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活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对福田区实证分析

2015-11-13侯荣涛

经济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证评价

侯荣涛

摘 要:文章从经济活力的构成要素入手,在立足福田区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经济活力评价体系,对福田区“十二五”以来经济活力加以研究和分析,找出亮点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发经济活力的建议,助力福田区“十三五”发展。

关键词:经济活力 评价 实证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46-03

经济活力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和潜力。这种能力和潜力,从宏观上来看,表现为经济实体自我积累、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微观上看,表现为经济实体竞争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以及对经济要素的吸引能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分析与评价,可以准确定位其经济活力现状,对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一、经济活力构成要素

经济活力主要包括经济成长性、要素吸引力、人员就业、居民生活质量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具体如下:

1.经济成长性。经济成长性是指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动力,着眼于可持续增长的能力。经济的成长性包括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其中,经济总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是经济活力的基础,经济增长速度则是经济活力释放的最直接体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基于经济总量形成的规模经济能自发引导经济要素的集聚,提高经济产出效率,进而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

2.要素吸引力。要素吸引力具体表现为对资本、劳动力、企业等生产要素的吸引以及对这些要素的使用效率。劳动力决定了经济的内生动力,是经济活力的根本,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大小与人才流向和构成密切相关。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能否筹措到经济发展所需的充足资金,是一个经济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是经济活力的单位细胞,也是扩大投资、扩展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水平的基础,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状况的体现,主要由居民收入和居住消费两方面组成。其中,居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劳动力的质量,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扩大市场需求,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居民消费则是居民个人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基本保障,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的大小与居民消费情况关系密切。

4.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包括新产品、新工业及新技术的扩散。根据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函数来提高增长曲线的位置,从而实现长期增长。技术进步一方面通过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经济结构,从而加速经济增长。

二、经济活力评价体系构建

1.构建原则。(1)科学性。在经济活力评价体系中,所涉及的指标应具备描述、评价及解释功能,能充分反映和体现经济活力的内涵,需要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经济活力的实质。在具体指标选取上强调指标的综合性,避免用模糊性指标,尽量使用可定量分析的指标。(2)可行性。可行性原则是指所列出的指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评价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即指标数据可以通过现有的统计制度直接或间接计算得到。此外,指标的统计口径要一致,核算方法要统一,以达到动态可比。(3)完备性。即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的反映所研究的现象,表现为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力的主要特征。但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并不意味着所涉及的指标面面俱到,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体现经济活力的主要特征。(4)实际性。经济活力评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区域,均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因此,在构建经济活力评价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被评价区域的实际,本文则以福田区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一套符合其现状的经济活力评价体系。

2.指标选取。结合前文分析,在构建经济活力评价体系时,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要素吸引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开放、居民生活、创新能力和环境及配套七个方面选取指标。最终构建出的经济活力评价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1)。

其中,7个一级指标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主要反映经济增长的潜力与发展后劲,分为经济效益指标和财政保障指标,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是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财政保障则是用来衡量地方政府获取财政资源与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体现了地区发展的经济储备。

(2.)要素吸引力。主要反映的是地区对资本、劳动力和企业的吸引力。具有经济活力的经济体,应对流动性较强的生产要素具有吸引力。

(3)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反映地区产业发展、结构现状以及产业升级的进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并释放产业活力。

(4)对外开放。主要反映地区的对外交往能力及开放程度,越开放的经济体经济活力越高。

(5)居民生活。主要反映居民生活质量,包括收入与消费,一个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应当使居民能保持长期稳定的生活质量。

(6)创新能力。主要反映社会创新实力和能力,以及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

(7)环境及配套。主要反映生态环境和配套设施水平,良好的环境及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能加强对经济要素的吸引力。

3.权重确定。本次对经济活力评价指标的权重选取,主要通过熵值法确定,并通过同类别指标权重的加总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熵值法赋权原理和步骤如下:

设有n个观测值,p个指标,则Xij为第i个观测值的第j个指标(i=1,2,…,n;j=1,2,…,p),对于给定的j,Xij的差异越大,该项指标对系统的比较作用越大,即该项指标包含和传输的信息越多。信息的增加意味着熵的减少,熵可以用来度量这种信息量的大小。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

第一,计算第j指标下,第i个观测值的特征比重:

pij=Xij■Xij,(i=1,…,n;j=1,2,…,p)

