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同命运的小鱼》

2015-11-12孙新新

关键词:生态批评萧红

孙新新

摘 要:生态批评以整体主义的视角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为我们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武器。本文将采用生态批评的视角来分析萧红的散文《同命运的小鱼》,以期获得其深层涵义。

关键词:萧红;《同命运的小鱼》;生态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18-02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批评模式,它超越了传统文学批评仅局限于对作者、作品、读者和人类社会的剖析,而把自然生态纳入了文学批评的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批评模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狭隘,并把研究视角转向了自然界。我们借用生态批评来解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唤起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而且能够促使人性归于自然,解决人的异化问题。萧红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的作品自然清新,把东北地区的原生态生活带入文坛,可以说,她的作品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同命运的小鱼》是萧红30年代的散文精品,本文将借助于生态批评的理论来对其进行解读。

一、生态批评理论概述

人文主义思想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和世界观,欧洲文艺復兴运动使得“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确立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价值追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发明层出不穷,这些都催化了人类的欲望和野心,加速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然而人类在创造一个又一个超越自然的神话的同时,也不断地激怒着自然。被人类视为“他者”的自然,看似“失语”,但终于在沉默中爆发:灾害天气频发、全球变暖、资源枯竭……至此,人类才开始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继续征服自然,还是把自身定位为万物中普通的一员,与自然和谐相处呢?在这样的反思中,生态批评应运而生。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方式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它旨在消解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解构征服自然和控制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倡导生态整体观。我国著名生态批评学者王诺认为:“生态整体主义是生态哲学最核心的思想。生态整体主义是和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1]生态整体主义贯穿生态批评的始终,它认为人与自然构成生态的整体,因此,人与自然二者地位平等,相互联系,绝不能把其中的一部分看成是整体的中心。自然界也有她自己的生命和精神意志,我们尊重自然界,就像尊重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我国著名生态批评学者鲁枢元把生态批评的要旨分为三个部分,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他说:“生态学是否大体上可以这样划分: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生态学,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以人的内在的情感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学。”[2]这三方面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其中,自然生态是基础,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反过来又影响着自然生态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探究文本《同命运的小鱼》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二、生态批评与《同命运的小鱼》

(一)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同命运的小鱼》中,自然生态主要体现在文中人和动物的关系上。作为自然界的生灵,人与动物应该和谐共处。然而,在文本中,人与小鱼不是平等的,人一直控制着小鱼的生死,它们在“我”和郎华眼中,只是作为一种客体和“他者”存在着。“我”和郎华对待小鱼的态度可以说是凶残至极。首先是“屠杀”:“鱼鳞一片片地掀掉,沉到水盆底去;肚子剥开,肠子流出来。”这种直接的、不加润饰的描写呈现的是一种暴力,我们可以看出,弱小的生命——鱼,在人类的强权面前,是多么不堪一击!杀鱼场面也是很血腥的,残忍之处体现在对一条奄奄一息但尚做挣扎的弱小生命的描述上:鱼“突然又活了”,“鱼”尾巴的拍动使读者感到鱼的生命意识,然而在这种生命意识面前,“我”和郎华却都“不知道怎么办”,稍有犹豫,郎华便“安然地把它收拾干净了”。人类的残忍和冷酷就这样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朗华作为宰杀小鱼的主要操控者,无可避免成为这场血腥的承担人。他剔除鱼鳞,划破鱼肚,煎炸小鱼的行为昭示的是一个强大势力——人对于弱小生灵——鱼的残酷伤害,这表现出了人对动物时强权与压制。“我”看似温情善良:“后来不敢了”,“躲躲闪闪”的在旁边看。当看到“没有肚子的鱼”在案板上挣扎的惨象时,“我不知该怎样做”,“眼泪都跑上眼睛来了”。但其实我也是间接刽子手,与朗华承担这同等的罪恶,我仅仅是“怕看”而已,而且我的晚饭还是吃鱼的,鱼成了“很腥的晚饭”,最后还把剩下的鱼丢到了垃圾箱。剩下的两条中一条很快就死去了,最终只剩下一条活鱼。我们看似很珍惜它,“丢一些米粒给它”,但是我们却束缚了它的自由,并且自认为“大江还没有开冻,就是能找一个冰洞把它塞进去,也要冻死,再不然也要饿死”。几天后发现“小鱼死了”。到底是谁致使小鱼死亡的?其实,“最爱”它的“我”才是罪魁祸首,是“我”剥夺小鱼的自由!人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为了一己之私而伤害别的生灵。

