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研究

2015-11-15滑丽萍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金融资产基金资产

滑丽萍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研究

滑丽萍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银行业受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多重利空影响,亟需改变原有的业务和利润增长模式,实现战略转型。资产托管业务因具有不占用经济资本、资金沉淀稳定以及业务协同效应显著等优势,成为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必然之选。本文结合国内资产托管业务实践,从市场、服务、系统、营运、风险控制等方面对国内现有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状况进行了客观分析,探究国内资产托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对未来资产托管业务发展将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资产托管 商业银行 发展研究 机遇和挑战

资产托管起源于19世纪英国的投资基金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起步较晚,始于1998年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明确提出“经批准设立的托管基金,应当委托商业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该办法的问世首次确定了托管银行在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不仅为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发展引入了独立第三方银行托管制度,同时也催生了中国银行业又一新兴金融服务,为中国银行业面对“融资脱媒”的历史性挑战提供了应对利剑。

一、资产托管业务概述

资产托管业务是指托管银行作为独立机构,依据法律规定和托管合同的约定,对委托资产提供托管服务。资产托管业务能有效地保障托管资产运作的安全性与独立性,从制度设计上严格控制信托关系下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与信用风险,是完善信托关系结构的制度基础与载体。

(一)资产托管的定义

资产托管业务是指托管银行作为独立第三方,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委托人的委托资金提供安全保管、资金清算、资产估值、会计核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等服务。其核心内容是投资者在委托各类投资机构进行证券、股权等投资的同时,委托独立第三方-托管银行对委托资金进行保管,要求托管银行按照事先约定或者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金进行划付、核算、估值等,并委托托管银行对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

(二)资产托管服务

资产托管业务作为一项专业化的新兴金融服务,在托管业务专业化分工的经济金融趋势下,托管服务被定义为满足客户融资、投资、交易三大需求,由托管机构作为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在资产托管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为各类机构和个人客户的投融资活动、交易活动相关的资金和资产提供安全保管、资金与证券清算交收、核算估值、投资监督、信息报告、绩效评估等专业化服务的一项综合性业务。

(三)资产托管分类

资产托管业务是由各个具体的资产托管业务项目组成的,在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实践中,资产托管主要有以下分类方式:

1.按监管部门批准的资产托管业务资格分类。分为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保险资产托管、社保基金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券商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托管、信托资产托管、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托管、QFII资产托管、QDII资产托管等。

2.按托管资产性质分类。可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包括一切可提供到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包括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通货和存款、证券、贷款,其他应收应付账款等。非金融资产主要分为固定资产、存货和其他非金融资产三类。其他非金融资产指固定资产、存货以外的生产性、非生产性有形非金融资产和无形非金融资产,如具有储藏价值的珍贵物品、土地、地下资源、专利权、版权等。

3.按托管资产归属地分类。可分为境内资产与跨境资产,境内资产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券商投资管理计划、信托资产托管、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等投资的境内资产。跨境资产则包括QFII资产、RQFII资产、QDII资产等。

二、国内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资产托管市场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托管机制日益渗透到资产管理的多个领域,托管业务不断向纵深推进,托管资产规模和主要托管产品保持高速增长,托管资产多元化趋势日益突出,资产托管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资产托管市场规模

近年来,各家银行加快了托管业务的发展速度。截至2011年末,国内共有18家商业银行获得了托管业务资格。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结果,截至2011年末,国内全行业资产托管规模达到14.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9.27%。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托管行的托管规模远超股份制和城商行,市场占比合计为77.32%。如图一所示,按托管产品种类划分,目前有五类托管产品资产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分别是银行理财托管(3.89万亿元)、保险资金托管(2.65万亿元)、信托财产保管(2.31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2.13万亿元)、其他资产托管(2.01万亿元),五类产品资产托管规模合计占市场总规模的91.82%,构成我国资产托管市场的主体。

图一、 2011年各业务种类托管资产规模(单位:亿元)

(二)资产托管市场收入情况

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积极拓展资产托管业务的服务品种和服务领域,资产托管业务的效益总体水平随着资产托管规模的增长呈现出较快地发展态势,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结果,截至2011年末,国内18家具有托管业务资格的银行实现托管费收入168.02亿元。规模前5家国有托管行拥有全市场八成以上的托管手续扯,所以担保机构还是对风险负责。然而,应该引起重视一点就是,自保开展应切实包含两个条件。第一,风险暴露过程中,应确保单位数量应大,这样才能使损失进行科学预计。第二,应加强专项基金设立工作,这样才能开展预期损失方面预留。

(二)金融担保过程中风险自留筹资模式

风险自留过程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损失处理。例如,可以及时把它从现金流量消失,也可以通过损失分摊方法,使财务年度冲击得到充分缓解。在筹资形式方面,应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种为科学构建外部基金,另一种为内部风险基金。

外部风险基金开展过程中,金融担保机构需采用定期支付方法,主要支付于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在此过程中,能够起到代管基金作用。同传统保险相比,如果引起担保风险问题,保险公司在实施赔偿过程中,基金数额受到一定限制。在实际开展阶段,金融担保机构还应进行相应保险费支付,然后经过保险公司进行另外损失赔偿[5]。同内部风险基金加以对比,其能够进行费用扣除,但需借助于保险公司开展费用支付。然而,通过内部风险基金实施,相对给财务冲击很小,同时能够省去第三方费用,并取得相应投资收益。出于基金来源角度考虑,主要包括下面几点:第一,代位代偿方面准备金。通常债务规模方面,担保期限长短起到一定作用,为此需进行相应比例提取。第二,担保呆账方面准备金。应切实根据代偿金额不同,进行相应比例提取。第三,普通准备金。应根据相应期限内净收益进行相应提取。

四、结语

本文浅谈中小企业如何加强自身风险补偿机制方面科学构建,力求实现金融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并将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得以充分解决。只有加强金融担保体系方面大力建设,才能使企业信用得到不断提升,同时克服贷款难等一系列问题。目前金融担保体系尚不健全,仍然面临诸多方面问题。企业管理者应肩负自身职责,对金融资源加以优化,大大减少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普遍面临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现象。

[1]顾海峰.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的系统性构建研究[J].新金融,2011,(5):32-36.

[2]朱振球.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J].征信,2010,(3):38-39.

[3]高井新.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的系统性构建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296-296.

[4]左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供给模式及风险补偿路径选择——基于准公共产品视角的分析[J].武汉金融,2010,(10):47-48.

[5]甄理.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1-22.

猜你喜欢

金融资产基金资产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