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河气慨 云水襟怀
——董必武同志悼挽类诗词读后感

2015-11-14向进青

心潮诗词评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同志

向进青

山河气慨 云水襟怀

——董必武同志悼挽类诗词读后感

向进青

董必武同志亲历了满清、民国初年、袁世凯篡国、北洋军阀割据、蒋介石篡权等五朝弊政,是南湖舟上中国共产党的十二位创始人之一。他一生曾数次锒铛铁窗,又几度留学海外;长期履险于白区,又艰难跋涉于万里长征。抗战告捷时,曾出席联合国的旧金山会议。全国解放后,是新中国法制工作的旗手、奠基人,直至任国家副主席、代主席。一生功绩赫赫,立世恭谨谦让,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崇为“五老”(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之一。董老又是前清秀才,少时发奋苦读,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他毕生好学,临终前两个月,还写下七律《九十初度》,平生留下了数百首珍贵的律绝。

后学无限敬仰董老的谦逊风范、厚德流光,更敬赏其博学多才,书艺诗韵。本文仅就其诗集中“悼挽类”的59首大作,写点读后感。这部分作品的基调是幽愤、哀思、凄美与深情,在爱憎鲜明中达到“兴、观、群、怨”,以及立德、育美、燃情、奋进之效果。此类诗作,贯穿在作者从不惑之岁到米寿高龄,从白色恐怖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后期,遇事命笔,亢奋高吟,卓显了诗人的高山仪范与瀚海情怀。

血与火的幽愤

从“四一二”大屠杀,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中国革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红色政权的处境极其艰难。发生在1939年的“平江惨案”,便是典型的一例。这一年的6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突袭新四军设在湖南平江嘉义的留守通讯处,惨杀该处负责人涂正坤、罗梓铭等干部6人及家属4人,此即为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董老得此噩耗后,愤不可遏,迅即怒向刀丛喷出四首五律《挽嘉义新四军通讯处涂罗十烈士遇害》,痛呈:“遥知嘉义镇,鬼夜哭云端。”深悼:“涂罗诸烈士,秉性最忠贞。在乡驱虎揭,为国靖烟尘。捐弃前嫌尽,朅来故里频。精诚资感召,野老永相亲。”愤斥群丑:“东邻凶狡甚,蓄意灭中华。黩武知难恃,诱降计不差。奸人生内哄,烈士付流沙。”鼓呼:“泱泱古大国,众志已成城。势必驱倭虏,人思返汉京。鼠狐安敢阻,刀剑各争鸣。英灵如不昧,鸭绿奠三觥。”董老以悲痛欲绝挽英烈,义愤填膺斥国贼的爱憎,袒露出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在这一时期,董老写了多首悼挽诗篇,如《邓择生遇害十周年》、《怀旅港蒙难诸友》、《挽赵畹华女士》、《挽左权同志》、《吊张荩忱将军》、《哭潘怡如》、《挽彭雪峰同志》、《挽续范亭先生》、《吊杜斌丞先生在西安遇害》、《吊冯焕章先生身殉》等等。或挽香魂渺渺,血泪斑斑:“长征尝险阻,抗日显英雄。讵忆偏城阨,横尸马革中。”(《挽左权同志》)或颂重重瑞气,霭霭辉光:“男儿抗日死沙场,青史垂名姓字香。中原倘有英灵护,岂让倭奴乱逞狂。”(《吊张荩忱将军》)或拳拳情意,耿耿忠肠:“代郡多豪杰,先生更出群。怀才能拨乱,许国已忘身。”(《挽续范亭先生》)“秋风惨淡西安市,万户伤心泪暗垂。”(《闻杜斌丞先生在西安遇害,为长句吊之》)诗人对残酷恶劣环境中的惨烈及血与火的幽愤,

对英烈们为国捐躯的凄婉痛悲,如泣如诉,深情尽吐。

节与操的哀思

董老一生对所有同志、战友的革命情谊都至真至诚。其中,特别是诸多交往较频、志趣相投、比较了解的挚友,对他们身上所特具的节操,更为敬重。一旦离去,则诀别之情,哀思尤烈。五律《挽徐特立同志》,便为典型之作:“晚节全持好,堪为我辈师。救亡曾断指,入党在危时。亲切长征伴.叮咛小集期。何图竟永诀?魂梦郁哀思!”全诗四十言,如四十位贤人,字字珠玑,句句铿锵。其中蕴含四个史诗性典故:一是徐老培桃育李呼救亡,取刀断指激后生。青年毛泽东曾亲聆其诲,此举使莘莘学子惊愕感奋,不少有为志士,后来成为党的骨干与国之栋梁;二是徐老处于红色政权在白色恐怖极剧之时,不计生死安危,毅然入列布尔什维克;三是长征“五老”,艰辛同赴,“亲历长征伴,叮咛小集期”,这是震惊中外最大规模的生死与之共蹈、与之共约;四是“晚节全持好”,此为古今一切成功人士之大要,董老谦称“堪为我辈师”,严以励己并谆谆示人。一切正义之士,必可从革命先辈掀天揭地、义胆忠肝的节操中,得到启迪与鞭策。

