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以湖南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例

2015-11-12陈拥贤

职教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省属院校专业

□陈拥贤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以湖南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例

□陈拥贤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逼迫。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成功转型,除了思想观念要转变、办学理念要革新外,还必须有效地解决好实践教学环境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产学研合作强化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制约;对策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确定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任务后,“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已在社会各界引起更加强烈共鸣、达成广泛共识,“地方所属普通本科高校(以下简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也相应成为热度更高的实践命题,摆上了教育决策者和高校办学实践者的重要议事日程。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纳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组成内容,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开启了我国推动部分本科高校以强化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之一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篇章和时代新任务。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实现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协同发展,既是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实力等都迈上了新台阶,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关键期,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1],并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2]。我国要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以及加快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依赖于先进技术的学习、转移、应用和积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科技的升级,以及掌握现代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

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实践表明,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各有其本质规律,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培养模式、教学环境、师资配备等,均应有较大差异。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有来自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要求,以及扶持政策;更有来自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供给结构调整的意见,以及高等学校自身争创一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逼迫。近年全国各地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因转型发展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也证明了其活力所在、人心所向、发展所需。而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大变革,仅始于本世纪初,而且改革之始就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被明显贴上了“复制”的标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实践环境等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同质化;人才规格确定、考核评价要求、毕业生就业去向等大同小异,既无层次类型差异、也无学校间差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已明确提出:“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在这样的前提下,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学校第二次新跨越,加快转型发展是重要途径之一。

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条件改善缓慢,难以满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需要

以湖南省为例,省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长期处于低位徘徊,各类教育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均处于较低水平,直到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要求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按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并落实到位,才正式拉开省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幅增长的序幕。为此,就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来看,湖南与全国兄弟省市比较,尚存在一定差距。据统计数据分析,2007-2010年的四年间,湖南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的公共财政预算均处于全国的较低水平,不仅排位明显靠后,特别是生均公用经费连续处于全国31个省市区的最末几位,而且与全国生均水平差距较大,其中湖南的生均公用经费不足全国生均水平的40%;自2011年开始湖南出现好转,不仅与全国生均水平比较差距明显缩小,并加快了追赶兄弟省市区的速度,在全国的排位也有明显提升(见表1、表2)。

表1 湖南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变化情况(单位:元)

表2 湖南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变化情况(单位:元)

截止到2013年,湖南全省共有30所省属本科高校。虽然近几年,湖南财政性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因经费投入存在一定的历史欠账,导致高校在办学条件改善上难以全面兼顾。省属本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学校不断增加学位的需求,以及增强对生源的吸引力,普遍加大了新建校区、扩建校园和新建校舍、改善校貌的力度,就有关统计数据分析,全省本科高校占地面积2013年比2010年新增达80.67万M2,校均为2.69 万M2;校舍面积2012年比2007年新增82.89万M2,校均为2.76万M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13年比2007年新增68.13万M2,校均为2.27万M2。在省属本科高校校园校舍和教学行政用房快速增长,而省级财政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一定程度影响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添置和改善,特别是普通本科高校与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的重点本科高校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不仅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的增长速度缓慢、而且生均值明显偏低,到2013年,省属二本招生高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仅为省属一本招生高校的60%,其中15所新建本科高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仅为省属一本招生高校的52.38%,而且2012-2013两个年度省属二本招生高校校均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仅是省属一本招生高校的27.73%,其中15所新建本科高校新增速度更慢,仅是省属一本招生高校的18.6%,且尚有4所高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还低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基本办学条件规定要求(见表3、表4)。

表3 2013年省属本科高校分类型院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情况比较

表4 省属本科高校分类型院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年度增加情况比较(单位:万元)

