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及政策研究

2015-11-12吴先泽林潇蓉

吴先泽 林潇蓉

摘 要:广西边境目前处于东盟开放的最前沿,语言问题开始凸显。边境民族青少年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壮话使用频率很高,普通话使用频率较低,所学外语语种仅限英语,这种语言使用现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应重新审视该地区语言政策,可以考虑开设壮语文字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开设越南语、泰语等外语。

关键词:语言使用状况;边境民族地区;语言政策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88-02

一、广西边区地理位置、民族及语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坐落于祖国西南边疆,生活着壮族、苗族、瑶族、水族、侗族、京族、仫佬族、哈尼族、彝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广西与越南山水相接,地理位置特殊,在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里历史上曾是战火纷飞的最前线,现在处于东盟开放特别是对越南开放的最前沿。中越边境有多个口岸和边民互市点。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龙州水口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是中国进入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中国—东盟博览会定期在南宁召开也推动着该地区的对外贸易[1]。广西与东盟十国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而应对相关国市场多语多文化的能力尚显缺乏[2]。

和越南接壤的八县市(东兴、上思、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处于东盟开放桥头堡位置,该地区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区语言资源丰富,语言使用复杂多样。广西边境八县市的青少年学生,作为边疆地区未来的建设者,对其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给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越“两廊一圈”的构建以及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步伐逐渐加快。作为东盟开放桥头堡的广西边境地区,实施什么样的语言政策,对民族团结、边境安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有重要影响。制定语言政策的前提是了解语言现状,因此,我们将对广西边境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边境民族地区语言政策的建议。

二、边境民族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我们对中越边境广西凭祥一中、上思二中、宁明一中、东兴中学的青少年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此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边境民族青少年学生语言使用状况。龙州、宁明和东兴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壮族学生,而凭祥中学许多学生是因其父母到凭祥做生意而迁居于此,我们把这些外来的学生排除调查范围。最终回收问卷236份,有效问卷为218份。参与调查的青少年学生壮族占比71%,汉族占比23%,苗族占比3%,其它民族占比3%。

参与调查的青少年学生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11岁的青少年学生有4人,12岁的青少年学生有35人,13岁的青少年学生有105人,14歲的青少年学生有64人,15岁的青少年学生有8人。

我们调查了青少年学生的普通话掌握情况,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5%的青少年学生能用普通话与人流畅交流,72%的青少年学生能用普通话进行基本交流,2%的青少年学生偶尔能听懂简单的对话,只有1%的青少年学生不仅听不懂普通话,而且也不会说。我们还调查了青少年学生的壮话使用情况,经调查得知,壮族学生对自己的母语壮语都非常熟练,使用频率很高,只有在对方听不懂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普通话交流。

三、对广西边境民族地区语言政策的思考

调查结果表明,在广西边境中学,壮话作为大多数青少年学生的母语,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最高,普通话使用频率较低。有意思的是,学生几乎不懂壮文字,学生在校学习的是普通话。壮话作为边境民族青少年学生的母语,是壮民族文化传承的工具。民族青少年学生日常交流中主要使用壮话,这种权利应该得到保护。我国在宪法中规定,保护少数民族人民使用自己语言和文字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以壮语为母语的青少年学生,虽然能流利地使用壮语进行口头交流,但却很少有人能看懂壮文字。壮民族要保持自己的母语文化,捍卫自己的语言权利,还需要学习自己的文字,因此,在广西边境地区,应该考虑在中学或小学开设壮文字的基础课程,以便更好地传承壮族文化。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对内是各民族互相交流的语言,对外代表着国家。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固然可以而且应该使用自己的母语交流,但是在母语无法勾通时,就应该使用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进行交流。广西边境青少年学生认同自己的母语,同时,也要认同普通话。令人忧虑的是,在边境中学,无论教师,还是青少年学生,虽然互相能用普通话交流,但普通话水平不高,带有浓重的壮语特色,被人称为“夹壮普通话”,在和外人地交流时,经常会出现对方听不懂或造成误解的情况。边境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对大学生进行第一次普通话测试时,能通过二级乙等的不到50%。因此,在边境中学,普通话水平仍有待大力提高。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增设普通话语音课,提高中学师生的普通话水平。边境地区和越南交往频繁,在民族语无法勾通时,应该充分发挥普通话的作用。普通话代表着中国形象,如果边境中学师生,对越南边民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将有利于中国形象的树立,同时,也有利于汉语的国际传播。

调查得知,边境中学开设的外语课程,无一例外都是英语。英语是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学开设英语课程是国家的外语规划。边境民族中学广泛开设英语课程,无疑符合国家利益,也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需要国民具备相关的外语能力,外语能力成为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现代中国,外语不仅是重要的沟通媒介,也是实现各种目的的重要资源,外语学习无论在什么时代,对什么样的人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我国在中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大学也将英语列为必修课,英语在中国成了外语事实上的代名词。但是,单一的外语语种,对我国的发展和安全有很大的不利。2003年8月,美国国会议员Rosh Holt向议会提交了一份国家安全语言法案(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Act),将语言提到影响国家安全的高度。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通过有效的语言规划以及语言教育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维护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加强美国在国际各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一语言战略举措引起了其他各国政府包括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5]。

广西边境紧靠越南,语言安全问题尤显重要。边境地区,两国人员来往比较多,走私、偷渡、贩毒等犯罪现象也比较严重,需要中越两国警务人员合作,语言就成为了重要的安全问题,对中方警务人员来说,懂越南语是维护安全不可或缺的。而且,很多学生家长和越南边民有较频繁的往来,有的还到越南边境经商,甚至开展劳务合作,懂越南语成为了现实需求。边境中学固然有不少学生会到内地读大学并在内地发展,但仍然有大批学生不能继续升学或者毕业后仍然选择回到家乡,这部分学生凭借地缘优势,可就近从事边贸活动,越南语就成为其重要的语言资源。掌握越南语这一语言资源,学生今后就能在边贸中取得优势。因此,在边境中学,开设英语课程固然是必要的,但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多元的,我们还需要开设越南语、泰语等课程。从语言谱系分类来说,壮语是台-加岱语系壮侗语族台语支(壮傣语支)。越南边民使用的岱-侬语与壮语非常接近,可以互相交流。壮语与泰语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在边境中学适量开设越南语、泰语并不会给青少年学生增加多少负担,相反,能够使母语、越南语、泰语等互相促进。学生掌握的语种增多,即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语言资源,将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未来的就业,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边疆稳定,传播中華文化,并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广西边境民族青少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母语壮语为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但是仅限于口头交流,学生几乎不懂壮文字。当母语无法交流时,学生即使用普通话,但是普通话水平不高,和外地人交流时,常常会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中学开设的外语语种一律是英语,不少学生兴趣不高。针对这种语言使用状况,我们认为,在边境民族中学,应该采取如下语言政策:(1)适量开设壮文字课程,让壮族学生可以用文字传承自己的母语文化。(2)大力推广普通话,提高中学师生的普通话水平。(3)增设越南语、泰语等外语课程。施行这样的语言政策,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语言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边疆稳定。

参考文献:

〔1〕王秀红,李传永.东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地缘力量构成[J].东南亚纵横,2003,(1):47-48.

〔2〕陈兵.东盟国家语言状况及广西的外语战略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77-82.

〔3〕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11.

〔4〕钟玲,李建华.“英语热”与我国外语教育的新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3):107-112.

〔5〕蔡永良.关于我国语言战略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11,(1):8-15.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