此类悼挽诗,还有《挽陈赓大将》、《挽邓子恢同志》、《挽王凌波同志》、《挽余水瑛同志》、《吊熊瑾汀同志》、《挽陈毅同志》等等。特别值得一书的应数《挽陈毅同志》的两首五律,哀惋情深。第一首:“久被病魔折,元良竟丧生。立功丰不伐,求艺广多成。浩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井冈山上树,瞻仰总心倾。”第二首:“闻君病重久,欲探未行成。忆昔比邻住,曾为倒屣迎。訚訚谈国事,了了述边情。栋折吾忧压,伊谁继直声?”最后一联,是全诗之“眼”,直抒诗人必吐之块垒。“栋折吾忧压,伊谁继直声?”董老深情追忆了陈老总一生节品才学,超人功德,坦荡胸怀,无限钦佩。栋梁被折后,此番董老最忧心的是“伊谁继直声?”设问:哪路诸侯能继承并像陈总一样如此宠辱不惊敢谏直言呢?这种哀思、忧思与希冀,是何等忠党、忠国、忠民的轩昂赤诚啊!

灵与肉的情愫

从全国解放到1975年的26年间,董老因事而行,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白山黑水、南疆西域等全国各地视察,关心国家兴旺,关注民生疾苦。同时,在胜利后,亦总不忘怀为革命英勇牺牲的英烈们,因而留下了大量气吞云梦、思耀虹霓的回忆及纪念性悼挽诗篇。如《忆王尽美同志》、《代英同志被害三十周年》、《读革命烈士诗抄》、《宿罗浮山朱明洞忆亡友林伯渠同志》、《忆张汉卿》、《挽沈少华同志》、《吊赵一曼烈士》、《读谭寿林同志遗著〈俘虏的生还〉》、《纪念向秀丽同志》、《纪念“二七”四十周年》等等。特别感人的是,1952年12月,在武汉留下的4首七绝《武昌东湖九女墩》,悼挽的是九位无名巾帼英雄。

九女墩在武昌东湖边上。地方人传说太平军夺取武昌,获得了解放的妇女纷纷参加队伍。清军攻陷武昌后大肆屠杀,有女战士九人遇害。乡人敬慕他们的义烈,把她们葬在这里(本应称坟,因避清廷迫害,故改称墩)。董老瞻仰遗迹后无限感愤,便写下《武昌东湖九女墩》绝句四首:

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帼英雄著义声。

荀灌秦良玉相比,有名曷若此无名?

埋玉深深未敢传,万千幽愤欲回天。

清朝覆后来袁蒋,寂寞荒坟已百年。

湖光山色各悠悠,共伴块然土一丘。

群众最怜英烈女,口碑传出足千秋。

人民咸庆大翻身,国势峥嵘气象新。

九女有灵如不昧,亦当含笑享明禋。

董老不仅满腔鸿绪,万丈豪情赋诗遥慰九巾帼之亡灵,而且还虔诚地撰写了洋洋八百言的《九女墩碑记》,立于东湖之滨,让世人千秋瞻仰。今天,虽已人民翻身,国势峥嵘,董老却如父如兄、血浓于水地戚戚诫来者,殷殷示后人,启迪任何时候不可忘记先辈弯弓射日,利剑斩鲸的大无畏精神,珍惜一份份血迹斑斑的珍贵历史教材。

诗与书的光华

诗是什么?有许多说法:诗是文学皇冠上的宝石;诗是倚天长剑;诗是精神原子弹的原料;诗是真善美的文化结晶。张其俊教授对诗的特点与功能讲得很形象:“诗是风,诗是雨,诗是泉,诗是浪,诗是火,诗是光……去把人们的心田滋润,去把人们的心潮激荡,去把人们的心灵温暖,去把人们的心扉照亮!”(《履痕心迹·我心目中的诗》)

董老正是这样一位敬贤济世,从善如流的诗人,他不仅诗艺精湛,诗风质朴,律切精到,情深意远,而且长于传播这种真、善、美的“泉”、“雨”、“火”、“光”,面向公众,去滋润、去激荡、去温暖、去照亮。他的诗作功底,尤其是五言律绝,曾深得毛泽东同志赞赏、推崇。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毛主席特别推荐说“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董老不仅诗作精美,而且书法亦工,特别是行楷。所遗的百余幅手迹,浑厚淳正,凝重端庄,雄劲精逸,墨吐琼瑶。

董老在华夏大地,诗书联相融,播下诸多佳品。这种襟抱与情节,成为董老的思想之线,珠链成串,荡人心田,启人心扉。如《红岩村题诗》、《题施洋烈士墓》、《题邯郸烈士塔》、《广州起义三十周年纪念》、《题晋冀鲁豫区烈士陵园》、《题毛主席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学焦裕禄同志》以及本文所举多篇诗例的墨迹题赠等等。这些,既是董老才富学精的艺术长廊,更展董老爱国、崇贤、亲民的旷世情怀。清代著名诗论家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精辟论道:“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代另一位文艺理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中更具体地论述:“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享不磨之名。”董老诗与书的光华,其根本源于人格、人品、襟抱与高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全党全国人民所以无限尊崇并爱戴董老,其自然天成!

董老的山河气慨,云水襟怀,连同其横溢的诗书雄风,将永远不朽而闪光!

(作者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老年大学鹰台诗社社长)

猜你喜欢

同志
画中岁月 纪念陈乔同志诞辰120周年
纪念焦裕䘵同志诞辰100周年
沉痛悼念何鲁丽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向雷锋同志学习
“同志”称呼起于何时
一句赠言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