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必须经过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系统化实践项目的训练,特别是在生产性实践教学环境中的训练。因此,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条件的保障。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高校,由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及生均值较低,必然造成学校在添置和更新实践教学设备、以及新建和改造实验实训室时,会以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为前提,从而难以保证各专业均能按照实践教学方案设计而系统规划和建设实验实训室,以及按照实践教学所需和技术升级同步要求添置功能齐全、数量足够的设备,特别是仿真或接近生产、管理和服务现场的实训室建设自然存在一定程度滞后,从而影响到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

(二)教师队伍结构整体优化较为迟缓,难以有效支撑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高校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国家提出高等教育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后,各高校普遍确立了“人才强校”理念,在国家和省级系列人才计划项目的引领下,实施人才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战略,初步建成了一支以高水平教师为骨干、能基本满足教学科研要求的队伍。但与此同时,就全省情况分析,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整体优化尚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普通高校新增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等产业部门的人员明显偏少。总体来看,由于受到我国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制约,人员正常流动时身份界限难以打破,导致高校新增教师来源主体较为单一,以录用高校应届毕业生或院校间教师流动为主,其中少量的校内外非教师人员补充,也以校内非教师岗位转为教师岗位为主,真正新增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等产业部门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很低,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教师队伍个人工作经历单一、人员来源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学科研团队对相关产业发展难以有切身体验。据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年鉴数据,2009-2012年,湖南高校共新增教师15528人,其中录用高校毕业生和从外校教师调入的人数为12114人,占新增教师的78.01%,另有3414人为校内外非教师调入,仅占当年新增教师的21.99%;校内外非教师调入人员中,由校内岗位调整的为1834人、占校内外非教师调入人数的53.72%,校外调入的为1580人、占校内外非教师调入人数的46.28%、且仅占新增教师总数的10.17%,但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新增教师中由校外非教师调入占当年新增教师数的比例正逐步提高(见表5)。

表5 2009-2012年湖南普通高校新增教师来源情况分析(单位:人)

二是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相对集中分布在重点大学而呈现出明显不均衡。长期以来,湖南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教育强省建设需要,引导高校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工作环境、特聘教授岗位制度以及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硕博士学位点等资源,不断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了一支在国际和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但这支队伍基本集中分布在省会所在城市及省会周边两市的部属、省属重点大学。如2013年,全省高校新增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2人、“青年千人计划”4人、首批“万人计划”7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61人,这些人员全部分布在省会城市及周边两市高校,而且仅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中除2人来源于二本招生高校外,其余全部为部属、省属重点高校;同时,全省高校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科研团队,其分布情况亦呈现出同一特点(见表6、表7)。

表6 2013年湖南高校新增高层次人才分布情况(单位:人)

表7 湖南高校科研团队入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分布情况(单位:人)

此外,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分布同样存在相对集中的现象。据2013年全省30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统计分析,共有专任教师29115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650人、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238人。从两类高水平教师分布看,半数及以上集中在8所一本招生的高校,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到69.42%、正高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也达到50.83%(见表8)。

表8 2013年湖南省属本科高校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按院校类型比较(单位:人)

高层次和高水平教师及教学科研团队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重点高校,导致地方普通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高校很难形成明显的人才优势,相应学科专业难以组建处于一定领先地位的教学科研团队,从而对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及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动态把握和跟进必然存在一定的滞后,相应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与改造,从而影响到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

(三)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难以引领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需要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不仅影响到科研项目的获取,更直接关系着科研成果的产出质量。长期以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都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并给予了较大财力支持,全省高校现已基本建成了以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为依托,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社科基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并广泛开展了以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科研。就目前全省高校情况看,省属普通高校在相关方面所占份额都比较低。

一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明显处于弱势。2013年,湖南高校共新增了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全省高校现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1个,包括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此外,还有2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但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均集中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的部属和省属重点高校(详见表9、表10)。

表9 湖南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按院校类型分布情况统计表(单位:个)

表10 湖南高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院校分布情况表(单位:个)

