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增强笛曲《姑苏行》的音乐表现力的思考

2015-11-16冯根荣

剧影月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引子姑苏乐句

■冯根荣

对增强笛曲《姑苏行》的音乐表现力的思考

■冯根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唐代大诗人张继的千古名篇《枫桥夜泊》,让世人从此便对人间天堂——“姑苏”充满了无限向往。描写苏州的音乐很多,但是笛子独奏曲《姑苏行》是其中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亦是每一个习笛者的必修曲目。此曲曲调悠扬委婉,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是南派曲笛的经典代表作,乐曲宁静舒缓的引子似一幅华彩的丹青长卷徐徐铺开,闭上眼你就能随着悠扬清亮的笛声走进那精巧的园林,幽深的雨巷,聆听到沧浪亭的泠泠清波,观赏到虎丘山的巍巍塔影,还有古城里的热闹城厢,七里山塘,花香阵阵,鸟语声声……听这支脍炙人口的笛子曲,真的可以将在俗世里奔走得倦怠的一颗心掏出来在清澈的笛声里洗涤一番,直洗得通泰而舒适,轻快无比。那舒缓缠绵的笛声,充满江南的风味、江南的神韵。抒情的行板、清秀瑰丽的曲调里分明是一幅古城苏州的水墨风景画:袅袅的晨雾,通幽的曲径,亭台楼阁深巷,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啾啾的鸟鸣……。演奏者如仅仅按照乐谱机械演奏,便缺少了特有的昆曲神韵,表现则会过于平淡、枯燥。如何给观众带去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和无限的美好遐想,使乐曲的演奏更富音乐感染的表现力,笔者认为学习此曲要加强以下几点:

加深对《姑苏行》作品背景的理解

了解《姑苏行》创作的时代背景。《姑苏行》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渭的代表作。江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2岁起即跟哥哥学艺,民族乐器中的吹拉弹打他都能演奏。14岁随全家赴大连卖艺维持生活。1949年参加革命,并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笛专业主要是靠自学,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姑苏行》创作于60年代处,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翻身作主人,整个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沉浸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中;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中国人越是在苦难的时候越不会被打垮,也越需要乐观精神。江先渭先生穷苦人出生,苦难的经历告诉他,既要坚强乐观地面对新生活,也要对新生的中国充满希望。江老正是把这种美好的愿望投射到作品中,并奠定了此曲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情感基调。

熟悉《姑苏行》创作的人文背景。江先渭先生在歌舞团工作期间,当时的文化环境下,并没有成熟的科学系统的笛子练习曲,他偶然在战友处得到一段不到三十小节的昆曲片段,甚是喜爱,便用来训练气息;通过反复的练习,竟吹奏的越发有韵味。某日灵感忽现,便构思了乐曲的框架,后来发展成完整的独奏曲。江老常去苏州,特别偏好苏州园林,有战友提出此名叫《姑苏行》,画龙点睛便一锤定音,风靡半个多世纪的名曲应运而生。

学习《姑苏行》编曲的创新手法。此曲在旋律创作手法上采用了昆曲音调素材和富有民族调声的音阶,在曲式结构上又吸收了西洋音乐所采用的复三部曲式(即A+B+A’)的创作方法,展开方式也带有西方的主题发展手法特征,乐曲结构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多段连缀的结构原则,旋律运用音调衍变的手法,这在当时的民族器乐作品中颇具新意,结构简练完整,比以往从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移植加花发展的独奏曲结构更为工整,因此,《姑苏行》一面世便大获好评。

加强对《姑苏行》演奏技巧的提高

全曲由一段宁静的引子作开头,悠扬抒情。简单的长音、长线条的乐句表现,弱奏的音响效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做到弱而不虚?笔者认为演奏时要注意口风与腹部气息的配合,通过对气流速度的控制实现弱而不虚的效果。其次,要处理好推进乐句行进的装饰音。在引子中有着一长串的虚颤和长颤的装饰音。这要求演奏者在保留长音的同时,手指快速颤动,但需注意各音的联接紧密不拖沓。再者,处理各乐句的联接可放慢呼吸的速度,在自然舒适的吸换气过程中,实现松散绵长的听觉效果。最后,末尾处的“do”音既是乐句的小结亦承接起第二乐段,因此在音响效果上作渐弱处理会更添韵味。但需注意在演奏中保持音准,建议演奏者可变化气流角度、加快气流速度以防止音准偏低。

