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校园联语 练国学功夫

2015-11-15湖南潘民华

对联 2015年24期
关键词:仄声小园栏杆

□湖南 潘民华

(412000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是全国优秀楹联教育基地,全国诗教先进单位。每周星期三第8节课,是各社团的选修课。各社团均要参加12月上旬由校团委组织的每年一届的社团风采大赛,选优胜者参加学校元旦汇演。各社团需要拍一些本社团活动的视频或照片,为此,2015年11月25日的诗联选修课,笔者没在教室里授课,而是带着已学完对联六要素的诗联社学员,去校园内一边拍照片,一边品对联。对联的字句一般是对等的,因此,我只要求学员对学校雕刻悬挂的对联从“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来到翰墨园的木刻诗联墙边,欣赏了翁同龢的联语: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该联的声律节奏与语意节奏合拍。

于右任联:

书存金石气;

室有蕙兰香。

临川七龄童子书写的王维诗句: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赵朴初联:

圣人心日月;

仁者寿山河。

该联联语大意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心同日月;具有大智慧和善良的人寿比山河。

学员们对以上三副对联,都认为非常工整,没有异议,容易理解。

何绍基书写的陆游《七律·斋中杂兴》诗之颈联:

清心始信幽栖乐;

穷理方知俗学非。

学员们首先对“栖”写成“棲”字不认识,误认为“楼”字;“俗”字误认为“倍”字,觉得解不通。

联语大意是:清除心中的杂念才相信隐居的快乐,探究事物的真相之后才明白世俗流行之学的错误。“穷理”的“穷”在这里是形容词动词化。

李瑞清联:

道德为原本;

知识极诚明。

这是李瑞清出任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监督时为学子留下的做人准则。学员们对该联不太理解,主要体现在上下联的最后两字。

“原本”在这里是名词。事物之由来、根源。《汉书·匡衡传》:“今长安天子之都……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唐李景亮《李章武传》:“(崔信) 以章武精敏,每諮访辩论,皆洞达玄微,研究原本,时人比晋之张华。”清尤侗《<坚瓠秘集>序》:“正逐物求知,各有原本。”

“诚明”指至诚之心和完美的德性。语出《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郑玄注:“由至诚而有明德,是圣人之性者也。”唐朝李翱《复性书上》:“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问于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遂书于书,以开诚明之源。”宋朝邵雍《诚明吟》:“孔子生知非假习,孟轲先觉亦须修;诚明本属吾家事,自是今人好外求。”“明朝邵璨《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李瑞清(1867年-1920年)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江西抚州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学员们发现:下联知识的“识”与上联道德的“德”按古韵皆为仄声,失对。

接着,大家对学校三座亭子所挂的三副木刻联进行了评价,这三副联都出自本市一位著名小说作家之手:

五音明德亭

今宵志在高山流水;

明日情牵广陵平沙。

学员们很快发现:此联前两个字的时间限制是多余的,下联后面三个音步皆为平声,失替又失对,要将“陵”字改仄声字。却发现给自己出了个难题:找出了毛病,却又无法纠正:广陵散名称无法改,而在我国乐曲中地位能和“《高山流水》”匹配的,又难以找出能替代《广陵散》的。

至善亭

壮怀激烈,栏杆拍遍;

小园芳菲,花树争先。

学员们指出:该联在平仄上只要将“小园芳菲”中的“园”字换成仄声字,就可避免失替和失对。我启发学生:这两行字是否形对意联?挂在“至善亭”是否合适?学员们思考后,都摇头。“壮怀激烈,栏杆拍遍”用在此处欠妥,与“善”无关。“壮怀激烈”出自岳飞的《满江红》,作者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凭栏凝望中原失地,抒发作者满腔的怨愤,并发出不屈的呐喊。“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一个政途不顺的词人在一排安静的栏杆前轻轻拍过,心情复杂,既忠愤激越,又抑郁苦闷而无从发泄。寥寥数字,抒发的是词人不为当权者所用的悲愤难诉之情,通过“把栏杆拍遍”这一动作,表达了作者空有一腔报国之情,一颗爱国之心,一身用武之躯,却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情。下联“小园芳菲,花树争先”八个字与上联毫无关联,与亭名也不切合。

长善亭

且将长歌讴贞柏;

还以善德启后昆。

学员们都争着发言:上联第二、四、六字皆为平声,下联第二、四、六字皆为仄声,是失替的典型。

猜你喜欢

仄声小园栏杆
吴闻章
孙剑
小园自种葡萄树
惊蛰吟
吟出古诗之美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贞观的“观”该怎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