由于高层次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重点高校,导致地方普通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高校几乎没有平台优势,无法吸引到优秀人才以形成人才聚集的优势,一方面学校难以申请到较高质量和大额度经费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因没有人才的优势也难以获得大中型企业的认同与信任,委以相关横向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从而导致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前沿,以及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新趋势,影响到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

二是承接重大科技项目的竞争力亟待提升。近年来,湖南高校教师已明显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全省每年新增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由高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高达90%以上,但从项目批准实施者所在单位来看,仍然主要以部属及省属重点高校为主,不过省属普通高校正在积极追赶。以2013年为例,全省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148项、总金额59685.1万元,其中高校获批1130项、总金额59083.1万元;全省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88项,其中高校获批85项,各类院校的构成及相关院校的分布情况(详见表11、表12、表13)。

表11 2013年湖南省高校获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分布按院校类型比较

表12 2013年湖南高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情况

表13 2013年湖南高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析情况(单位:项)

三是标志性科研成果总结与产出亟待加强。近年来,湖南高校产出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影响明显增多。以2013年为例,湖南高校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项(主持获得5项),包括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获奖项次居全国高校第7位,但所有奖项均落户于部属和省属重点高校。同年,全省高校作为主持或参与单位共获得湖南省科技奖励147项,占全省奖励总数的65.9%;其中,高校作为主持或参与单位获得一等奖22项,包括自然科学一等奖6项、技术发明一等奖5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占全省的73.3%(见表14);奖项分布也几乎全都集中在部属和省属重点高校,省属普通高校仅有两项参与成果,所获奖励项目数最多的是中南大学,其次是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见表15)。

表14 湖南普通高校获2013年度湖南省科技成果奖励项目数情况(单位:项)

(四)学科专业建设定位不够准确,难以适应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需要

专业建设途径及定位,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规格及毕业生就业去向。当前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着专业设置雷同和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指向及毕业生就业岗位不明等现象,造成各类院校人才培养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不能充分体现分类培养的要求,导致高校毕业生难以适销对路。

一是专业设置面广量大且雷同现象明显。一方面,全省普通本科高校为满足学位不断增加的需要,年年拓展和新设专业,致使绝大部分学校所设专业学科覆盖面达到7-10个、所设专业数量达到50个左右,完全打乱了各学校合并升格前已形成的行业特色。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集中设置专业及专业集中招生的现象也非常明显,导致人才培养出现供过于求,部分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等所有学校均有开设(含独立学院);全省本科在校生规模排名前15名的专业规模达29.1万人,接近全省本科在校生的一半(见表16、表17)。

表16 2013年全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30个及以上的专业情况

表17 2013年全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规模超万人的专业情况

二是校企、校园(园区)、校院(科研院所)共建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地方本科高校主要分布在市州,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产业布局不够齐全,大中型企业分布较少,导致高校就近联合企业办学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由于学校开设专业面广量大,以及高校自身市场意识不够强烈,不能主动走出学校联系行业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导致校企合作办学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据2014年5月对14所地处市州的本科高校调研分析,校均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的企业仅有26家、不到专业数的60%,合作企业地域分布也较广(见表18)。

表18 部分省属高校校企合作情况表

调研表明,地方本科高校校企、校园、校院合作还较为薄弱,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体系开发、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环境改善等还严重不够。

三是专业定位有待进一步科学规划。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基本指南,但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还有待进一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以某地方本科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定位及就业去向上非常宽泛,通过四年学习,要求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相应各类学校胜任教育技术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在各级电教馆、站、高校电教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和普通高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提高的工作;能胜任广播电视、音像出版、宣传广告等部门的传媒制作工作;各类互联网站的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工作;IT产业中教育产品(教育网络、教育软件)的开发工作。因此,学校还需根据人才培养精细化的要求,深入调研企业等用人单位需求及技术技能发展前沿动态,科学规划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和毕业生就业指向,并据此来解构和重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科学、实用、简洁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确保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三、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快速期、关键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总体而言,该层次人才的培养,最适合的应该是地方本科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而事实上,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仍然走的是传统老本科高校的道路,所培养的人才明显表现出理论不深、技术不精、特色不明、就业不灵,导致人才的规格和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符。因此,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整体来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找准自身的生态位,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制度创新,培养出经济社会适用的人才,从而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向社会的实际需求方向转型。

