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浙江

2015-11-14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南派笛子竹笛

赵 松 庭

音乐浙江

赵 松 庭

江南笛王赵松庭

赵松庭在浙江艺术学校

赵松庭(1924—2001),著名笛子演奏家,浙江省东阳县人,1942年毕业于浙江省立锦堂师范学校,1949年肄业于上海法学院。在20世纪四十年代期间,先后任教于东阳县立中学、县立师范学校。1956年,在浙江省歌舞团任笛子独奏演员,1976年后在浙江艺术学校任教,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理事。

赵松庭作为“江南笛王”以及南派笛子的代表人物,其对于竹笛的贡献可以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竹笛演奏。 “开创了‘刚柔相济、南北交融’的浙派风格,创造性地运用了循环换气、特殊强弱控制等多种技法”。在创作上,编创了《早晨》《鹧鸪飞》《二凡》《三五七》《幽兰逢春》等竹笛经典名曲。二、竹笛教育教学。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代代享誉海内外的竹笛演奏名家,如:袁修和、曾永清、蒋国基、张维良、詹永明、王次恒、杜如松、戴亚等,在竹笛技巧教学上形成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和教学体系。三、理论研究。撰写了《竹笛源流》、《横笛频率计算和应用》等论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撰写“笛”词条,在香港“国乐思想研讨会”上发表《中国笛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成为研究竹笛历史源流、艺术规律、美学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的重要参考文献,颇具学术价值。四、乐器创制。“发明了排笛、L型低音大笛、玉石龙凤笛、弯管笛、同管双笛,首创横笛频率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乔建中先生曾对赵松庭的笛子风格流派有过独到的评价,他认为赵松庭与一般意义上“吴侬软语”“旖旎轻缦”的江南韵味大相径庭,风格兼容南北、刚柔相济、气势磅礴、贯通古今,是“南派”中的“北派”,是“南派”中的新派——赵松庭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齐磊 供稿)

猜你喜欢

南派笛子竹笛
My Mother
南派戏装道具的创新特征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我的坚守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浅谈南派纪录片的风格与发展路径
——以《珠江纪事》为例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