其中,pij为Xij的特征比重值,Xij为初始值。

第二,计算第j指标的信息熵:

ej=-K■XijlnXij,K=1/lnn

第三,计算指标Xij的差异性系数:

dj=1-ej

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取决于该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它的值直接影响权重的大小,信息效用值越大,对评价的重要性越大,权重也就越大。

第四,计算指标xij的权重:

wj=dj■dj

(四)评价方法

本文对经济活力的评价通过经济活力指数表示。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将计算每一个指标的指数值,并通过各级指标的权重合成经济活力综合指数。每一个指标的指数值表示的是相对于上期,该指标的变化程度。此外,对于万元GDP建设用地、万元GDP水耗、万元GDP电耗、恩格尔系数、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等逆指标,采取倒数的方法处理。

三、福田区经济活力评价

根据上文构建的经济活力评价体系,通过搜集福田区2010年以来各项指标有关数据,计算得到2011-2014年福田区经济活力综合评价结果(具体见表2)。

四、对福田区经济活力分析

(一)综合分析

从综合评价结果可知,2011-2014年,福田区经济活力指数分别为117.1%,112.1%,113.2%和104.6%,均超过100%,反映出福田区经济活力相对上一年,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从7项一级指标看,除2014年对外开放指数低于100%外,其他指数历年也均超过100%,说明各项指标运行良好。分年度看,2011年福田区经济活力处于较高水平,经济运行表现出的活力主要来自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2012-2013年福田区经济活力指数的提升幅度,相对2011年虽略有下降,但经济活力仍持续焕发,这种活力主要是来自于外向型经济特征和对要素吸引力的不断增强,以及配套环境的不断完善;2014年,在对外开放指数因受国际外贸环境影响出现下行的不利形势下,福田区经济活力指数仍高于100%,反映出福田经济抵御风险能力很强,经济活力主要来自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从熵值法计算的各类指标权重来看,“十二五”以来,对福田区经济活力影响较大的三方面分别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能力(权重27%)、创新能力(权重22%)和对外开放程度(16%),而环境及配套对福田经济活力的影响并不像感官想象的那样大,这主要是因为福田区环境和配套已到较高水平。

(二)对各一级指标分析

1.经济增长可持续能力。(1)高产低耗模式蕴含生机活力。2011-2014年福田经济增长可持续指数分别为119.6%,106.9%,108.3%和113.9%,均高于100%,反映出福田经济具有较强的持续增长能力。从内部指标数据看,2014年福田人均GDP达21.95万元,位居深圳各区之首,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8.2%,万元GDP水耗下降3.5%,万元GDP电耗下降2.1%,能源消耗水平远低于深圳平均水平。(2)财政收支波动较大。从2011-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指数看,虽历年均有不同幅度提升,但波动较大,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指数高低相差30.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指数高低相差18.7个百分点。财政收支作为政府调控经济,引导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保障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财政收支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2.要素吸引能力。(1)总部企业和服务业企业集聚高地。2011-2014年福田要素吸引力指数分别为101.3%,120.1%,106.1%和102.4%,均高于100%,反映出在要素吸引力方面,处于上升阶段。从内部指标看,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吸引力上,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在福田区实际经营的总部企业已达35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近1500家,总部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的复合性和互补性集聚特征不仅提高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还创造出多方位的经济活力。(2)空间不足制约投资。从资本要素与企业要素、劳动力要素的比较看,近年福田区资本要素吸引力指数明显低于企业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吸引力指数。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导致产业空间被削弱,福田区固定资产投资逐渐弱化,从全市来看,2010年福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9.0%的水平,而到2014年该比重已下降到6.7%。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资本形成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和潜力所在,产业空间不足成为制约福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3.产业结构升级能力。(1)转型升级成效显著。2011-2014年福田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分别为114.3%,104.9%,108.7%和103.3%,均高于100%,反映出近年福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福田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93.2%,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70%,40%和8%,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2)金融业支柱地位弱化。作为福田产业支柱的金融业,在释放经济活力、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方面功不可没。但因受到深圳其他城区,尤其是前海自贸区的竞争影响,近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有一定的弱化迹象,2011年金融业占GDP比重曾达到36.7%,2012年下降到35.4%,再到2013年的35.3%,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4.对外开放能力。(1)外商投资热点区域。2011-2014年福田区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1.66亿美元,13.22亿美元,13.74亿美元和17.12亿美元,连年增长,并稳居深圳各区之首。外资的流入给福田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这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除能带来资金、技术、管理方法等经营资源外,还能在振兴地方经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就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经济外向易受影响。2011-2014年福田区对外开放指数分别为109.6%,126.6%,144.1%和76.6%,波动较大,高低之差达67.5个百分点,主要源于外贸出口的波动影响。数据显示,2014年福田区外贸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达98%,虽然与2013年的峰值160%相比有所回落,但与其他城区相比,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这种较高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易受国际形势影响,进而造成外贸出口大起大落。