(二) 社会生态

社会是一个生态系统,社会生态学就是研究人类与社会环境及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社会生态,是因为在很多时候,自然生态问题的根源都是社会问题。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观点往往是人类对待自我的态度和观点向外部世界延伸的结果。文中“我”和郎华不平等的对待小鱼所反映的恃强凌弱也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上。“房东的使女小菊挨过打以后到墙根处去哭”,小菊是房东的使女,在房东面前地位低下,是弱者,她卑微的地位使其在面对房东时只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嘴”,受了委屈也只能躲到墙根去哭。房东在对待小菊表现出的是一种强者的霸道,她可以动手去打小菊,因为在她心里小菊的命运是由她主宰的。恃强凌弱的思想有其深层逻辑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学者韦清琦指出,造成生态危机的罪恶渊源是“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女性主义文论中,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男权中心主义;在后殖民批评看来,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西方中心主义;而在生态批评领域,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人类中心主义”[3]。人类中心主义会导致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和失衡。“我”限制小鱼的自由,自以为是为了小鱼着想,然而,这样的关心却是“我”以自我为中心,把“我”的想法强加给小鱼。房东打小菊也是这样,房东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身地位高于小菊,小菊只是自己的使女而已,于是便可随意打骂。正是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出现异化。当然,文本所阐释的社会生态问题,不只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上。从《同命运的小鱼》的写作背景来看,文章写于纳粹横行的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人类社会,种族与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战乱与动荡笼罩着整个人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一个具体表现“种族中心主义”。一些种族主义者自认为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妄图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他们想要统治整个世界。这种可怕的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造成整个世界的动荡。作者基于此,才创作了这片精巧的散文,可以说,文本是作者对当时时局的深刻思考,是对于人类命运的深科思考。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和异化、种族问题、意识形态差异问题的存在,都要求人类要突破自身的局限,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樊篱,将自己置于别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者”考虑,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够实现自我超越,达到和谐统一。

(三)精神生态

鲁枢元先生认为:“精神生态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的精神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变量。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的协调一致,是生态乌托邦的境界。”[2]只有通过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我的不断反思,人类才能使得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文本中,作者在写到小鱼命运悲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在文中,小鱼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它们始终是“我”的玩物,这恰似人类的惊呼:“我生而为人,我却有难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无法逃脱命运的手掌,哪怕我们战胜了过往的一切苦难,哪怕我们曾经“两天都是快活的”,哪怕自由就在前方,我们都无法逃脱。对于人类命运的反思,与作者萧红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这也是萧红看到小鱼的悲剧命运想到人类自身的重要原因。萧红的一生是悲剧性的,短短的31年中,除了童年跟祖父生活的一段幸福時光外,更多的是颠簸流离,几段不完满的感情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她对自己无法改变命运感慨良多。命运虽无从掌握,但是作者却坚守着对命运的抗争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这从文中对小鱼的描写可以看出:让人震撼的是那条被划了一刀将死的鱼,“肠子留在外面一半”,可是面对翻滚的油锅,依然在做最后的抗争,“没有肚子的鱼活了,尾巴依然打得菜板很响”。这条鱼再没有回返江河的可能,惟其如此,它的的抗争奋击才显得异常悲壮。而那条苟活的鱼,它禁食了两天,“悲哀”了两天,“又畅快了起来,尾巴打着水响”,然而这些只是假象,它跳出了鱼缸,终结了自己生命。文中说:“有谁不爱自由呢?海洋爱自由,野兽爱自由,昆虫也爱自由。”最后一条小鱼的最后一跃,是对不公命运的抗争,是对自由的向往。作者在写小鱼的命运时想到了人类自身,这是作者开始由向外反观进入到向内反观的转变,作者在更深层上对人类精神进行了反思。

生态批评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整体观,尽管有些学者对其所宣扬的“破除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有所怀疑,但生态批评确实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这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生态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借助生态批评的自然生态观、社会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更深刻的思想,更好地解读文本。

参考文献:

〔1〕王诺.欧美生态批评[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3〕韦清琦.生态批评:完成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后合围[J].外国文学研究,2003,(4).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萧红亮 作品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略论生态批评的三大基本理论
解读《白鲸》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抗
读者的不同思维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平庸的星期三》中的生态意蕴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自然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