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警犬技术职业培训教学技巧

2015-11-13

中国工作犬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警犬记忆培训

于 毅

了解学员的心理需求,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中,人的心理需求由低到高,呈阶梯状上升的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方面。具体到警犬技术职业培训中而言,一名学员远离家庭、单位来到陌生的生活环境,他首先关注的是培训单位的吃、住等生活条件,其次是关注学习、生活环境的安全性,有了可靠、安全的的生活、工作条件后,他再关注的是社会交往,渴望在与之相处的教师、同学等等人群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此基础上,他将希望得到教师、同学的接纳、认同,满足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这些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将有助于他提升心理境界,实现接受培训的最终心理需求——训练成功一头合格的工作犬,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最终心理需求与我们培训的目的是共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培训中,应了解学员各阶段、各方面的心理需求,帮助、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培训单位应尽可能完善培训学员的住宿、伙食和授课、训练等培训基础设施,为学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训练环境条件。训练指导教师应了解每名学员的性格特点,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引导他们进行相互交流,使之尽快融入集体,形成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及时解决他们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坚定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

了解、运用学习助长与学习抑制原理,提高训练指导技巧

一个人的表现会因为别人的注意或竞争而有所提高。当有他人在场时,他可能会比独自一个人时表现得更好,这就是学习助长原理。学习助长的根源在于人和人之间,具有隐蔽的竞争,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展开了竞争。和学习助长相对应的是学习抑制。有时他人的存在,会让你感到消沉,感到压抑,感到被打扰。心理学实验表明,被试者在学习比较简单的知识、技能时,有其他人在场比单独学习效果更好。但当学习比较复杂的知识、技能时,效果则相反,也就是说,对于动作简单而又是熟练者而言,当众作业时,会因众人的注意而加强动机,使得作业成绩有所提升。但对于动作复杂而又是初学的新手而言,当众作业时,会因众人的注意,而紧张与增加压力,因而造成作业成绩的降低。了解了这些学习原理后,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技巧:

班级分配宜散不宜合

在警犬技术培训中的班级分配时,我们应尽可能把来自相同地区、单位的人错开,分在不同的班级中。因为来自同一个地区、单位的学员,他们互相很熟悉,该碰撞的平常已经碰撞过了,他们之间谁强谁弱,早就已经确定,没有多少新鲜感。分在同一个班级里,在训练中很难激发出竞争力,互相促进的效应就很小。

因科目、因人而宜,分别组织集体训练、分组训练和单独指导训练

对于服从科目、扑咬等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训练科目,指导教师应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训练操作,学员会因众人的注意而加强学习动机,使得训练成绩有所提升。根据学习抑制的原理,在训练教学中,学员们的训练水平差不多才好,尽量不要高层、中层和低层搅和在一起,否则会打击弱者的自信心,影响其训练效果。在培训班中每名学员因其接受能力、受训犬的警用品质等原因,学员们的训练进度和水平不太可能保持一致,因此,指导教师应将不同层次的学员分组进行训练,使之在各小组训练中建立信心,努力追求训练成绩的进步。对于气味鉴别、追踪、搜爆等使用科目难度提高的关键教学环节,或者对接受能力慢的学员,当众作业时,会因众人的关注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并增加压力,造成作业成绩降低。在这两种情况下,指导教师在训练教学时,都应单独进行训练指导,并应保持足够的耐心,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员单独思考和体会。

了解记忆遗忘规律,使警犬训练的关键知识、技术形成永久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记忆实验报告,成为了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他花费5年的实验时间,记忆一些没有意义的音节,通过详细记录、分析和总结实验数据,他发现刚刚记忆完毕记忆量为100%。20 分钟后,记忆量为58.2%。1个小时后,记忆量为44.2%。8~9个小时后,记忆量为35.8%。一天后,记忆量为33.7%。2天后,记忆量为27.8%。6 天后,记忆量为25.4%。一个月后,记忆量为21.1%。而且,遗忘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以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变成了我们的永久记忆。记忆遗忘规律说明,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多高,大部分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结束以后,一定会被遗忘,这是不改的事实,被学员记住的只是课程的一小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培训中应尽量加大学员对警犬训练关键技术的记忆,让其成为核心的授课内容。教师应把课程分成模块,基本上以1个小时左右为一个单元。在每个单元开头和结尾的部分,要回顾上一个单元的内容,尤其是核心的内容,一定要反复强调和训练,加深学员的记忆。而且,教师在授课中,逻辑性一定要强,将各使用科目警犬作业能力的培养分阶段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使学员顺着一条线走下来,学员才对训练知识和技巧有全面的理解,最后记忆效果才好。

了解学习迁移理论,合理设置理论和训练指导课程

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理论中的概括化迁移说认为,理论把有关某一学科的全部经验组成了整个的思想体系,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迅速地解决新问题。因此,学习者对原理掌握得越好,越有可能在现实情境中产生迁移。在学完原理后,马上就在相应的情景中练习,让学员在练习时感受、领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经验,这样学员对所学知识更易理解,记忆也更深刻。概括化迁移说很好的诠释了警犬技术教学培训中理论课与训练指导课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一学习原理,在警犬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将警犬技术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基础能力、训练能力、使用能力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培养学员饲养管理警犬能力为重点,主要讲授带犬常识、犬的解剖生理、犬病防治等基础性课程,使初次接触警犬的学员,初步掌握饲养管理警犬的基本知识、原理。第二阶段重点培养学员训练警犬的能力,是教学培训的重点阶段,主要讲授警犬训练学和各科目训练理论等课程,其中警犬训练学是基础理论,各科目训练课程是方法论。第三阶段重点培训学员现场使用警犬的能力,主要讲授各训练专业方向的警犬使用课程。对这些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在于教师讲授的理论课要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员真正掌握管理、训练、使用警犬的技能,这一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课与训练指导课程的紧密结合,要尽量做到理论课程与训练指导课程同步进行,这样才有助于学员完成学习迁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了解“马太效应”,注重提高培训班整体教学效果

1973年美国著名哲学家默顿发现了一个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这种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在教学培训中,“马太效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马太效应”使学习能力强的学员,获得越来越好的评价,别的学员无形中起到了“学习助长”的促进作用,所以有积极作用,但这样压制了其他学员的学习。所以负责任的训练指导教师在带班培训中,对接受能力强,训练成绩优异的学员不应当着其他学员给予过多的“褒奖”,而应关注全班大多数学员的训练情况,尤其是对那些接受能力慢的学员应给予更多的训练指导。这部分学员只占培训学员的小部分,一般不会超过20%。这样做教师授课压力大,会感觉很累,但这是一名合格的训练指导教师应该做到的。要注意的是,对那些接受能力慢的学员给予关注时要把握好分寸,注意场合。如果当着全班学员的面经常性的、过多的对某一个学员进行指导,其他学员就知道了你的意思,于是对他另眼相看,于是他的学习压力更大,“学习抑制”越明显,并可能感觉伤害了自尊心,表现出对教师抗拒、“不领情”等逆反行为、心理,所以要适当关注,并注意关注的场合。

猜你喜欢

警犬记忆培训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