呈示部A段是抒情优美的行板,建议速度不要太快。本段充分展现了演奏者对各种装饰音的运用,波音、叠音、打音相互穿插融合,但需注意装饰音只是丰富乐曲的表现,不能占据主音的时值。此外,乐曲的层次可以通过乐句之间明显的强弱对比实现。因此在第二乐段的16小节处,高音re和mi的起音要极为轻,力度为pp。本段的最后两个小节从中音转入低音,相应可做渐弱、渐慢的处理。中音do亦是呼应了全曲开头的引子,同时也为音乐行进到下一乐段起了先抑后扬的作用。

扩展部的B段是全曲的精华所在,由一段起伏较大的快板构成。在此乐段中,十六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相呼应,要求节奏稳健统一工整。后十六音符的起拍给了演奏者呼吸的气口,建议演奏者在此处换气,既是乐句的停顿也给自己时间喘息。快板中的反复乐句更加强了音乐的表现。第一遍吹奏时应用强吹的表现手法,重复演奏时应立即弱下,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本段末尾处的乐句建议采用f的音量演奏,将本曲的情绪推向高潮,同时,最后一乐句的渐慢、渐弱处理也与前一乐句形成呼应。

最后部分为呈示部A主题的再现,速度比A部更趋舒缓。慢板的速度要求演奏者气息更为绵长,有种放飞思绪,回味无穷之感。尾声区别于第一段的行板,高音“do”的三个打音坚决精准有力度。中弱的演奏力度更考验了演奏者对弱奏的把控。最后一个乐句是渐慢、再慢的速度推开,“do”音结尾的长度可以由演奏者自己把控,可适当延长。

依托丰富影像“想象”,呈现乐曲“有声之画”

要给听众带来愉悦的享受,不单追求技法的灵活,更是一种“情”的表达。作为演奏者,除了在技巧上精雕细琢,如何更好的提高演奏的感染力?笔者认为,要依靠想象。《姑苏行》全曲乐曲欢快优美,但是各段的情绪表现是不一样的。引子部分抒情甜美,吹奏时应有一种朦胧之感。笔者心里给引子幻化成这样一幅画面:晨曦之中,远眺苏州园林,云雾缭绕,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喷泉,错落有致。给人一种美妙的遐想,也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由的向往。呈示部A段描绘的是进入园林,悠闲散步的景象。可以想象在园林中,看到了各种假山,抬头有亭台楼阁,低头花花草草,漫步石子路,好不闲适愉悦?表达的是一种轻松惬意,以及看到美景心中无限的畅快与欣喜。发展部B段给人一种豪放之感,或是游玩的激动、或是与友人的嬉戏,或者人山人海的景象……在活泼富有动感的音乐中将全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最后的呈示部A段将情绪渐渐归为平静,描绘了夕阳西下,人们恋恋不舍的场景,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姑苏行》是我们民族音乐海洋里的一首精品,犹如一幅水墨丹青、一蛊雨前清茗,沁人心脾,令人回味。除了要注意以上几点,《姑苏行》特别要奏出“昆曲”的特色,所以演奏者在学习时还要多听昆曲,学唱昆曲的唱腔,则对把握乐曲韵味帮助更大,另外还要多听多看各种版本笛子名家的示范,模仿及哼唱曲谱细节,不断揣摩领悟和刻苦练习,不断增强乐曲演奏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总之音乐的感染力、表现力技巧是保证,更重要是在技外,所谓“功夫在诗外”,透过技巧,演奏者用心,用情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感动听众,感染观众。

猜你喜欢

引子姑苏乐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一城一心,原创歌曲《姑苏同行》致敬苏州
学生的弱点,教学的难点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姑苏小巷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