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三宝” 扶贫唱新曲

2015-11-12刘永良

红土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发电站竹节三宝

刘永良

开发“三宝”扶贫唱新曲

刘永良

永定区堂堡乡磜下村是贫困村。近年来,磜下村因地制宜,开发“三宝”,即通过种植高粱、发展竹节酒、建设光伏发电站,实施精准扶贫,帮扶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助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磜下村有家“三堡高粱”酿酒公司,年产高粱酒2000吨。公司以独特的传统酿造工艺为支撑,专用海拔1480多米的茫荡洋山的泉水,精选三堡本地自产高粱,采用祖传中草药酒曲,由创始人直系真传后裔,手工发酵、蒸馏,经长期窖藏,酒花细腻,澄亮透明,香气悠久,浓郁醇和,入口甘美,入喉净爽,成为酒中珍品,被誉为“永定茅台”。

村民在三堡酿酒有限公司就业

村民在收获“竹节酒”

磜下村以“三堡高粱”酿酒公司600多亩高粱基地为依托,成立三堡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扶持贫困户种植高粱。公司为贫困户提供高粱种子和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统一配送服务,还以每公斤20元收购保护价向农户收购高梁,带动了48户农民种植高粱1320余亩。公司以每年200元/亩的价格流转使用山坡抛荒地,让贫困户获得租金收益。酿酒公司的600多亩高粱种植基地,有267亩土地是从村里43户贫困户流转的,平均每户每年可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240元。村里在公司长期就业的贫困农民工有32人,人年均工资收入达23600元;还有贫困农民56人按季节零散到公司高粱基地务工,人年均工资收入可达6800元。阙仕源夫妇不仅在酒厂上班,还利用空余时间种植高粱,夫妻俩一年收入有15万元。

指着山上的一片竹林,磜下村党支书阙培汉说:“这是种出的‘酒厂’”。在场的村民砍一根毛竹,锯下一节,敲开一个小口,一股酒香裹夹着竹香扑鼻而来。正是这竹和酒的结合,让一根毛竹的价格由七八元涨到了十五六元,而且十分畅销。

磜下村有竹林面积12163亩,过去由于毛竹销路差,农民收入低。去年,村干部了解到“竹节酒”相关信息,便开始酝酿开发“竹节酒”,并先后到漳平、宁化等地参观,成立龙岩裕农竹木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竹农”的模式带动竹农一起发展。他们取优质“三堡高粱”原浆酒,采用客家传统工艺及秘方泡制而成的养生保健酒作为基酒,“种”入原生态成竹的竹腔,让酒和竹一起生长,酿造出更香、更纯、更环保的原生态竹节酒。目前,合作社已经“种”下80亩“竹节酒”。据介绍,磜下村有5000亩左右毛竹适合发展“竹节酒”,按照每亩每年平均增收1.14万元计算,全村1420人人均年可增收4万元。

村里的42kW光伏扶贫发电站

在磜下村部的楼顶上,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一块块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格外耀眼;配电室内,一条条电缆汇聚到一起,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国家电网。今年国庆节,磜下村的42kW光伏扶贫发电站并网发电,不仅给集体经济创造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也照亮了贫困农民的新“钱途”。

为了加快磜下村脱贫致富步伐,打造“造血扶贫”新模式,永定区率先在磜下村实施省市级贫困村和贫困户联合建设光伏发电站项目,并引导村里利用中央、省、市、区下达的捆帮资金作为股金,村集体投入了20万元,占电站股份的50%以上;余下15万元由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或通过扶贫小额贷款等途径筹集,每户投入1万元,其中区政府补助每户贫困户3000元,7000元由农业银行按最优惠利率给予贫困户贷款。光伏电站技术要求不高,使用寿命可达30年左右,回报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发电全额并入电网可以获得每度1元的补贴。磜下村光伏发电站每月发电收入大约有5000元,扣除少量的管理成本,村集体和每户贫困户平均每月可分别收入2800元和140元左右。

(作者单位:永定区委报道组)

猜你喜欢

发电站竹节三宝
快看!“空气发电站”来啦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中药急救“三宝”
「护心三宝」如何用
“竹节人”中说“趣味”
家有三宝
垃圾发电
光伏发电站消防设计研究
“岑溪三宝”有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