(一)转变办学理念,以特色服务经济社会

先进的理念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前提,也是大学的灵魂,体现着一所大学的理想、追求和信念。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其实是要改变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并不是降低学校的层次和规格,而是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准生态位的过程。明确自己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相应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即办学理念要体现三个方面,首先是时代性,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是现实特色,要以特色寻求自身的合理生态位,谋求生存空间,讲求质量、跟踪市场、鼓励竞争、重视成本与效益,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预见性,学校要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打造特色,服务与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环境贴近生产实际

新建本科院校要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把实践教学搬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或者尽量贴近生产实际,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职业化特征。促使高校转型,关键在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要制订出不同于重点本科院校和办学历史悠久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追求理论够用,突出实际应用的课程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生产技能,联合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政产学研合作教育,产教融合,坚持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构建以实践性课程模块为特征的课程群,重视理论对解决生产实际和社会问题的作用。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完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开展实地教学、项目实践。重视学生课外生产生活实际的训练和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尽量放在贴近生产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三)重视教师的双向流动,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始终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转型发展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离不开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适量的 “双师型”教师是关键。新建本科院校要求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联系,教师就要具备将学科专业知识转化为产业行为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中既要有学术领军人物、又需要一定数量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甚至要直接从企业请“师傅”组建学科团队,改变教师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学科建设集聚多方面的力量,以技术开发项目、协同创新项目、政产学研合作共建平台汇聚和培养“双师型”人才;重视双向流动,既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访学研修;也适量外聘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案例教学、实践指导和咨询服务,从而使基础课教师、“双师型”教师和技术研发型教师协调发展,促进新建院校从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上转型。

(四)摸清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规划专业建设对接途径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位于地方,以服务地方作为生存根本,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对接地方优势产业、特色行业,立足学校历史和现实办出特色,防止贪大求全。以专业链对接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使学校专业群、人才培养链、人才培养规格分别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群、产业链、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为区域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急需人才。既要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如把基础理科专业改造成应用性理科专业,文科专业也强调应用性,又要根据地方实际稳步拓展工科专业,使所培养的人才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体现社会相应岗位职业要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关闭少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专业,并预测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和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趋势,使专业设置既满足现在的需要,又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五)搭建政府制度平台,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我国地方院校大多是公立院校,与政府关系密切,政府要建立与企业行业及大学之间的伙伴关系。推进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尽快修订《高等教育法》和制订激励企业、行业参与院校转型发展的配套政策。学校要主动与地方共建教育资源,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教育联盟,充分利用地方及其周边的行业、企业优质资源,以横向课题为纽带,搭建教学科研共享平台、实习基地,借助区域优势打造高校的专业优势和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人力资源,使高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站”和“科技产业伙伴”,改变目前校地、校企联络不深的现状。

(六)更新评价制度,引导教学理论与实践逐步融合

要充分发挥学校评价制度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引导各部门把教学的理论环节和实践过程逐步融合,学以致用,把科研关注点集中到应用研究上来,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在职称聘任、干部任用、学生评价上都注重以实践成果为导向,理论够用,鼓励创新,充分体现学校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全部内涵,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服务成效。同时注重引入第三方评估,按照专业认证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质量标准的应用型人才,逐步引导学校向应用型方向发展,最终顺利实现转型。

[1]戚义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J].瞭望,2014(2).

[2]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11.

责任编辑肖称萍

陈拥贤(1968-),湖南石门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分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编号:DJA120288),主持人:陈拥贤。

G710

A

1001-7158(2015)01-0021-10

猜你喜欢

省属院校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出资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