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池塘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2015-11-12王春华

红土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蟹苗全池换水

王春华

山区池塘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王春华

大闸蟹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大闸蟹的新需求,许多生态良好的山区开始利用池塘养殖大闸蟹,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据笔者调查发现,在山区生态水产养殖中也遇到了养殖技术的难题,文章将针对山区池塘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技术的要点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养殖地点的选择与修建

1.池塘的生态条件

在池塘的选点上,要水源充足,排泄方便,进排水独立,养殖场周围3km内无任何污染,水质优良,地质以粘土为好。在修建时,要以大闸蟹的生活习性为主要目地,池塘四周为浅水区,水深0.8m左右,中央为深水区,水深达1.2m以上,四周设置穴播。

2.栽植水生植物

根据池塘的形状,分散种植在池塘的不同地点,控制好种植面积在全池的50%左右,以为大闸蟹提供良好的生长栖息环境,同时起到生态作用。在适宜的时间要定量施加发酵肥,以促进水草的生长,同时还能增加饵料,以供大闸蟹食用。

3.投放螺蛳

在蟹种投放前,适量投放活螺蛳,在螺蛳投放前要洗净,并且将其放入4%的食盐中浸泡15min左右,用以杀灭病原体,然后放入池中任其自然繁殖,不定期的补充活螺蛳在在池中的密度。以营造池塘中的生态环境。

4.水质管理

对于流入池中的水要求无污染,池水保持清新,高溶氧状态。在春季低温期间要做好水位控制,按照一定的时间对水池进行新水的添加。

种苗选择与投放

1.蟹苗的选择

蟹种选用崇明岛养殖基地培育的1龄扣蟹,选择规格齐整,肢体健全,体质健壮,蟹体丰满,活动力强,反应灵敏,无病无伤,体色黄褐色且有光泽。

2.蟹苗的投放

10~15min。再放入池水中浸泡3min后提上池埂放5~10min,如此重复3次再投入池中.据相关数据显示,蟹苗的投放密度在1500~2000只/667m2为宜,规模大的放养密度可根据实际适当降低。

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

大闸蟹对于水质及其的敏感,对水质的要求度很高,我们应该控制水中溶氧量保持在6mg/L以上,ph值7.2~7.8,水体透明度30~40cm。在投苗初期,应勤于换水,每次换水总量的1/3为宜,在高温季节更是要时刻注意水质的好坏,并1周之内换1次水为宜,每隔半月需要用生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全池的泼洒消毒。

2.科学投养

大闸蟹的投喂应该按照全池泼洒或多点投喂,少量多次的原则。投食时要确保大闸蟹都能摄食,一般晚上投喂全天投饵量的70%,早上投喂30%左右,投饵量应根据摄食量和水温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温度投放不同量的饵料。

3.逃逸防护

防逃逸设施建设要合理,逃逸材料要埋入土中一定的距离,高出埂面50cm,再用木桩或竹桩间距支撑,防逃逸设施内预留出1~2m的堤埂。在池塘外最好用聚乙烯网片包围,以利于防逃和检查。

4.蟹病防治

大闸蟹的病害防治必须坚持从养殖入手,生产上采用2个原则:以生态防病为主,低毒药物为辅的原则;以药物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实践说明,大闸蟹存在的主要病因还是养殖上3个关键问题:日常管理粗,卫生清洁不够;水质出现问题;饵料出现问题。

5.定期换水调节水质

增设微孔增氧设备,种植管理好水草,定期对水池进行清理和消毒,及时捞除残渣剩饵、敌害生物。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要及时修缮。在实践过程中,推行大闸蟹健康养殖技术,从生态养蟹区选种,选择合格标准的饵料和养殖生态环境维护,以达到生态养殖蟹的最佳效果。

适时捕捞

正常情况下,一般在九月中旬就可以开始进行捕获,但是由于此时大闸蟹蟹没有完全成熟,故而捕获的时间在十月份左右最为适宜,捕获的成蟹应有适宜的时间网箱暂养,然后进行分袋包装并保温运送至目的地。

结语

在当今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生态水产养殖已成了如今技术发展的主题,以科学的发展观,更好地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市农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蟹苗全池换水
水培植物霎换水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自动换水
急! 成蟹没销路,蟹苗运输困难,蟹农在线求救
这只蟹苗不简单!1万斤上市1天就被抢空,卖价比别人贵还要提前预订(上)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小龙虾常见病防治措施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水霉病的预防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