5.居民生活质量。(1)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2011-2014年福田区居民生活质量指数分别为114.3%,114.4%,109.0%和104.9%,均高于100%,反映出在生活质量上逐年提升。从恩格尔系数来看,自2010年以来福田区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这说明福田居民整体生活较为富裕,已达到小康水平。从消费能力看,2014年福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1.20万元,位列全市第一,反映出福田区居民购买力较高。(2)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从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看,近年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为28.0%,2012年下降到27.7%,再到2014年下降到26.9%,这说明福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未实现与人均GDP的同步增长。

6.创新能力。(1)创新能力纵向看不断增强。2011-2014年福田区创新能力指数分别为132.4%,107.1%,105.0%和116.4%,均高于100%,反映出福田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从基础数据看,每万人专利授权量由2011年的32件,增长到2014年的53件,增长65.6%;高新技术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6.7%,增长到9.1%,提升2.4个百分点。(2)创新能力横向看相对不足。从万人专利授权量看,作为中心城区的福田与深圳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并不匹配,2012年以前福田区的万人专利授权量一直低于深圳市平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仍待提高。从占全市比重看,福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仅在5%左右。此外,福田区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也制约了科技进步和革新,2014年全区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0.5%,低于深圳平均水平。

7.环境及配套。(1)辖区环境及配套不断完善。2011-2014年福田区环境及配套指数分别为103.3%,104.3%,110.4%和105.1%,均高于100%,反映出福田区环境及配套正在逐步完善。2014年福田区绿化覆盖率为46%,万人医院床位数为50张,各类体育场馆数量2100余个,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为福田区经济活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基础。(2)离一流国际环境仍有差距。近年,福田区环境及配套有很大改善,但离国际化宜居城区的标准仍有很大差距,如万人医护人员数仅为我国香港的七成和东京的八成,人均绿地面积仅为新加坡的七成和首尔的四成。在交通、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环保、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公共管理等,离国际标准也有一定差距。

五、对福田区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的建议

通过前文对福田区2011-2014年经济活力的分析可见,“十二五”以来,福田区经济活力总体表现良好,与上年相比,每年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但通过对内部指标分析,也会发现福田激发经济活力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快发展,力争取得突破。

(一)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主动做好该做的事情,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二是坚定不移推动市场化和法治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营造就业创业氛围,为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加快城市更新,释放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加快重点片区的更新和整治,释放产业空间,同时加快对地下空间综合规划;二是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标准打造华强北电子信息专业市场产业带、天安、泰然、商厦、金地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带。

(三)构建多样化的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高交会举办地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和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打造高端创新集聚区;二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

(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一是“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集中力量培育新兴产业,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实力,做强现代商贸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充分发挥福田保税区与深港河套地区的毗邻优势,积极承接国际新一轮高端产业转移,构建以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为主题,出口加工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协调发展的“高、新、软、优”产业体系,激发新一轮的产业活力。

(五)巩固金融业发展优势,强化金融中心区地位

一是积极利用深交所所在地优势,进一步将福田发展成为大型保险、证券、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集聚中心,建立起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二是以深圳市国际互联网金融产业园落户福田为契机,以打造深圳市的“互联网金融CBD”为目标,努力将福田打造成为深圳乃至中国领先的智慧型、创新型金融特色城区。

(六)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建设综合环境一流城区

继续坚持以民为本、民生至上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社会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事业的投入力度, 努力创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区,建设一流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金延杰.中国城市经济活力评价.地理科学,2007(1)

[2] 顾朝林.城市实力综合评价方法初探.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1)

[3] 陆晓丽,郭万山.城市经济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统计与决策,2007(11)

[4] 刘树林,庞东鑫.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5] 福田区统计年鉴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广东深圳 518048)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实证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院校食堂满意度调查及实证研究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网络金融发展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O2O电子商务顾客满意度分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